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发布时间: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看你写的是那方面的文章,每个都是不一样的。申报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现在一般发表的价位在几百到数千不等,具体你可以咨询下有经验的前辈或者是品优刊!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 化学专业 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 科学之功能和方法, 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 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一)应用现状 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但是,化学史的教学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以老师是否在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化学史的教育教学,以及得到的效果来看。而化学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可以通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程度得以反映。 图1 教师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 从表中可知,54%的教师从不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偶然使用化学史的教师仅占调查总数的43%,而经常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仅为3%。由此可见,当我国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整理得出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认识。表格设计是以教学论过程为主要依据,从中学“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人员、物质、信息3个方面来全面寻求原因。 表1: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的认识调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对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⒉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点较少 20 (50 %) 16 (40 %) 1 ( 5 %) 3 ( 5 %)⒊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题容易 24 (60 %) 15 ( 5 %) 1 ( 5 %) 0 (0 %)⒋化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⒌化学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 5 %)⒍对学生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学的知识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⒎对教师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教的内容 15 ( 5 %) 12 (30 %) 1 ( 5 %) 12 (30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重视和加强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受“中考指挥”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学史知识的考点较少,考题容易,教师只须念念教材,学生只须背背考点,所以教也容易,学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要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化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5种方式: ( 1) 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 ( 2) 作为例题与练习题; ( 3) 作为相关资料插入; ( 4) 作为扩展性阅读材料; ( 5) 作为科技活动素材。并且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史, 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科学史不应作为新的知识点来考核, 其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表2 人教版中化学史 章节 化学史的 主要内容 化学史的 切入点 化学史的 呈现方式 绪言 火的发现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及原子和分子的构成;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一单元 课题2 炼丹术和炼金术、早期的化学实验室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二单元 课题1 拉瓦锡及氧气的发现、空气的成分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三单元 课题1 拉瓦锡、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水的组成 资料 文字 第四单元 课题1 院士张青莲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四单元课题2 道尔顿及元素符号 资料 文字,图片第五单元课题1 拉瓦锡及质量守恒定律 资料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课题1 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化学•技 术• 社会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 课题1 课后习题 石墨炸弹 习题 文字 第六单元 课题3 温室效应 正文 文字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的利用 正文 文字,图片 第七单元 课题2 能量及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正文 文字,图片第七单元 课题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动与探究 图片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青铜奔马;沧州铁狮;铅的利用 正文 图片,文字第八单元 课题3 我国古代炼铁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大理石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应用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十一单元课题2 18 世纪化学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第十一单元课题2 物质的分类 拓展性课题 文字第十二单元课题3 导电材料;纳米材料 化学•技术• 社会 文字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教材多以插图和阅读材料的方式呈现。插图所展示的化学史内容广泛, 涉及化学家肖像、实验仪器设备、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实物。插图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 生动形象地说明或解释知识, 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图与课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视觉上显得图文并茂、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阅读材料是课文正文内容的拓展。由于受教材篇幅和学科知识结构的限制, 一些化学史素材不便出现在课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课文正文旁边或课后设置了各种栏目 ,如“ 资料”栏目, 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课文正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 开阔学生视野, 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课文正文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 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三 教材中化学史材体现的不足之处 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在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等学习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但就化学史材内容、呈现形式、分布等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一)化学史材过于粗略表1化学史在近年教科书中所占比例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课标)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从1978年到2001年的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中。但纵观教材可以发现化学史材都经过编写者的改动,讲得过于粗略,使本应该达到在潜移默化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化学式为O2),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我们都知道拉瓦锡开始并没有将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称作氮气,在1791年夏比塔才称它为氮气;也没有“氧气”,拉瓦锡称它为“弹性流体”,是后人在后来的不断摸索中定义了氧气。加上这样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间而且简单易懂,加上去并不麻烦,可以给学生暗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结果。(二)关于化学史的习题过少鲁教版教材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在课后以练习题目的方式呈现了另一则化学史素材: 波义耳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而进行的实验。教材利用这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练习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与评价, 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巩固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为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打下基础。化学史素材成为“静态”科学成果和“动态 ”过程与方法的载体, 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自然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的催化剂。