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1μm)。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国机械发展史论我,比较顺利

机械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初中,些什么论文,你学的知识一部分后来要完全被推翻,写了也没有用,应该先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了大学再说。

产能过剩、新型城镇化、投资兼并、国际化战略是过去一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主题词。我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99%上升到2012年的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黄金10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无限厚望,但由投资拉动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保有量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城镇化率对行业销量的边际贡献效应也在递减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4万亿基建投资驱动下,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对估值也达到了顶峰。依据新上任领导班子的风格,未来类似4万亿的政策红利应该难再有。2011年甬温铁路事故、日本核危机、高通胀、房地产泡沫,2012年整个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放缓,使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在2012年经历了严重下滑,时间和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哀鸿遍野都认为工程机械业进入了长久的隆冬。  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社会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经济和基建投资放缓、信用销售风险严重,连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矛盾也公开化、激烈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依赖投资获得高速增长的行业将难以维系,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投资驱动行业都面临增长曲线的拐点。国内需求下滑,谋求海外发展成为不少企业的转型思路。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全民分食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的发展才是真正考验工程机械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应变力与趋势前瞻能力。  总体来说,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情形不太良好,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现状不好,发展前景主要看国家调控!!!

最近也在研读工程机械行业报告,很多人认为工程机械现在是夕阳产业,我觉得这只是相对前几年来说的。它确实已经过了最繁盛的时候,但现在的国家还是在加强中小城镇旧城改造并在全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所以在这几年他的前景还是可以的。煤矿机械主要取决于社会发电量,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要普及完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关键还是看国家

机械工程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最近也在研读工程机械行业报告,很多人认为工程机械现在是夕阳产业,我觉得这只是相对前几年来说的。它确实已经过了最繁盛的时候,但现在的国家还是在加强中小城镇旧城改造并在全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所以在这几年他的前景还是可以的。煤矿机械主要取决于社会发电量,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要普及完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关键还是看国家

产能过剩、新型城镇化、投资兼并、国际化战略是过去一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主题词。我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99%上升到2012年的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黄金10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无限厚望,但由投资拉动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保有量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城镇化率对行业销量的边际贡献效应也在递减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4万亿基建投资驱动下,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对估值也达到了顶峰。依据新上任领导班子的风格,未来类似4万亿的政策红利应该难再有。2011年甬温铁路事故、日本核危机、高通胀、房地产泡沫,2012年整个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放缓,使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在2012年经历了严重下滑,时间和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哀鸿遍野都认为工程机械业进入了长久的隆冬。  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社会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经济和基建投资放缓、信用销售风险严重,连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矛盾也公开化、激烈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依赖投资获得高速增长的行业将难以维系,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投资驱动行业都面临增长曲线的拐点。国内需求下滑,谋求海外发展成为不少企业的转型思路。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全民分食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的发展才是真正考验工程机械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应变力与趋势前瞻能力。  总体来说,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情形不太良好,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展望未来不敢说,但情况确实不怎么好,市场需求是有的,但增量很难有!

工程机械受很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好的时候它的优势体现不出来,但也还算不错;经济不好时,为拉动经济,国家会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所以,富不起来,饿不死人。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论文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包含哪些部分? 在我们确定了论文题目, 写好论文大纲, 接下来就得面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了! 下面就来和你分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那些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首先我们得清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哪些部分组成, 每部分的内容如何填写 一般来讲, 每个学校毕业论文带队老师都会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发给大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组成部分: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        如何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知道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需要对这几个部分一一描述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主要描写你的论文选题的相关背景,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 你的这个论题能解决什么问题, 你选择的这个论题有什么意义 这些内容可以用到你的论文的摘要和引文中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针对你所选论文查找资料的相关情况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就是写你论文的大纲  本课题研究方案就是写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你的论文  研究目标及工作进度主要写你所选论题的目标及你们论文各个时段需要完成的相关任务和时间  参考文献只需把你写论文需要参考的资料列出即可, 包括参考书和引文地址      下面分享我本人写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影响之对比分析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 目前的德国是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在近8200万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高达96%,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农民城市化的格局本文试图研究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并对比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的问题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比较关注德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但专门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如邢来顺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 《在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和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两部著作中,研究了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社会政策有所论述,但并不是很多  就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是从历史学、人口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且多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专门研究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较少WKöll mann 是较早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德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的学者,其研究成果有(《Die Bevölkerung in der industriellen Revolution 》、《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 ,该书指出德国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与城市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状;  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  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  两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对此问题的思考。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就是根据发展的过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鉴于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式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清脉络,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文献调查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不能实地考察,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资料,必须通过互联网或文献库检索查找,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他人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数据分析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数据,证明或分析相关论点  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   主要特色:  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工作进度:  2013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  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  2013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  2014年4月完成二稿  2014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译文  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指导老师写评语  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  2014年6月初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列出你参考的书籍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一年,这期间,中国经济从全盘接纳“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例如发展智能化产品(聪明机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 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很大,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鼓励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概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的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540,42,78%)“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引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长期以来,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弹簧、粉末冶金制品、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 三、转向服务型制造 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樊钢所指出的,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非单纯的放弃原有产业,转而去做高科技,在企业转型升级背后,必须要与其关联的要素市场相配合。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他说:“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事实上也证明,中国制造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向服务业务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二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以保留自身原有的产品制造优势,减少变革风险。 服务制造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中国当前的制造业虽然有“世界工厂”“制造大国”等美誉加身,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是在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纷纷搞价格战,无力争夺高端市场,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率极其低下。而现代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链,早就脱离了单纯的产品、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局限,它包含了研发、品牌、行销、物流、金融、谘询、文化、客户管理、会展、培训、设备改造、设备租赁、供应链管理、产品回收、商标专利等诸多方面。服务制造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进而达到一种高效创新的制造模式,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它包括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两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与服务的深度结合,一大关键因素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或者说核心能力,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围绕着它的核心产品,客户才认可它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服务制造”对于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的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而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进步,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数控机床的质量也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加速。同时,作为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国产数控系统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工程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大的方面来说还不错 ,产业产品会进一步的完善,产品质量会有一个提高,整个市场会更有秩序,当然售后市场也是一待提升的方面,

