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检察研究杂志怎么样

检察研究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检察研究杂志怎么样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政治法律类的刊物应该就可以,像鸣网上的《法制与经济》《建设者》《人民论坛》《源流》《法制与社会》《南开管理评论》等等,呵呵,不能白回答,要加分哦!!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法学界公推的三大期刊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

检察研究杂志

一般认为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和《中国社会科学》

答:中国司法鉴定,公安研究,江西警察学院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犯罪研究,证据科学等杂志报刊。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法学评论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检察研究杂志2020

1、《公设辩护人制度研究》,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200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刑事司法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200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4、《律师制度比较研究》,199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5、《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1999年司法部科研项目;6、《刑事诉讼中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研究》,2003年司法部科研项目;7、《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3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8、《程序法定原则研究》,200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1、《刑事诉讼法新论》,专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2、《刑事诉讼模式与精神》,独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社会秩序与律师职业》,独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4、《刑事诉讼法学论点要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6、《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专著(与万毅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7、《刑事侦查原理论》,专著(与万毅合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刑事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论》,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司法公正的建构》,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10、《程序法定原则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11、《刑事司法权力的配置与运行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刑事救济程序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3、《检察实务中的程序问题解析》,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14、《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15、《刑事程序法哲学》,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16、《司法评论(第一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17、《司法评论(第二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18、《民事证据运用丛书》,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刑事诉讼法学新论(法律硕士(JM)联合教材)》,谢佑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公证与律师制度》,谢佑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刑事诉讼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证据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证据法学》,谢佑平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中;6、《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7、《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8、《刑事诉讼法学》,卞建林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9、《刑事诉讼法学(上、下)》,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10、《律师法学》,谭世贵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11、《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谭兵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2、《中国审判理论研究》,王洪俊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1.《律师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载《律师与法》1986年第10期2.《提高检察人员素质管见》,载《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3.《律师分工应专业化》,载《北京律师》1988年第1期;4.《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载《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2期;5.《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刍议》,载《当代检察》1988年第3期;6.《论审判行为》,载《行为法学》1988年第4期;7.《刑事控诉与辩护关系论》,载《法学天地》1988年第5期8.《我国应制定[图书馆法]》,载《现代法学》1988年第6期;9.《国外律师辩护制度摭谈》,载《北京律师》1989年第1期;《商品经济与律师服务》,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5期《廉政建设与行政诉讼》,载《法律与社会》1991年第1期;《法律顾问应为企业提供超前服务》,载《律师与法制》1991年第2期;《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自诉案件的监督》,载《检察研究》1991年第2期;《人民法院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政法学刊》1991年第3期《辩护律师与公检法之间的关系》,载《中国律师》1991年第3期《完善刑事诉讼法,促进反贪污贿赂斗争》,载《政法丛刊》1991年第3期;《刑事诉讼中的诉权探讨》,载《现代法学》1992年第1期;《公诉人与律师》,载《律师与法制》1992年第4期;《无罪推定原则评论》,载《法学评论》1993年第5期;《廉政建设与检察监督》,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6期;《刑事审判模式探析》,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3期《刑事诉讼程序的法理学分析》,载《法学评论》1994年第5期;《关贸总协定与环境保护》、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背景与机理:律师制度的宏观考察》、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市场经济与法律服务》、载《司法行政优秀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获司法部优秀论文二等奖.《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2期;《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载《政法学刊》1996年第2期《理想与现实: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检察工作》、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4期《刑诉制度改革要落实配套措施》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4期《美国律师制度管窥与思考》、载《律师与法制》1996年第4期。《新旧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区别》、载《法律函授》1996年第4期。《“混合型”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世界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的改革》、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7年第3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6期《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政法学刊》1997年第1期。《我国法院功能模式演进历程的宏观考察》,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论律师在法律秩序建构中的作用》,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1期,《律师执业与社会条件关系论析》,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撤回公诉论》,载《云南法学》1999年第3期;《诉讼文化论》,载《诉讼法学新探(陈光中教授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刑事诉讼诉审同一原则探讨》,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论我国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论点摘编’)《论拒绝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6期,*《刑事诉讼牵连管辖制度探讨》,载《政法学刊》2001年第1期*《论刑事审判对象》,载《云南法学》2001年第1期*48.《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审判中立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载《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的法理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模式与定位:法院变更罪名探析》,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刑事诉讼国际准则视野中的证据排除规则》,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刑事诉讼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诉讼》,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卷;《论程序法定原则》,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史论纲》,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论刑事诉讼的参与原则》,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程序法制原则评论——兼评司法机关的解释权》,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中国检察官杂志怎么样

中国当代医药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快捷分类:医学医药卫生综合出版地区:北京国际刊号:1674-4721国内刊号:11-5786/R创刊时间:2008发行周期:旬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医药卫生科技综合影响因子:192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力争促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坚持将服务社会放在首位,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本刊坚持法学理论与检察实践相结合的办刊宗旨,立足检察实践,面向基层,面向检察工作第一线,力求反映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关注检察工作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信息,及时服务于检察实践,为我国与时俱进的法治建设提供求真务实的宣传和指导。