而人教版关于化学史的习题少之又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忽视化学史。(三)教材中的化学史涉及到的中国人物较少 与我国有关的化学史素材(明确指出的)在化学教材的化学史中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人物的名称却是凤毛麟角。这不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从化学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学史料在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在化学史料广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础上,化学史料并未覆盖教材中的所有章节,每种版本的下册涉及的化学史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化学史料存在着较为集中的现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节中原子中有关化学史的内容,阅读材料三处,图片7幅,涉及化学家4个。化学史料的过于集中造成了化学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的浪费。四 对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开发的建议与思考现在国内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习题运用,用化学史来强调化学家们的天资聪颖和勤奋。忽视化学家的错误,研究的艰辛,也就是化学家们的“人性”,使化学家这一职业离学生越来越远。(一) 教师应精心创设习题情景,进一步在习题中开发化学史教育功能 运用化学史创设习题情境是将化学史引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优点在于不仅可以是本来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来自化学史的熏陶与教育。鉴于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化学史料素材编制习题,弥补教材中化学史习题的匮乏。教师在编制习题时,要选择一些典型的化学史料的素材,选材不仅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内容, 如元素和物质发现史、化学概念和理论发展史、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等。编制习题时,还应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条主线展开。这条主线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它既是科学史内容的核心,也是教学与训练、评价的主线。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获得全面发展。此外,编制习题时应根据化学史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体现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小论文或问题解决等多种题型。(二)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化学史料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程中进一富 虽然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是教材编辑者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学史料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些史料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满。在使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丰满起来的过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无缺,重要的在于凸显其教育功能,使学生真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如鲁教版第七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仅在挑战自我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教育意义不大,若能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再以文字加反应原理呈现,学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质,更好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这一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各个学校的资源条件不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各异、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特点等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着化学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基于这点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在化学史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三) 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料和人物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财富,与化学有关的历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造纸术,声名远播的中国瓷器,中国炼丹家的发现……这些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朽的荣耀,其中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芒。教材中关于我国的化学史的数量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我国化学家的名字确是少之又少。为了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和有关人物的名称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如此,我国历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现还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可以参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东汉时期的炼丹家魏伯阳,晋代炼丹家葛洪,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四)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将化学史教育推广到整个科学史教育层面,从实践方面来看,尽管在科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论在课程标准还是在教材中都有着明显地体现,但是科学史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大科学教师本身没有受到多少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育。正像BAAS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份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他们(科学教师)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职业训练的结果,缺少对科学本质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的开发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问题是多数的中学化学教师本身缺乏化学史的背景知识。这些教师本身在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化学史,也很少从化学史的相关教材中得到启发。因此,他们在成为教师后就很少愿意用化学史来教学,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有关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因此,通过再培训、教师间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有绩效的化学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2] [英] JR柏廷顿著 胡作玄译化学简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7-108[3] 许青锋化学教学应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教学探新[4] 杨艳丽 任志鹏 中学化学中化学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10) 46-47[5] 杨庆元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化学教育,(11) 61--62[6] 王秀红,于建军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化学教育,(2) 71--73[7] 孟献华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调查与分析化学教育,(2) 48--50[8] 毕华林,辛本春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9] 李艳梅, 郑长龙, 李德才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化学教育,2007 (5) 61--63[10] 赵永芹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 理科教学探索,2007[11] 魏少红,牛晓玉谈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阳大学学报[12] 王旭东,荆黎田谈化学史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13] 王伟群,王慧让化学家的真善美走进化学课堂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报,2003 [14] 刘霖巧用化学史 培养创造性化学教育,36(5)[15] 张成山浅析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16] 刘传银,薛梅,杨晓芳浅谈化学史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马刚,向炳莲论化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化学教育,2000[18] 马磊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8[19] 曾凡芝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柳州师专学报,2003[20] 韩永娟化学史料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功能释例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及途径化学教育,2007[22] 刘前树,邱道骥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育,2007[23] 关婷婷,苏育志,常向阳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功能 广东化工,2005[24] 梁建军化学史:教育理解科学本质的切入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 梁建军化学史教学在学生理解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许多名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如桃花江小学就因此出了九位特级教师,益阳市一中更是由教科室主任带领12人团队参加这次培训),完全可以说:“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但要注意,一线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课题,徒劳无益。