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

可以联系编辑进行修改。泰山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自1958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的泰安府官立师范学堂。校园坐落在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南麓。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445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80万元,实验、教学、网络设施先进,基础设施齐全。万里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电子图书9000GB。设有19个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62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9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246人。

据《泰安师专学报》 1994年02期报道: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姜全吉老师编著的《逻辑学》近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与该书同步发行的还有姜全吉主编的配套读物《逻辑学辅导》,由此可知姜全吉老师1994年是泰安师专副教授。又据网上“泰山学院-未分类-姜全吉”条:姓名:姜全吉。学校:泰山学院。(暂时没有简介内容。)可知姜全吉老师现在在泰山学院任教。《泰安师专学报》 1994年02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深入浅出、科学实用——姜全吉《逻辑学》出版发行L·X  【摘要】:正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姜全吉老师编著的《逻辑学》近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与该书同步发行的还有姜全吉主编的配套读物《逻辑学辅导》《逻辑学》是原卫星电视教育大专教材《逻辑》一书的修订版《逻辑》出版于1988年3月,原书曾由中国形式逻辑研究会理事长、著名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华审阅,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深受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好评,迄今已连续印刷十多次,发行近四十万册,1990年起并由卫星电视教育台转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书的作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出版社与作者商定,将该书修订再版(知网空间)截自“知网空间”百度搜索“姜全吉”

