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发布时间: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不属于核心期刊,但属于d类期刊,不要以为d类就一定是二级核心,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就是一个特例,而且相对来说,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比起其他一些d类的杂志算比较好发的了。可以参考其官网

宁波大学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及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相应设置了若干栏目。学报侧重于为本地区中小学教育师读者服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和地方特点、地域特点。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你好,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做个参考吧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从而使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更能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 选取河南郑州市在校的流动儿童400例和本地儿童200例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记录评分数据。结果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受到社会支持的波动值较高。结论 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关键字】流动儿童 心理适应性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65-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现象。伴随着这一新趋势,我国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的总数开始不断上升,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现象。我国相关法律中指出,流动儿童是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非户籍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6至14岁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而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能否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很大因素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性。而社会支持是一种外部资源,是个体在应激过程中借以获得保护的要素。本文探讨在流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社会支持是否能够对他们的心理适应性提供合理恰当地帮助。一、研究背景和资料方法儿童的心理形成是一项社会化过程,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中,获得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并逐渐适应整个城市大环境,这种过程伴随着儿童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据调查发现,我国的流动儿童中有将近25%的数量长期认为自己受到城市里的人们的不平等对待,这种可能来自学校、邻里、公共场所甚至城市制定的方方面面的歧视给流动儿童带来身心的伤害。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违和感使儿童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缺乏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认可,致使流动儿童产生对身份认同的危机情绪,造成社会角色混乱。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其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帮助个体与社会状态相适应和自身的心理健康。对于流动儿童来说,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支持的主体进行分析,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个环境。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城市儿童的社会支持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而社会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资料显示,之前对大龄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老师、父母等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成长过程中的危机,更好的适应各种压力,提高生活能力,而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适应能力相对于城市儿童较差,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状态与自身得到的社会支持成正比。另外,社会支持往往也会作为中介变量在学校环境对精神健康中起着影响。通过对河南郑州的在校流动儿童和当地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获得包括200名当地儿童和400名流动儿童在内的问卷结果。问卷中男生320人,女生280人,涉及10岁到15岁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且流动时间在1年内、1至5年、6至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儿童数据分别为97、144、83、76人。在问卷中分别就生理情绪、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以及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调查,采取5分制,"完全不适应"得1分,"完全适应"可得5分。所有的问卷均采用统一答卷方法,当场收卷,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SPSS分析。二、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不同性别的流动儿童的生理情绪和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这个阶段下的女孩子在生理上比较成熟,因此在生活中注重外表和他人的看法,导致心理波动较大。据相关学术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不同因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下表1所示。其中,母亲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中贡献最大,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解释高达百分之七十多,是他们的主要社会支持者,其次发挥作用的是老师,在回归分析中,同学和父亲的支持相对前两者而言,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的影响相对要小。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这些进城谋求生活机会的农民工家庭中,父亲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压力,是家庭必不可少的主要劳动力,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付出劳动以供养家庭支出。而母亲则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或者直接在家中整理家务。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母亲相比于父亲而言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无形甚至有形中使流动儿童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来自于母亲方面。同样,在数据研究中发现,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性,相对差异值见表2(其中A表示成绩优秀B为较好C为中等D为较差,F即差异性统计比较值)。可见,学校是流动儿童生活中的主要场所,在流动儿童适应城市生活,调整心理适应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由于父母的社会地位低下,被城市居民贴上了偏见的标签,导致流动儿童的心理承受着自卑的压力,感受着城市社会给予他们的不平等对待。而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以及校园环境的单纯性给流动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流动儿童能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流动儿童在家庭以外的情感需求,降低社会消极情绪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社会支持在此时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社会支持越大,心理适应也就越好。因此,学校可以开展多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和加强心理课程的互动,给予流动儿童更好地平台进行人际关系的联系,是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当中,而流动儿童需要更好地去适应学校的生活,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通过与城市儿童的面对面交流,加强彼此双方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个城市对某种现象的重视和改进工作关键在于国家和政府的态度。唯有建立了健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制度上的肯定和保障,流动儿童才能从心里肯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从造成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存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发现,其源头归根究底在于不合理的城乡户籍制度。取消不平等的户籍制度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为流动儿童创造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等,都能够深化城市及社会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大众能够平等地接受流动儿童,从而对流动儿童的心理以正能量的指引。三、结语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是帮助其完成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会支持较低,缺乏一定的城市归属感,给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地成长,最终成为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社会人,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努力为流动儿童创建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流动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参考文献[1]许松芽;流动儿童心理适应性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59-[2]胡芳芳;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3]赵笑梅,李婷;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3:60-[4]卢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的作用[D]湖南科技大学,