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4、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二、课题研究的一般途径(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阶段划分课题研究一般是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选题——学习与查阅资料——课题申报与课题评审立项——开题论证——开展研究——中期评估检查——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评奖推广(二)关于选题1、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2、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3、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课题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比如湖南的是“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安化县教育局的“微型课题研究”),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课题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课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课题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例如,能不能采用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三)关于方案设计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 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基本步骤为: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实验法 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基本步骤为: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案例法 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基本步骤为:确立案例(比如教学设计)→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比如教学实录)→分析和诊断案例(比如教学反思)→归纳结论、得出启示。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叙事研究法 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骤为: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为报告类和行动实践类。报告类主要包括:1、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2、哲理型论文: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一般应用于理论性研究成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称学术论文。3、实验报告:在教育科研活动中,针对某个做法或某个教育问题,运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观测、分析、综合、判断,如实、系统、科学地将其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文章,就是教育实验报告。4、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而揭示教育实践的客观规律。5、调查报告: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研究者可以进入现场考察,也可间接调查。6、教育评论:对教育教学思想、现象和个案进行评论的文章。行动实践类主要包括:1、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2、教育叙事: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3、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4、教学课例:强调对上课事实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5、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一段教学经历的批判性思考,肯定其中可取的做法并分析原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6、音像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录制或摄制的音像材料。三、消除当前教育科研的一些不良现象1、前紧后松,无影无踪。一些课题立项后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形成开题放“响炮”,研究放“空炮”,结题放“哑炮”的局面。2010年安化在市里立项的课题多达47项,最终只有3项参与结题,数据一公布,全场哗然,但这3项中有我们清塘课题组的《走进清塘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顺利结题并在网上公投评为市三等奖。2、人浮于事,两手空空。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没有落实分工。人浮于事,课题组名存实亡,只有一两个人做点事,其他人都是空挂名享受成果,到结题的时候手上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资料。3、注重形式,忽视过程。据了解,很多课题就是匆匆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结题报告中的结论是事先都有了的。通常的做法是: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到网上找几篇相关文章东拼西凑,据为己有,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种课题往往难以结题,即使勉强结了题也没有多少价值。4、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5、闭门造车,缺乏引领。我们看到一线教师做课题一般是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研究团队。我认为,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课题最终是否成功,最现实的是你做的课题是否获奖,要得到专家的认可。因此,做课题还要去找教研员、科研专家等进行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先生这幅对联告诉我们,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有坐十年乃至二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我们做课题研究应当具备的精神,让我们以此共勉!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一)撰写教学论文,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撰写教学论文的过程中,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种新的教育科学理论,联系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良策,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进修学习。实践证明,通过撰写教学论文,带着研究课题学习理论,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目标方向明确,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亲手动笔撰写文章,自身获得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更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 (二)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科研能力。撰写教学论文,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不论是选题立意、组织材料、遣词造句、谋篇构思,还是逻辑推理、层层论证、以理服人,写作过程本身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为了把自己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活动变成有形的文字表述,我们就需要反复地推敲,通过写作论证的过程,使自己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化。(三)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检查工作中的疏漏,发现新的问题。人们通常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搞完一次活动或实验时,常常对于工作结果很满意,“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后在撰写教学论文时,静思回味,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疏漏。有些情况可能摸得不准,了解得不那么全面,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把工作做好。所以,撰写教学论文,会使我们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查出工作中的疏漏,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撰写教学论文,便于别人学习和参考,能促进学术交流,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好不容易搞完了一项教学研究工作,不论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是大是小,只要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就值得写出来,记载下来。即使是错误的教训,也应该指出它的弊端,以供他人借鉴。