检察研究杂志首页

(1)《中国法文化散论》,150千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2)《中西近代法文化冲突》,是我国系统全面研究中外法律文化冲突的第一部专著,计180千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出版,国家图书室收藏。(3)《中国检察制度考论》,是我国系统全面研究检察制度演进发展及其规律的第一部,计281千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4)《法与司法的演进及改革考论》,计260千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1)《新中国检察审判制度演进研究》一书(`96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系与雷铣合著,本人单独完成第一章至第九章的全部,计377千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2)《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一书(国家“八五”社科项目暨中华社科基金项目),系与郭成伟等合著,本人单独完成第一章第一至第三节、第六章及第七章,计50千字,1995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3)《司法教育的考察与比较》(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副主编,80%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峨眉鞠氏宗祠碑”,《峨眉文史》第五辑,第168---169页。2、“我国古代用法律保护文物的史实考述”,《四川文物》1987年第四期,第55---57转54页。3、“四川的东汉崖墓”,《上海文化艺术报》1988年5月20日,第四版。4、“论元杂剧与元代法制”,《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第79---88页。5、“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2期,第1---8页。6、“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12月3日第2版。7、“我国古代对宝器的珍藏和保护”,《中国文物报》1991年9月15日第3版。8、“招标投标法律文件的编制及审查”,《法制日报》1993年4月25日第3版。9“银行贷款担保的法律意义及种类”,《法制日报》1993年5月2日第3版。10、“涉外贸易合同的承诺生效时间及其风险”,《法制日报》1992年1月27日第3版。11、“我国古代治吏惩贪得失谈”,《中国检察报》1991年12月5日第3版。12、“邱氏鼠药案”,《中国检察报》1993年2月24日第4版。13、“先秦的债考论”,《中原文物》1991年第4期。14、“中国近代新刑法体系建构及刑事立法冲突”,《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第41---48页。15、“新发现的清末京师城市管理法规研究”(上下),《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4年第2(第78---83页)、第3期(第76---80页)。16、“中国清末诉讼审判机制转变及其曲折”(上下),《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第4期。17、“澳大利亚司法考察”,《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61---69页。18、“中国司法传统评析”,《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增刊,第69---73页。19、“晚清社会法文化观念的冲突演变”的学术论文(`96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计19千字,1995年第1期发表于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主办、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国家一级杂志。20、 “法文化继承与现代化的几点思考”,《研究生法学》,1990年第2期,第55---59页。21、“官当制度考论”,《研究生法学》,1989年第2期,第75---78转第19页。22、“论中国封建法文化的结构、渊源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研究生法学》,1992年第1期,第69---74页。23、“中国法文化近代化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研究生法学》,1992年第2期,第72---75页。24、“司法审判民主化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一)(二)”,《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57---65页)、第2期(第34---44页)。25、“检察制度本源刍探”,《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第106---120页。26、“检察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第113---120页。27、“民国检察制度的演变”,《澳门检察》2001年6月第2期,第34---53页。28、“中国不能再乱说不”,《(日)联合新报》,1998年4月23日,第7版。29、“宋菊如、于恩英案件的法律问题”,《(日)联合新报》,1998年6月18日,第22版。30、“一党专制、党在国上与中国的现代化”,《(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2日,第7版。31、“日本的反腐败与中国的反腐败”,《(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16日,第6版。32、“中国民主制度选择的几个问题(一)(二)”,《(日)联合新报》,1998年8月6日,第6、第7版;8月13日第6、第7版。33、“中国司法考试制度建构的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第130---136页。34、“中国司法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日法学家的对话》,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第139---151页。35、“中国宪政必由之路——乡村基层民主宪政建设刍议”,《宪法论坛(第一卷)》,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年,第299---306页。36、“日本对清末刑事制度改革的影响”的学术论文,已译成日文,计25千字,收于《日中文化交流丛书—法律制度》一书,1997年1月由日本大修馆书店出版。37、“The Report o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 China”,22千字,1998年5月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犯罪防止研究所第109期学术论会上发表交流。38、“司法审判民主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二),3万余字;学院学报2000年第1、第2期。39、“检察在中国百年的命运”,《检察实践》2000年第3期。40、“中国の检察制度”,日文,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第32卷第1号(通卷第62号),1998年。41、The Corruption of Chinese prison staff and its effects on Criminal Re—education,发表于国际矫正学术交流年会1995,澳大利亚,霍巴特。42、“中国现行宪政问题及修宪改革的方向”,(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9日第7版。43、“中国检察制度的创建与日本法律家”,(日)《日中法律家交流协会报》,1998年3月15日,第19号第32---36页。44、“中国的检察制度”,(日)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机关志《比较法学》,1998年7月,第32卷第1号(通卷第62号),第315—327页。45、 “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检察理论研究集粹》,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第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奖(本届未设一、二、三等奖)。46.“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考论”,与陈金全教授合作,《湘潭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47.“新中国审判制度曲折发展的史实考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48.“先秦债及其法律调整的源流探索”,与陈金全教授合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49.“先秦时期债流转的史实探析”,与陈金全教授合作,《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先秦儒家信的思想初探”,与车才洪合作,《政法论丛》,2005年第6期。51.“陪审制和参审制的考察与比较”,《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2期。

  • 索引序列
  • 检察研究杂志怎么样
  • 检察研究杂志
  • 检察研究杂志2020
  • 中国检察官杂志怎么样
  • 检察研究杂志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