网上会有很多这样的论文范文的,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吧~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里面关于这类的论文文献~找找你自己的写作灵感~

发展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装备,在装备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2 223亿元,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二位。从2001年到2007年,年均增速超过24%。出口额从1998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37倍,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同行中占有重要位置,产品已出口到欧美等工程机械强国,正在向“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迈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工程机械的整体水平尚有差距,部分产品在国际主流市场上处于二、三流产品的地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大型工程机械跨国企业集团相比,竞争力还比较弱。在迈向工程机械制造强国的征途中,发展的形势将更严峻、面临的挑战将更大。面临的形势是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竞争的白热化以及需求的个性化与便利化、相关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科技发展的高速化,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准确地预测未来,快速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已形成的优势并赶超先进。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理念工程机械作为人自身能力的延伸,一直与人类文明进步共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尊严的重视,为工程机械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顺应需求,重视加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之间的结合、融合,促进产品向多样化、智能化、绿色化等领域攻关与创新。智能化和产品规格延伸彰显人文关怀工程机械产品的应用空间随着人类对生活品质日渐增长的需求而逐渐得以拓展,已由原来的建筑、筑路、水利电力、矿业等传统领域向城市狭窄施工场所、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施工场所及在货栈、码头、仓库、舱位、农舍、园林、园艺、建筑物层内和地下工程作业环境,及大型、特大型施工工程和矿山拓展。因此,要求工程机械逐步向两端延伸,即微型化与大型化、特大型化。大型、特大型工程机械产品随着大型、特大型工程的不断增多,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它们具有研制与生产周期长、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或一个重要企业工程机械制造水平,这些产品多被发达国家的几家跨国公司垄断。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尽可能地用机械作业替代人力劳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适应这种工程作业环境使用要求,小型及微型工程机械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微型产品不但其外形尺寸受到具体约束,同时其外观形态、色调等方面的设计愈来愈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更彰显了对人性尊重的人文关怀。其次是同一产品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即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模块化的功能部件,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或通过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制造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柔性化组合,实现功能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机械产品种类划分将受到挑战。工程推土机应向微型、小型与大型、特大型等两端延伸,开发适应如湿地、沙漠、灌木丛等不同工况要求的,多功能、多用途、高效节能的产品以及相应的辅助功能模块。装载机应开发斗容量大、发动机功率大、掘起力大、倾翻负荷大、牵引力大、废气排放少的大型环保产品和可装载、可抓物、可侧卸、可起重,经济性好的一机多用型产品(如破碎机)。工程挖掘机要延伸发展大型液压挖掘机、微型挖掘机、无人驾驶液压挖掘机、遥控水下挖掘机、水下推土机、水下挖沟机。轮式起重机要开发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寿命长、施工质量好而且新技术含量高的一机多用型的多功能产品等。通过工程机械的信息化、智能化,可以提高工程机械各种故障的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如高温、严寒、高空、辐射、水下和地下等工况,可以代替施工人员进行智能化、高质量施工。操作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与远程控制、施工的精确定位与控制、故障诊断与监控等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应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监测控制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集成技术开发的装载机、挖掘机、筑养路机械、叉车、混凝土搅拌运输机械和起重机等新型工程机械产品将会不断出现。

产能过剩、新型城镇化、投资兼并、国际化战略是过去一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主题词。我国城镇化率从1993年的99%上升到2012年的27%,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旺盛的需求,是工程机械行业黄金10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新型城镇化给予了无限厚望,但由投资拉动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加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保有量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城镇化率对行业销量的边际贡献效应也在递减  前瞻网发布的《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4万亿基建投资驱动下,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对估值也达到了顶峰。依据新上任领导班子的风格,未来类似4万亿的政策红利应该难再有。2011年甬温铁路事故、日本核危机、高通胀、房地产泡沫,2012年整个宏观经济投资环境放缓,使得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在2012年经历了严重下滑,时间和幅度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整个市场哀鸿遍野都认为工程机械业进入了长久的隆冬。  工程机械行业的下游需求跌到低谷,产能严重过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社会保有量巨大、需求透支、经济和基建投资放缓、信用销售风险严重,连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矛盾也公开化、激烈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依赖投资获得高速增长的行业将难以维系,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投资驱动行业都面临增长曲线的拐点。国内需求下滑,谋求海外发展成为不少企业的转型思路。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全民分食的时代过去了,以后的发展才是真正考验工程机械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应变力与趋势前瞻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 索引序列
  • 机械发展趋势论文
  • 机械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
  • 机械工程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论文
  • 工程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