教学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研讨会上宣读交流,还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2、数字危机4、高斯分布的启示5、a2+b2≧2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6、网络优化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10、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11、论研究性学习12、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13、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14、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16、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17、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19、数学课堂差异教学20、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21、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22、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23、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24、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25、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26、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27、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28、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29、数形结合思想30、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31、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32、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33、因材施教 因性施教34、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35、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36、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37、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38、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39、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40、试论数学中的美41、数学教育与美育42、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43、略谈创新思维44、随机变量列的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45、数字新闻中数学应用46、微积分学的发展史47、利用几何知识求函数最值48、数学评价应用举例49、数学思维批判性50、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51、开放式数学教学52、浅谈中学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53、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54、思维与智慧的共享——从建构主义到讨论法教学55、微分方程组中的若干问题56、由“唯分是举”浅谈考试改革57、随机变量与可测函数58、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59、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60、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1、浅谈菲波纳契数列的内涵和应用价值2、一道排列组合题的解法探讨及延伸3、整除与竞赛4、足彩优化5、向量的几件法宝在几何中的应用6、递推关系的应用8、小议问题情境的创设9、数学概念探索启发式教学10、柯西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11、关于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几种巧妙证法及其推广应用12、一道高考题的反思13、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15、数字危机16、数学中的化归方法17、高斯分布的启示18、 的变形推广及应用19、网络优化20、泰勒公式及其应用22、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23、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24、数学研究性学习25、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26、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27、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29、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30、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32、数学课堂差异教学33、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34、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35、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36、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37、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38、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39、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40、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41、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42、数形结合思想43、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44、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45、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46、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47、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48、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49、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50、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51、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52、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53、试论数学中的美54、数学教育与美育55、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56、略谈创新思维57、随机变量列的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58、数字新闻中的数学应用59、微积分学的发展史60、利用几何知识求函数最值61、数学评价应用举例62、数学思维批判性63、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64、开放式数学教学65、浅谈中学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66、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67、思维与智慧的共享——从建构主义到讨论法教学68、 方程组中的若干问题69、由“唯分是举”浅谈考试改革70、随机变量与可测函数71、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72、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73、微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74、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研究;76、数学中的美;77、数学的和谐和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78、推测和猜想在数学中的应用;79、款买房问题的决策;80、线性回归在经济中的应用;81、数学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82、初等数学解题策略;83、浅谈数学CAI中的不足与对策;84、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设计;86、关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87、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88、高等数学课件的开发89、 广告效益预测模型;90、最短路网络;91、计算机自动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93、最优增长模型94、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初探9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数学模型;97、函数逼近98、数的进制问题99、无穷维矩阵与序列Bannch空间的关系100、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若干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01、一维,二维空间到欧氏空间102、初中数学新课程数与代数学习策略研究103、初中数学新课程统计与概率学习策略研105、数列运算的顺序交换及条件106、歇定理的推广和应用107、解析函数的各种等价条件及其应用108、特征函数在概率论中的应用109、数学史与中学教育110、让生活走进数学,数学方法的应用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谈xx111、数学竟赛中的数论问题112、新旧教材的对比与研究114、随机变量分布规律的求法115、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116、无穷大量存在的意义118、例谈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120、从坐标系到向量空间的基121 谈谈反证法122、一致连续性的判断定理及性质123、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的培养125、函数及其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126、极值的讨论及其应用127、正难则反,从反面来考虑问题128、实数的构造,完备性及它们的应用129、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 