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地址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地址

发布时间: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地址

位置:济南市文化东路54号联系电话:82606000

山东警察学院两个校区,老校区在文化东路54号,东校区在工业南路32号(原炼油厂职业学校)。当年的新生都在东校区。

请问济南报考警校电话号码多少

山东警察学院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54号 邮编:250014 电话:82606000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

不是高考考的吧?青岛就没这么个学校山东警察学院在济南不再青岛不收近视的,需要打眼

这种地方性小学院 的 学报 都不是核心期刊。啥核心期刊 也不是。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

楼上第一句说的不对,山东警察学院是山东省公安厅的直属院校。山东没有公安大学。全国的警察院校中叫公安大学的只有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山东警察学院创建于1946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警察学校,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院校。我是山东警察学院毕业的。

没有山东公安大学山东警察学院是隶属山东省公安厅的山东唯一的全日制本科警察学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

【摘要】当前幼儿园虐待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思考,虐待儿童的行为,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分析幼儿教师虐待儿童的原因,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对于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分析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教师;虐童;对策一、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原因(一)工作压力大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完成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工作任务,还要担负起照顾幼儿的保育任务。幼儿园教师都是每天早上7:30上班,下午6:00才下班,工作时间长达将近11个小时,在下班后都表示什么都不去想,动都不想动。在幼儿园里,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时刻需要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巨大的心里压力导致幼儿教师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二)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太低,而且合同制教师和在编老师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到了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很多教师抱着可干可不干的态度去完成保育和教育任务,影响到了保育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三)部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以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然而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当中教师学历水平不高,大部分都是大专学历水平,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许多教师在保育和教育工作中不能将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幼儿权益的重要保障,当前幼儿园屡屡出现的虐待儿童的现象和法律法规的缺失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每当出现虐待儿童事件以后,对当事人的处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当事人就是被所在幼儿园开除而已,这样的处理结果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虐待儿童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深思。二、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对策分析(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国内关于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有几部,但是这些法律规范里针对虐待儿童行为的处理的规定非常少,一些规定比较模糊,处罚的措施不明确或者是处罚的程度太轻,不能从根本上去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法律已经十分的健全,国内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同时结合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制定切实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幼儿的合法权益,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目前幼儿园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大,两者相差的一倍还要多,应该大力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工资待遇的提高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能够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幼儿教学,同时也能把职业道德素质高,专业能力扎实的幼儿教师留在幼儿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三)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幼儿园要经常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工作,给教师培训的机会,让幼儿园教师及时吸收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可以把教育培训工作和教师工资待遇、职称的评定结合起来,调动全体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培训教育的工作切忌流于形式,可以采取参观、一对一解答、示范园引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从解决幼儿园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应该把学生道德素质纳入到毕业成绩的考核标准当中去,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课程,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幼儿园也应当在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方面做出努力,经常开展优秀教师的学习感悟活动,同时将幼儿教师师德纳入到幼儿园的绩效考核当中去,也可以拿出专项的资金,用于奖励那些师德素质较高的老师,建立相应的物质奖励机制,多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五)幼儿教师自身方面的努力教师职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对教师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教育事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不断的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园丁。参考文献:[1]皮艺军“虐童”浅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01)[2]李梅幼儿园“虐童”事件探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02)作者:于立新 郭庚健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这种地方性小学院 的 学报 都不是核心期刊。啥核心期刊 也不是。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电话

这种地方性小学院 的 学报 都不是核心期刊。啥核心期刊 也不是。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

山东警察学院是山东公安部直属院校,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专业培养警员人才的学校,据我了解山东没有大学叫公安大学

楼上第一句说的不对,山东警察学院是山东省公安厅的直属院校。山东没有公安大学。全国的警察院校中叫公安大学的只有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山东警察学院创建于1946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警察学校,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院校。我是山东警察学院毕业的。

没有山东公安大学山东警察学院是隶属山东省公安厅的山东唯一的全日制本科警察学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主任