泰安师专学报

浅谈《儒林外史》的白描手法 ‚艺谭 1981、3论词的空与实(合作)‚光明日报1983、3、15 (收入《词学论稿》)《牡丹亭》的杨葆光手批本‚江西大学学报1983、2元曲修辞方式选析‚修辞学习1983、2谈谈李清照词的评价问题‚山东师大学报1983、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又收入《词学论稿》)谈谈我国古代戏曲的喜剧手法‚河北戏剧1983、4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文学评论1983、4 (收入《上海版书评选》)杨潮观四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3古代曲论中的艺术风格论‚华东师大学报 1984、4《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部分读后‚读书1984、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杜诗中的艺术辩证法(合作)‚草堂(杜甫研究学刊)1985、2古代戏曲中妒忌描写的发展‚ 山东师大学报 1985、4为《长生殿》中的“情”一辩‚华东师大学报1986、1杨潮观短剧的艺术独创性‚中国古代戏曲论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古代曲论中的观众心理学‚ 学术月刊 1986、1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怎样阅读唐宋词书籍(合作)‚文献1987、3明代文人戏曲生活的生动记录‚戏剧艺术1987、3安徽曲论家的理论贡献‚ 艺谭 1987、5谈谈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合作)‚艺谭 1987、6杨潮观年谱‚中华戏曲第4辑 1987、12龚自珍诗词中的梦‚杭州师院学报1988、1词学宏观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1《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试补‚古籍研究1988、1想得深‚说得俏——论喜剧语言‚安徽新戏1988、5论古代戏曲民俗‚华东师大学报1988、5古代曲论中的观众位置论‚艺术百家1988、4杜诗艺术辩证法续谈‚ 杜甫研究学刊1988、4行家·戾家·利家‚读书 1988、10蒋星煜的《西厢记》研究‚上海艺术家1989、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一部有深度的喜剧新作‚安徽新戏 1989、2陈子龙的词与词论‚词学第7辑1989、2词话中的艺术风格论‚文艺理论研究1989、5徽商与戏曲的关系‚安徽新戏1990、1戏曲艺术创造中的信息反馈流程‚艺术百家 1990、1戏曲观众的心理定势‚戏剧艺术1990、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儒林外史》的美学特色‚明清小说研究1990、2论元杂剧的分类研究‚河北学刊1990、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四大徽班的启示‚艺术界1990、9-10词的接受美学浅谈‚词学第8辑1990、10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游戏说”‚ 辽宁大学学报1991、2一部崭新的词史‚江淮论坛 1991、3孔尚任罢官之谜‚ 古典文学知识1991、5当代意识与传统艺术经验‚中华诗词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8论元人杂剧中的“家长里短剧”‚艺术百家1992、1从词到曲——论金词的过渡性特征及道教词人的贡献‚ 山东师大学报 1992、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戏曲观众审美趣味和审美层次的差异性‚中华戏曲第14辑1993、8中国古代近代悲剧理论概说‚艺术百家1995、4中国古典喜剧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96、2潘之恒评传‚戏剧艺术1996、4中国戏剧观念的演变历程‚艺术百家1996、4中国古典戏剧学的历史分期与理论框架‚华东师大学报1996、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学的理论体系‚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7、1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河北学刊 1997、1王阳明与戏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中国悲剧学研究的新拓展‚学术月刊1997、4金院本补考‚文学遗产1997、5晚唐诗境与词境‚华东师大学报 1997、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世纪前期中国戏曲研究‚戏剧艺术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杨恩寿对戏曲研究的贡献‚山西师大学报1998、1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古籍研究 1998、1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2汤显祖与唐代文学‚文史哲1998、3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牡丹亭》的评点‚艺术百家1998、4南北融合与古代戏剧‚ 华东师大学报1998、6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文化报1999、2汤显祖与魏晋风度及文学‚戏剧艺术1999、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的演变‚戏曲艺术1999、4南北融合与金代诗歌的发展‚泰安师专学报 1999、5南北融合与诸葛亮形象演变‚华东师大学报2000、2折子戏与表演艺术‚中国文化报2000、4、13南北融合与关羽形象的演变‚文学遗产2000、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纳兰性德词二首赏析‚文史知识2000、5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结‚文艺理论研究2000、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小说审美理想的阐释‚人民日报2000、12、2宋杂剧金院本剧目初探‚南京师大学报2001、1南北文化融合与词体的确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4(收入澳门大学《中华词学论丛》)试论南戏《张协状元》的价值‚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徽州曲论平议‚徽学2000年卷2001、6无题诗简论‚文艺理论研究2002、1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5(收入《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河北学刊 2002、5元曲中的“三五七”现象述论‚山西师大学报2003、1试论旧体词曲与新文学诗歌创作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关于汤显祖“四梦”的评价问题‚戏剧艺术2003、3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的生动记录——皖籍作家竹枝词研究之一‚池州师专学报2003、4(收入《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明代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29辑‚2003、6昆曲评论家潘之恒‚中国昆曲论坛2003‚2003、10戏曲楹联里的学问‚上海戏剧2003、11-12刘永济曲论平议‚中国韵文学刊2004、1一位朝鲜学者眼中的中国戏曲‚上海戏剧2004、1-2近代戏曲的南方中心——上海‚中文自学指导2004、3利玛窦与明代戏曲‚上海戏剧2004、10清前期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30辑‚2004、4浅议林步青的“时事新赋”‚中华艺术论丛第2辑‚2004、6深情妙赏牡丹亭(收入《牡丹还魂》)‚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4、9清代中期咏剧诗歌简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试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续集》)演变研究患难与共生死情‚上海戏剧2005、3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戏剧艺术2005、4肯綮在死生之际(收入《曲高和众》)‚台北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2005、11近代咏剧诗歌简论‚ 文艺理论研究2006、1专写钗盒情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临川四梦”文学渊源探讨‚文学遗产2006、3(新华文摘论点摘要)宋代文人与戏剧关系略论‚江海学刊2006、4近代上海昆剧管见‚中国昆曲论坛2005年卷(2006、7)戏曲生态学:古代戏曲研究的新视角‚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上海竹枝词与戏曲‚中华戏曲第34辑(2006、11)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性‚近代中国与文物(国家博物馆馆刊)2007、1(收入《第一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成就及其影响‚戏曲研究第72辑(2007、1)独辟蹊径‚致远钩深——评蒋星煜先生的《西厢记》研究‚中华戏曲第35辑(2007、5)即幻悟真——评上海昆剧团对《邯郸梦》的演绎‚昆剧艺谭总第二期(2007、6)试论咏昆剧诗的价值‚中国昆曲论坛2006年卷(2007、7)读《日本填词史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琵琶记》与古代曲论的几个重要命题‚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咏《牡丹亭》诗歌简论‚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通讯》第五期(2008、6)徽班在北京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融会贯通‚追求原创——戏曲研究的点滴体会‚戏曲研究第76辑(2008、9)明代串客述略‚中国昆曲论坛2007年卷(2008、12)完整演绎的可贵尝试‚上海戏剧2009、3从小说到戏曲——《廉吏于成龙》剧本创作的艺术匠心‚艺术百家2009、2《忘山庐日记》蕴藏的戏曲文化信息‚文化遗产2009、2尚长荣艺术断想‚戏曲研究第78辑(2009、4)雅俗新旧中西之间——从《忘山庐日记》看近代文人戏剧审美情趣‚文艺理论研究2009、3从曲家尺牍看昆曲的传播接受‚中国昆曲论坛2008年卷(2009、6)顾颉刚与京剧‚戏曲艺术2009、3试论《牡丹亭》范式‚华玮主编《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天台桃源‚国家人文地理2010、2意大利传教士和明代的南京城‚国家人文地理2010、3顾颉刚与梆子‚文化艺术研究2010、1试论《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流传及词曲沟通的趋势‚文艺理论研究2010、4