130、简述期望的性质及其作用131、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132、穷乘积133、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134、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135、凸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136、行列式的计算方法137、可行解的表式定理的证明14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141、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支奇葩-----数学猜想初探142、关于实变函数中叶果罗夫定理的鲁津定理的证明143、于黎曼积分的定义144、微分方程的历史发展145、概率论发展史及其简单应用147、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148、矩阵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初探149、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150、关于上、下确界,上、下极限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151、复均方可积随机变量空间的讨论155、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产生背景及其对数学发展影响160、函数性质的应用163、中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学习策略与研究167、函数的凸性及其在不等式中的应用171、数学归纳法教学探究174、关于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的研究176、变量代换法与常微分方程的求解188、不等式解法大观189、谈谈“ 隐函数 ”190、有限维矩阵的范数计算与估计191、数学奥赛中数论问题的解题方法研究193、微分方程积分因子的研究195、关于泰勒公式196、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的分类及其判断方法197、最大模原理的推广及其应用198、π的奥秘——从圆周率到统计199、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200、无理数e的发现及其应用202、闭区间套定理的推广和应用203、函数的上下极限及其应用205、关于多值函数的解析理论探讨208、比较函数法在常微分方程中的应用209、数学分析的直观与严密303、求随机函数的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的方法304、条件期望的性质及其应用308、凸函数的等价命题及其应用310、有界变差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311、初等函数的极值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与价值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选题的目的:(1)课题的延续。我校在“九五”“十五”期间,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成效显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其实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们拟定将课堂教学资源研究泛化深化,所以将课题定为: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即由统一和求同指向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由预定性和封闭性指向生成性和开放性,由知识本位指向学生发展本位。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更新资源观念,增强资源意识。论文作用所谓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⑴、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⑵、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⑶、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教育科研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不仅对直接参加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十分宝贵的。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科体系的探索,以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意义: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有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有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有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指导作用,有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理论: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课题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来研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能帮助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能有利学生开发潜能、勇于实践的一种实验类型。 学科教学理论:在《化学实验论》中,中学化学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以获取书本知识为重点、以学生模仿操作为基础、以实验结果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探究性实验则以学生为主、以掌握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以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本课题通过对两种不同实验类型的比较,研究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基本特点、基本目标、操作模式、评价标准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2、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分析有关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经验总结法是在组织我校化学教师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追索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揭示其规律和方法。(五)实施 过程1、教师示范,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 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2、学生尝试、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感知了实施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一般过程以后,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过程中,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都要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在基本操作时的规范性、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提供帮助。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加深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水平。3、适时独立与合作,发展实施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对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有了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刚开始的探究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引导他们采取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一步步展开探究性实验。 (六)研究成果1.理论成果(一)针对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实验,形成了不同的教师指导策略。 (二)整合策略,形成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2。实践成果 教师创设问题 → 学生提出猜想 → 教师启发引导 → 学生设计研究过程 → 学生自主研究 → 交流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 得出研究成果 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七)结论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两年多的时间里,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的问题有:一、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针对以上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我校全体化学教师组成化学子课题组,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八)讨论与分析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展研究,寻找更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对已总结出的指导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求完善。 前一阶段的工作是忙碌的、烦琐的。但不管从学生还是老师都从中学到了许多,也获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但总感觉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些力不从心,不知自己这样做方向对不对。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的得到专家们的指导。我们将继续本着一边研究、一边发现问题、一边再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地学习的原则,继续扎扎实实地开展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九)参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主编:钟启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一学科部分(二) 新华出版社 5、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6、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习篇 张琼、李琪编著 科学出版社 7、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1——12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8、以崭新的思想、崭新的观念、崭新的姿态迈进教育新时代-——赵正海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 化学专业 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 科学之功能和方法, 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 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一)应用现状 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但是,化学史的教学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以老师是否在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化学史的教育教学,以及得到的效果来看。