1983年9月,宁波地、市两所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定名为“宁波教师进修学院” ,主要承担宁波市教师培训任务。1984年2月,国家教育部批复同意成立宁波教师进修学院,同年4月批复同意更名为“宁波教育学院” 。学院由宁波市政府领导,市教委主管,坐落于菱池街。1986年11月,宁波市教委决定:在学校设立华东师大函授教育辅导站(纳入原高师本科函授站),并于1987年起在本市招生。该校的学历教学开创新的局面。1990年6月,宁波市教委发文,学校中师部更名为市区小学教师进修部,明确了该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993年11月,国家教委批复同意学校设置中文本科专业,列入招生计划。1995年12月,省教委批准该校设立三个新专业:幼儿教育专业、电教教育专业和计算机教育与应用专业。同月,国家教委批复学校数学专业自1996年起可招收本科学员。1996年8月,省教委同意学校在余姚、鄞县、象山设立小学教育(文史)校外教学点。1996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增设教育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5月,宁波市首期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在学院开学,来自市教委和各县(市、区)教委的教育行政干部40余人参加培训。2000年1月,教育部、公安部对第一批11个省、市的68家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资格认定,骏腾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获得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成为宁波市第一家具有该资格的单位。2000年3月,学报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9-2560,同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2000年4月,组织实施宁波市“名师工程” 活动,首批173位名教师、名校长作为培养人选开始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2001年5月,市教委同意学校建立“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 。2001年6月,省教育厅发文(浙教师[2001]201号),该校被列入浙江省市级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点。2001年9月,市教委同意组建“宁波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该机构挂靠该校 。2002年3月,经浙江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审核,同意学校为申请认定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点。2002年5月,经市教育局同意,“宁波教育学院培训部” 更名为“宁波弘文培训学校” 。2002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十五” 期间全省首批认定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学校为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2003年1月,宁波教育学院慈溪锦堂学院挂牌成立。5月,宁波教育学院鄞州学院挂牌成立。2003年1月,省教育厅同意学校设立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学习中心,同月,同意学校开办体育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科学教育、新闻与传播学等5个成人教育本科(专升本)专业。2月,同意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2003年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政治、计算机、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美术、职业技术教育等专业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意开办学位英语培训班。7月,学校设立厦门大学宁波学习中心。2003年9月,市教育局委托该校创办宁波教师教育网正式开通运行。 2004年7月,浙江师范大学在学校设立教育硕士教学站。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发文下达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学校首次取得了全日制高职招生资格。2005年3月,市教育局同意组建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该机构挂靠在学校。 4月,原挂靠宁波师范学校的“宁波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并入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05年12月,设立宁波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08年4月,宁波市江北区首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育才校区挂牌成立。2008年6月,宁波市开展“百千万”师训工程,学校承担该项目的培训工作。2008年8月,全市“省示范性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在该校开班。2009年4月,宁波市幼儿教师(园长)培训中心落户学校。2009年6月,学校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代表大会在环城校区举行。2009年10月,该校工会喜获2008年度党建带工建,工会“三级联创”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3月,“宁波市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在该校成立。2010年5月,学校举行实验幼儿园授牌仪式,高新区万里幼儿园作为该校第一家实验幼儿园。同月,该校实验中学挂牌成立,余姚舜江中学成为该校第一所实验中学。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主管单位:宁波大学主办单位:宁波大学主编:刘剑虹ISSN:1008-0627CN:33-1214/G4地址:浙江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邮政编码:315211

《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这三个都是独立期刊。但仅仅《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教育科学版和理工版 就什么核心也不是。