自己考公安系统的公务员(原告与社会比例)选调生考试考研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最差毕业按事业编制分配,待遇比公务员差

所有的公安院校和司法警官院校,无论层次好低,无论隶属于哪,毕业都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不容置疑。即使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都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至于你说的前途,我只能说,到基层单位以后,不会有领导问你上学时考没考过双百,是不是三好学生,领导只会注重你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所以哪个学校毕业的都无所谓。

《罪犯改造价值与冲突》,载《法学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转载),2001年第01期《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载《法学研究》,2009年02期《简论未成年人教养体制改革与立法》,载《现代法学》,1993年02期4 《论刑罚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5年04期《多维视角下的犯罪评价 》,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秩序整合与法律示范》,载《中外法学》,2000年04月《论行刑教育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02期《刑法理性与规则意义》,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02期《制度性教养的命运与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理性与秩序》转载,储槐植,陈兴良主编),2001年06月《依法治国与法文化传统》,载《 探索》,1998年第02期《对推进中国法治的几点思考》,载《探索》, 1998年06期《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犯罪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百年狱制改良的两大历史关联》,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以权力制约权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04期《完善并处罚金执行规则与制度的基本思考》,载《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论行刑权的两种走势》,载《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03期《劳教制度执行管理研究》,载《法学》, 2001年第06期《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载《人民检察》, 2003年1月《寻找行刑法的原动力》,载《法学评论》, 2000年1月《关于“重返社会”的再探讨》,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001年02期《只有创新,才有特色》,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0年01期《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2年04期《宋代劳役监初探》,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997年02期《我国行刑法制的现状与趋势》,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06卷《暂缓不起诉,并无不当》,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4月《从个案尝试看法律的生长点》,载《社会科学报》, 2003年7月《也谈管制刑的法律调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被中国监狱学刊转载),2000年第04期《检察权与执行权的互动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 ,2002年4月《减刑运作与刑罚的合理弹性》,载《云南法学》, 2002年2月《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3月《自由刑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载《山东法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9年第01期32《减刑运作与刑罚合理弹性》,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论刑事执行制度与法律的完善》,载《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年04期《完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的思路》,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于《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抗日根据地的狱制特色》,载《现代法学》,1991年06期《劳动改造是中国行刑理论的核心》,载《探索》,1993年05期《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2期《从传统劳役刑看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载《中外监狱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人性与刑罚 刑法适用问题研究》,长安出版社,2002年10月《关于金融犯罪认定的若干思考》,载《犯罪认定与刑罚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07月《也谈完善刑事执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刑事执行中关键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与聂宁、宗雄信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我国行刑权的合理构建》,载于《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09卷《关于假释适用的若干认识》,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报》,2003年01期《论刑事执行监督的法律根据》,载《司法改革与理性选择》,重庆出版社2002年7月《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谈我国第一个“社会服务令”》,载《人民检察》,2003年03期《从司法预防视角谈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思路》,载《法治论丛》,2004年02期《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评判?——对一桩刑事案例的调查分析》,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刑罚、行刑法新解》,载《现代法学》 , 2001年第04期《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议》(与万菁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加强自由刑执行监督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05年23期《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础》,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04期《是历史清算,还是范式转换》,载《理性与秩序》,储槐植,陈兴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57《论量刑的合理性 》,载《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03月《解释犯罪与价值中立》,载《现代法学》,2004年02期59《 