而化学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可以通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程度得以反映。 图1 教师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 从表中可知,54%的教师从不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偶然使用化学史的教师仅占调查总数的43%,而经常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仅为3%。由此可见,当我国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整理得出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认识。表格设计是以教学论过程为主要依据,从中学“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人员、物质、信息3个方面来全面寻求原因。 表1: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的认识调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对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⒉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点较少 20 (50 %) 16 (40 %) 1 ( 5 %) 3 ( 5 %)⒊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题容易 24 (60 %) 15 ( 5 %) 1 ( 5 %) 0 (0 %)⒋化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⒌化学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 5 %)⒍对学生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学的知识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⒎对教师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教的内容 15 ( 5 %) 12 (30 %) 1 ( 5 %) 12 (30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重视和加强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受“中考指挥”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学史知识的考点较少,考题容易,教师只须念念教材,学生只须背背考点,所以教也容易,学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要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化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5种方式: ( 1) 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 ( 2) 作为例题与练习题; ( 3) 作为相关资料插入; ( 4) 作为扩展性阅读材料; ( 5) 作为科技活动素材。并且指出,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引入科学史, 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科学史不应作为新的知识点来考核, 其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以及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来体现。 表2 人教版中化学史 章节 化学史的 主要内容 化学史的 切入点 化学史的 呈现方式 绪言 火的发现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及原子和分子的构成;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一单元 课题2 炼丹术和炼金术、早期的化学实验室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二单元 课题1 拉瓦锡及氧气的发现、空气的成分 正文 图片,文字 第三单元 课题1 拉瓦锡、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及水的组成 资料 文字 第四单元 课题1 院士张青莲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四单元课题2 道尔顿及元素符号 资料 文字,图片第五单元课题1 拉瓦锡及质量守恒定律 资料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课题1 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 化学•技 术• 社会 文字,图片第六单元 课题1 课后习题 石墨炸弹 习题 文字 第六单元 课题3 温室效应 正文 文字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的利用 正文 文字,图片 第七单元 课题2 能量及我国古代烧制陶器 正文 文字,图片第七单元 课题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动与探究 图片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青铜奔马;沧州铁狮;铅的利用 正文 图片,文字第八单元 课题3 我国古代炼铁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大理石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应用 正文 图片第十一单元课题1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资料 文字,图片 第十一单元课题2 18 世纪化学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第十一单元课题2 物质的分类 拓展性课题 文字第十二单元课题3 导电材料;纳米材料 化学•技术• 社会 文字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教材多以插图和阅读材料的方式呈现。插图所展示的化学史内容广泛, 涉及化学家肖像、实验仪器设备、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实物。插图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 生动形象地说明或解释知识, 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图与课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视觉上显得图文并茂、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和谐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阅读材料是课文正文内容的拓展。由于受教材篇幅和学科知识结构的限制, 一些化学史素材不便出现在课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课文正文旁边或课后设置了各种栏目 ,如“ 资料”栏目, 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对课文正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 开阔学生视野, 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课文正文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 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三 教材中化学史材体现的不足之处 2001年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史呈现的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在文内增加了不少插图和实物照片。如:彩陶、古画、雕像,透明金刚石薄膜等,在加上适当的文字说明或描述,把化学史知识融汇在各单元各课题中,画面色彩明丽,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史知识更直观易懂,更接近于生活,能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便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等学习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但就化学史材内容、呈现形式、分布等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一)化学史材过于粗略表1化学史在近年教科书中所占比例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课标)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从1978年到2001年的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学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中。但纵观教材可以发现化学史材都经过编写者的改动,讲得过于粗略,使本应该达到在潜移默化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化学式为O2),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我们都知道拉瓦锡开始并没有将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称作氮气,在1791年夏比塔才称它为氮气;也没有“氧气”,拉瓦锡称它为“弹性流体”,是后人在后来的不断摸索中定义了氧气。加上这样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间而且简单易懂,加上去并不麻烦,可以给学生暗示科学的发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结果。(二)关于化学史的习题过少鲁教版教材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在课后以练习题目的方式呈现了另一则化学史素材: 波义耳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而进行的实验。教材利用这则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练习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化学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与评价, 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巩固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为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打下基础。化学史素材成为“静态”科学成果和“动态 ”过程与方法的载体, 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自然科学方法、理解科学本质的催化剂。而人教版关于化学史的习题少之又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忽视化学史。(三)教材中的化学史涉及到的中国人物较少 与我国有关的化学史素材(明确指出的)在化学教材的化学史中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人物的名称却是凤毛麟角。