宁波大学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及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相应设置了若干栏目。学报侧重于为本地区中小学教育师读者服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和地方特点、地域特点。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琼海市加积二中 何秋瑾摘 要: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在此层面上挖掘自身的学科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 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其中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拓宽了对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育。具体阐释为三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健全人格。关于生命教育或者类似于此类道德人文层面的理念为何近几年来频频提出?原因在于,消费商品社会的诱惑力导致青少年思想错杂,未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加之社会的进步带给人的压力逐渐加大,因此,青少年承受能力减弱,稍微一点挫折,他们都倾向于极端的暴力发泄甚至结束生命。这些事例每天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上演,屡屡见于报端。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本身富有丰富内涵人文特性和审美特性的语文学科,在生命意识的培育中肩负着神圣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做好身教典范,其次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以前贤为镜照亮自己,从作品的感悟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一、导入语的设计。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1]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之所以把导入语作为渗入生命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一是导入语作为课堂的开头本身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其二是导入语它的语言精炼,基本上概括了教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并同时折射出教师自身的经历感悟。因此,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十分清醒良好的状态下进入生命的思索阶段,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比如,在我教学铁凝的《哦,香雪》这一篇小说时(小说讲述的是大山里的香雪和火车的故事),针对大山和火车形象,围绕我自身的经历设计了一段导入语:有一个女孩儿,她从小生活在洞庭湖畔,小时候,她总牵着妹妹的手从家门前那条小路去外婆家,日子长了,走多了就厌烦了,因为风景一览无余,她倒很向往小路尽头大山的世界,大山于她,是神秘,陌生的。高中毕业之后,她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座落在湘西边陲的一所大学,那儿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世界。四年的大学,她踏遍了沈从文笔下的每一寸土地,感受这饱含历史印记的民俗风情,当然,她更感叹着在那片土地千百年始终背着小背篓一步步向前走的朴素山里人的坚韧而有不得已而卑微的表情。身处大山中,她突然觉得,原来山比她想象中意味深长地多,有了让她难以理解的困惑。她想,她该回去了,回到她的家乡,那烟波浩淼,俗称鱼米之乡的洞庭湖畔。可是,也许是山的情结未能解开,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她离开了沈从文笔下的大山,却又来到了粤北的山区,成为了一个教导一群淳朴的山里孩子的山区教师,她再一次走进了大山,却告诉她的学生们要走出大山。同学们,我就是这位山区教师。毕业工作几年来,这是我在课堂上第一次面对着山外孩子的眼睛,我从山中来,也带了一个关于大山,关于山村女孩的故事。不知道对于从小生活在大都市,沐浴着现代化气息长大的孩子,你们,是否有兴趣了解这个故事呢?这段导入语重点是提炼出来每个人在路上的追求和梦想,无论我们身处大山还是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在路上的昂扬生命状态,并对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事物保持爱和珍惜。我有意避开了小说中表达的大山是落后象征这一意义,而是把大山和我们的生命历程贴在一起。大山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最坚实的力量,它让我们充满勇气和自信。很多学生听到这一段导入语后,会让自己沉浸在追逐的回忆中,并升起对生命的热爱之前。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并不一定要处于轰轰烈烈的某一刻的实践行为中,更多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的生命和人生就是最美好的,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可贵的,让学生在回忆和现实的满足中获得美好的情愫。融合生命意识的导入语设计可以是采用音乐,可以是以故事入门,可以名人名言,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饱含深刻的人生经历、乐观的生活态度、独特的生命感悟等等,一个人的经历对于外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会在自己的独一无二中获得最本质的生命成就感。二、作家与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和很多作家对话,学生表面上接受的是他们的文字,但作品是作家一辈子风格和风骨的凝结,品读文字就是品味作家的人生。我的概念不单单指一个人,比如学生和教师,它也指在某个特定时刻因为在接受作家的作品而怀有独特情感的人或一个群体。作家和我互相交融至于人生体验升华。因此,作家与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良好的互动性,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沟通产生对话。诸子百家,秦汉游说家,魏晋风骨者,唐宋诗人词人,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家,现代鲁迅、冰心、朱自清等等五四创世纪的先锋人士,当代追随时代进步的品味作家等等,所有浸染在时间和时代的熔炉中成长的勇士,他们创作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沉淀着历史漂泊后的生命悲壮感,学生每天沐浴在如此的氛围中,无疑不接受着人生的洗礼,并一次又一次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读懂什么叫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他(她)所倡导的原则不是把文本照本宣科,而是在作品之外讲述更多的作家故事。他们创作的背景,创作的心理,创作的过程等,让学生亲近作家,作家并不遥远,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在偌大的生存空间中有过迷茫,有过悲痛,但是对于生命,他们有着自己坚贞的信仰。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庄子的逍遥思想,古代的生命哲学繁衍千秋万代,学生可以知晓生命隽永的深刻涵义。同样,现代的鲁迅会教会学生什么叫人道主义、什么叫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冰心会教会学生什么叫妈妈与儿女的绵延漫长、什么叫生命的清新和坚韧,朱自清会教会学生读懂当长辈转身时他们那佝偻的背影。当然更能体会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铁凝还在告诉他们人的梦想和责任,史铁生还在告诉他们在某个纷扰的时刻静下心来去看看身边的地坛,地坛就是一种天赐的平静,余秋雨同样还在告诉他们当找不到方向时,心应该靠近历史和文明。我和作家一次次对话,我在作家的世界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三、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认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现象是几乎所有人都在颓废和堕落,这是由于人性的分裂造成的。因此,强化崇高审美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蔡元培基于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思,也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总之,在人的成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尤其是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崇高审美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语文学科怎样利用审美教育来宣扬崇高的生命意识呢?这主要的渠道和方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陈述与诉说,具体是针对所看所感所悟自然美和社会美后的心情表达;二是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比如在课堂上放映来自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让学生鉴赏不同于文学的艺术美。陈述与述说,最具体的形式方式就是利用讨论时间或语文选读时间,学生畅所欲言。对于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用来作为素材,讨论美的形式、美的意义和美的功能,学生超越本身已有的视线范围,挖掘发现美的潜力,表达对美的感悟。对于艺术的欣赏,在目前和语文联系最紧密的样式就是影视作品。影视以其强烈的视觉效果活跃着学生的思维,而且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影视总是捕捉这个社会最前沿的文化景观,欣赏影视就是欣赏社会的空间,因此,语文更应该让影视走进学生的课堂。中国电影就如古典文学一样,重视意境,当我们情不自禁融入《城南旧事》的唯美伤感的记忆中时,从电影中我们却能感受到真正的诗意情怀、真实的场景和流淌的风景;张艺谋、陈凯歌的在红黄炫丽的颜色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原始勃发力;还有记录青春梦想的第六代导演作品,他们不仅展示了生命的颓废时刻,更彰显着生命在绝望中的心心相惜和厚积薄发。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灾难片、战争片、科幻片,在极致的恶劣环境中或无限遐想的空间中懂得生命的伟大。影视作品仅仅只是在教学课堂上一种辅助工具,它不能完全转移学生的视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影视直视生命有着更为直接的触动和震撼作用。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渗透生命意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赋予生命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反过来也提升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和内涵程度,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参考文献:[1]魏书生,张彬福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黄莹萍让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洋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3]王鑫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4]喻寓广对语文新课程内容的生命意识的再整合与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9(3)