犯罪与法律责任的均衡之义》,载《法治论丛》,2008年05期《强制戒毒的现制调整与合理定位——实施<禁毒法>的两大要点》,载《犯罪学论丛》(第七卷),王牧主编,2009年09期《<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法案理应搁置》,[司法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法热点问题研究——惩治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载《法学论坛》,2009年04期《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对附条件“犯罪赔偿”的价值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04期《场所强戒由谁监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年05期《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载《现代法学》,2006年04期《“组织涉黑”性质的界定及其引申》,载《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利用职务便利承揽设计业务获利的行为如何定性》,载《人民检察》,2010年14期《国际社会处罚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经验》(与范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2期《社区矫正应向何处去——以重庆市试点情况为切入点》,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期72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实施为视角》(合著),载《社会科学战线》(与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涉黑犯罪财产之没收与追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05期《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途径――对内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载《刑法评论》(第8卷),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载《中国检察》(书名),检察出版社,2003创刊卷《应确立常见犯罪的量刑规则——以许霆案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4期《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法商研究》,2011年03期《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从向度关系视角》(与蔡伟文合著),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划分盗窃犯罪圈的基本规律》,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04期《简谈劳教强戒模式》,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合理调整长期自由刑执行的杠杆》(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点项目“文本何以承载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径”](项目编号:10XJA820004)的阶段性成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转载《刑罚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完善》,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建立量刑规则体系与判罚说理机制》,载《检察日报》,2013年01月25日《记载量刑经验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为分析样》(与张孟东合著),载《人民司法》,2012年23期《再谈监禁刑执行变更范式的转换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载《政法论丛》,2012年06期《开启理性判罚之门——由公诉人建议量刑谈起》(与娄永涛合著),载《理论月刊》,2013年02期《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研究——以贵州“阳光工程”为分析样本》(与张凯伦合著),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专家学者谈瘦肉精与食品安全监管》(与李洁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5期《“慎罚”的当代诠释——由《刑法修正案(八)》展开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载《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为重构刑罚学说寻求新方法》,载《法学研究》,2013年01期《新增禁令于管制的理性诠释》,载《当代法学》,2013年06期《改写历史的两种手法:再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修法视阈:证据犯罪罪名体系的重构》(合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社区矫正语境中的观护与观察》(与程炀合著),载《海峡法学》,2014年01期 《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着力化解涉诉信访》,载《人民法院报》,2014-05-01 《检视“打黑”对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判罚结论的理性证立——由量刑说理切入》(与张孟东合著),载《法律科学》,2015年06期 《论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与揭萍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后劳教时代预防犯罪资源的再利用》(与张凯伦合著),载《法律适用》,2016年03期 《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毒情为样本》(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对“运动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会战”的开展切入》(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著有《反暴临战学基础》、《警察查缉战术》、《犯罪控制与警务改革》、《绑架犯罪案件的侦查与处置要略》、《反劫持谈判与战术》等专著5部,主编《犯罪学》、《人质解救术》、《犯罪现场勘查》等教材、文集多部,在《法学》、《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一、著作、译著、教材及文集: 《刑事侦查学总论》,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主持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犯罪现场勘查》,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反劫持谈判与战术》,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绑架犯罪案件侦查与处置要略》,专著,群众出版社,2004; 《警察查缉战术》,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刑事侦查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犯罪控制与警务改革》,专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人质解救术》,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犯罪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反暴临战学基础》,专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侦查中的隐性知识:专家观点与典型案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侦查论坛》,主编,从2002年以来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连续出版14卷。 《论数字化时代侦查活动的演进》,载《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1期。 《公安高等院校公安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载《公安教育》2014年1期。 《如何科学地认定犯罪事实——《犯罪重建》译序》,载《犯罪研究》2013年5期。 《提升公安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问题刍议》,载《公安教育》2012年10期。 《行为证据浅探》,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5期。 《公安高等学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应注重“三个兼顾”》,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同一认定理论地位新探》,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侦查学逻辑起点探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 《侦查学原理研究30年探要》,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1期。 