这不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从化学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学史料在三种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在化学史料广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础上,化学史料并未覆盖教材中的所有章节,每种版本的下册涉及的化学史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化学史料存在着较为集中的现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节中原子中有关化学史的内容,阅读材料三处,图片7幅,涉及化学家4个。化学史料的过于集中造成了化学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的浪费。四 对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开发的建议与思考现在国内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习题运用,用化学史来强调化学家们的天资聪颖和勤奋。忽视化学家的错误,研究的艰辛,也就是化学家们的“人性”,使化学家这一职业离学生越来越远。(一) 教师应精心创设习题情景,进一步在习题中开发化学史教育功能 运用化学史创设习题情境是将化学史引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优点在于不仅可以是本来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来自化学史的熏陶与教育。鉴于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化学史料素材编制习题,弥补教材中化学史习题的匮乏。教师在编制习题时,要选择一些典型的化学史料的素材,选材不仅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内容, 如元素和物质发现史、化学概念和理论发展史、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等。编制习题时,还应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条主线展开。这条主线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它既是科学史内容的核心,也是教学与训练、评价的主线。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获得全面发展。此外,编制习题时应根据化学史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体现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小论文或问题解决等多种题型。(二)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化学史料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程中进一富 虽然教材中的化学史料是教材编辑者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学史料的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些史料的内容有待进一步丰满。在使教材中的化学史史料丰满起来的过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无缺,重要的在于凸显其教育功能,使学生真正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如鲁教版第七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仅在挑战自我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教育意义不大,若能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后再以文字加反应原理呈现,学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质,更好地掌握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这一知识点。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各个学校的资源条件不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各异、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特点等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着化学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基于这点考虑,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该在化学史的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三) 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料和人物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财富,与化学有关的历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造纸术,声名远播的中国瓷器,中国炼丹家的发现……这些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不朽的荣耀,其中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芒。教材中关于我国的化学史的数量还算差强人意,但是我国化学家的名字确是少之又少。为了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适当增加我国的化学史和有关人物的名称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如此,我国历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现还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可以参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东汉时期的炼丹家魏伯阳,晋代炼丹家葛洪,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四)加强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将化学史教育推广到整个科学史教育层面,从实践方面来看,尽管在科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论在课程标准还是在教材中都有着明显地体现,但是科学史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广大科学教师本身没有受到多少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育。正像BAAS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份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他们(科学教师)的行为和思想都是职业训练的结果,缺少对科学本质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学史教育功能的开发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问题是多数的中学化学教师本身缺乏化学史的背景知识。这些教师本身在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化学史,也很少从化学史的相关教材中得到启发。因此,他们在成为教师后就很少愿意用化学史来教学,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有关化学史内容的教学。因此,通过再培训、教师间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史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有绩效的化学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学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2] [英] JR柏廷顿著 胡作玄译化学简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7-108[3] 许青锋化学教学应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教学探新[4] 杨艳丽 任志鹏 中学化学中化学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化学教育,(10) 46-47[5] 杨庆元中学化学史教育综述化学教育,(11) 61--62[6] 王秀红,于建军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化学教育,(2) 71--73[7] 孟献华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的调查与分析化学教育,(2) 48--50[8] 毕华林,辛本春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编排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9] 李艳梅, 郑长龙, 李德才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化学教育,2007 (5) 61--63[10] 赵永芹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 理科教学探索,2007[11] 魏少红,牛晓玉谈化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阳大学学报[12] 王旭东,荆黎田谈化学史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13] 王伟群,王慧让化学家的真善美走进化学课堂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报,2003 [14] 刘霖巧用化学史 培养创造性化学教育,36(5)[15] 张成山浅析如何进行化学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16] 刘传银,薛梅,杨晓芳浅谈化学史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 马刚,向炳莲论化学史的素质教育功能化学教育,2000[18] 马磊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08[19] 曾凡芝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柳州师专学报,2003[20] 韩永娟化学史料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功能释例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学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及途径化学教育,2007[22] 刘前树,邱道骥化学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育,2007[23] 关婷婷,苏育志,常向阳化学史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功能 广东化工,2005[24] 梁建军化学史:教育理解科学本质的切入口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 梁建军化学史教学在学生理解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 索引序列
  •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 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
  •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与价值
  •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