新体育、足球世界。

宁波教育学院是一所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具有40多年办学历史的市属高等院校。学院现坐落在宁波市区,拥有环城北路校区、育才路校区和菱池街三个校区,校园精致幽雅,拥有较为齐备的现代化教育设施。 学院坚持为宁波市基础教育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提供各种教学服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除了具有一定规模全日制大学生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和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工作任务,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一校两中心” 的办学格局。 学院现已开设本科、专科专业40多个。我院树立精品教育和特色办学意识,大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重视专业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因而近年来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近62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比例逐年上升。 对于全日制学生的专业教学工作,学院坚持“把握定位、办出特色、以质取胜,争取经过几年努力,建设若干个以第三产业教育为主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日制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坚持“ 理念先进,机制有效,教育管理服务到位,校园活动丰富多彩”的工作要求,逐步形成了按需而为、符合院情、具有特色的学生工作体系。 作为市教育行政培训中心,学院在全面统筹、管理、指导我市的教育干部培训的同时,不断转变培训观念,注重培训实效,以推进“名校长工程”为龙头,探索干训新路子。经过扎实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管理干部,赢得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好评,获得了中小学校长的信任和称赞。 作为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学院在全面协调、管理、评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同时,认真开展师训工作。一方面,学院扎实搞好学历提高教育。对函授学员,学院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努力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院努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有近8400名中小学教师在我院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采取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聘请兼职教师等措施,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至今已初步建立了集教学、培训、科研、管理于一体的,数量相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的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46%。 学院注重科研工作,着力营造学术氛围,利用反映我院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园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努力通过科研工作的进步促进教学的发展。 目前,全体宁教院人正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在改革和创新中积极寻求学院发展,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争取在“十一五”期间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不属于核心期刊,但属于d类期刊,不要以为d类就一定是二级核心,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就是一个特例,而且相对来说,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比起其他一些d类的杂志算比较好发的了。可以参考其官网

《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这三个都是独立期刊。但仅仅《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教育科学版和理工版 就什么核心也不是。

主管单位:宁波大学主办单位:宁波大学主编:刘剑虹ISSN:1008-0627CN:33-1214/G4地址:浙江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邮政编码:315211

  • 索引序列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心得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