《警方主导下的自杀干预及流程和要领》,载《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8年3期。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侦查中的运用》,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8年5期。 《论虚拟侦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期。 《侦查破案的基本规律》,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期。 《论命案防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论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指挥职责与体制》,载《公安研究》2006年3期。 《中国社会转型期侦查工作的演进轨迹》,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劫持人质案件的前期处置》,载《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2期。 《论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载2006年3期。 《论并案侦查条件的科学运用》,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 《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理论化——〈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评介》,载《犯罪研究》2006年6期 《第五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侦查系主任论坛综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3期(第一作者)。 《刑侦改革的考量》,载《人民公安》2006年12期。 《侦查理论与实务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1期。 《论侦查信息化》,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有关问题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2期。 《侦查与侦查学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1期。 《警察出庭作证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2期。 《论犯罪现场勘查的原则》,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6期。 《谈判现场的锦囊妙计》,载《人民公安》2004年5期。 《论侦查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6期。 《志愿反扒面面观》,载《人民公安》2004年6期。 《侦查讯问改革与发展构想》,载《法学》2004年5期。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方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4期。 《论犯罪现场重建》,载《犯罪研究》2003年4期。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1期。 《警察出庭作证应对策略》,载《人民公安》2003年4期。 《正确认识、评价和推进刑侦改革》,载《人民公安》2002年5期。 《论模拟现场勘查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与现代化》,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1期。 《论犯罪现场的构成》,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4期。 《浅谈侦查模式的变革》,载《人民公安》2002年11期。 《论人质谈判的类型》,载《公安研究》,2002年7期。 《警察查缉战术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2期。 《犯罪现场分类的新视角及其意义——中美犯罪现场分类之比较研究》,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5期。 《盘查战术浅探》,载《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期。 《对峙性缉捕战术研究》,载《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5期。 《追缉战术浅探》,载《政法学刊》2001年2期。 《评英国犯罪预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载《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劫持人质案件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载《政法学刊》1998年3期。 《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载《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6期。 《淫欲型系列杀人犯罪的特点和侦察途径》,载《山东公安丛刊》1995年8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暴临战学的构想》,载《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2期。 《犯罪时空论(上)——论犯罪空间》,载《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4期。 《犯罪时空论(下)——论犯罪时间》,载《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5期。 《我国刑事侦察学史略》,载《法学杂志》1987年5期。 《论刑讯逼供产生的历史根源》,载《政法学刊》1986年6期。 《对侦查和侦察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意见》,载《法学杂志》1986年3期。 《论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及其意义》,载《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4期。 《重大暴力性案件的侦察和指挥体系初探》,载《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2期。 《视频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从伦敦地铁爆炸案谈起》,载《证据学论坛》2008年辑刊。 《美国的实践导向型证据分类法及启示》,载《证据学论坛》2010年辑刊。三、报纸论文: 《侦查程序改革中如何体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载《人民公安报》2007年11月3日版。 《警方实施自杀干预的基本流程及要领》,载《人民公安报》 2006年7月28日版。 《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指挥问题新探》,载《人民公安报》2005年9月7日版。 《以科技推进侦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载《人民公安报》 2005年11月30日版。 《刑事侦查工作方针修改再探讨》,载《人民公安报》2005年12月28日版。 《刑事司法改革:兼顾人权保障与侦查效率》,载《人民公安报》2004年3月10日版。 《处置劫持人质案中如何引导新闻舆论》,载《人民公安报》 2004年12月8日版。 《解决警力不足的途径探讨》,载《人民公安报》2003年8月5日版。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刑侦工作方针》,载《人民公安报》 2003年10月8日版。 《WTO时代的刑侦工作方向》,载《人民公安报》2002年10月16日版。 《新刑诉法施行与侦查办案能力的提升》,载《人民公安报》2012年07月29日版。 《数字化侦查异于实体侦查的七大特点》,载《人民公安报》2012年07月15日版。 《数字化时代侦查工作应把握好“十个统筹”》载《人民公安报》2010年10月25日版。 《侦查阶段错案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载《人民公安报》2010年7月25日版。 《行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大有可为》,载《人民公安报》2013年5月5日版。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原则》,载《人民公安报》2011年8月21日版。 《刑事错案原因哲学探源》,载《人民公安报》2013年8月11日版。

  • 索引序列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地址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电话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中介服务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