1、《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2、《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3、《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版;4、《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5、《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版;6、《楚辞学通典》(与汤漳平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版。7、《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版。 1、《楚辞与楚辞学》,《云梦学刊》2004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 2期全文转摘2、《屈陶异同论》,[台]《中国文化月刊》2004年第2期3、《明代楚辞要籍题解》,[台]《书目季刊》2003年第2期4、《2000年楚辞要籍题解》,《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屈原“自沉”的可靠性及其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 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6期转摘6、《楚辞黄昏意象发微及影响研究》,[台]《古今艺文》2003年第4期7、《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东南文化》2003年第7期8、《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审视》,《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9、《屈原放逐问题证辩》,《南都学坛》2002年第4期10、《〈九歌〉要籍解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7期11、《宋代楚辞要籍题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6期12、《〈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13、《〈天问〉要籍解题》,《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14、《〈离骚〉“求女”研究平议》,《东南文化》2001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全文复印15、《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云梦学刊》200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16、《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兼论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0期摘录17、《楚辞课题研究史》(八),《云梦学刊》2000年第3期18、《楚辞课题研究史》(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19、《猗猗九畹易消歇 奕奕百亩多淹留──兰花栽种历史考述兼释〈楚辞〉之“兰”》, 《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20、《论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楚辞研究》,《中国文化研 究》1999年第2期;收入胡经之编《论艺术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12月第1版21、《“兰意象”原型发微》,《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22、《近二十年楚辞研究的回顾及反思》,[台]《中国国学》第二十六辑,1998年11月版23、《千古离骚有馨香──关于楚辞研究的跨世纪思考》,《社会科学报》 1997年3月20 日第4版24、《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州学刊》1997年第5期25、《关于楚辞研究的对象审视与历史回顾──楚辞研究一百年》,《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26、《当代楚辞学者简论》,《云梦学刊》1994年第2期27、《楚辞课题研究史》(六),《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6期全文复印28、《自学专攻 别开生面──何光岳楚辞研究述评》,《吉首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全文复印29、《我是这样走上研究屈原之路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写作甘苦谈》,《社会科学报》1993年7月29日第2版30、《楚辞课题研究史》(三),《求索》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复印31、《一九九一年国内楚辞研究平议》,《山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复印32、《当代楚辞著作评论平议》,《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全文复印33、《一九九一年楚辞研究平议》,《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6期34、《新文化史派、新还原论研究的总结之作──从“萧兵”现象看萧兵新著〈楚辞的文化破译〉》,《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全文复印35、《楚辞课题研究史》(一),《泰安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4 期全文复印36、《金开诚的〈楚辞〉研究论析》,《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3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十四年(1978-1991)复印“楚辞学”论文分析研究》,《高校社科情报》1992年第3期38、《当代楚辞学漫议》,《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8期全文复印;收入《楚辞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年9月版39、《一九九0年国内楚辞研究平议》,《泰安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复印40、《屈原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鸟瞰》,《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41、《当代楚辞学术会议概论》,《绥化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全文复印42、《综合融通 高屋建瓴──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评介》,《中州学刊》1991年第3期43、《出入中西 纵横古今──毛庆〈屈骚艺术新研〉评介》,《江汉论坛》1991年第3期44、《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述评》,《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全文复印45、《交叉 渗透 拓展──“当代楚辞学”发展纲要》,《南通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5期全文复印46、《〈离骚〉题意解说类览及反思》,《文史哲》199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复印;《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47、《屈原:民族精神的完美象征》,《社会科学报》1990年8月23日第2版48、《白雨斋论词的楚辞尺度》,《学术交流》1989年第5期49、《曹植对屈赋继承与创新的动态过程》,《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12期全文复印50、《元代楚辞学论纲》,《南通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1期转摘51、《困难?突破?超越──新时期屈原研究述评》,《云梦学刊》1989年第1期52、《元代散曲“嘲讽屈原”通论》,《中州学刊》1989年第3期;《文学遗产》1989年第5 期转摘;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版53、《试论才子佳人小说婚姻观念的演变》,《南通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5期全文复印54、《“伯夷”通考──兼释〈楚辞〉〈史记〉有关疑义》,《喀什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55、《批隙导? 力探奥秘──戴志钧〈读骚十论〉评述》,《学习与探索》1987年第2期56、《说“都”》,《学术论坛》1985年第6期57、《论颜延之的文学创作》,《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21 期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2期转摘;《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6)摘录介绍;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版58、《“二谢”的人品与文品》,《学术论坛》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3年第12期全文复印;《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4 )摘录介绍59、《〈国殇〉祀主辨》,《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武汉师范学院《中学语文》1983年第10期转摘60、《也谈屈原的思想──与李凤仪先生商榷兼谈以诸子研究屈原思想的得失》,《克山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 1、独立承担的《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江苏省委“333工程”研究课题;(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参与主持的《楚辞学文库》(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2)教育部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3、主持的《新世纪高等师范学院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1)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4、《中国当代楚辞研究史》入选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屈原模式与民族精神》入选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中国当代楚辞学者评传》入选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楚辞传播学》入选省高校文科科研项目8、《屈原生平研究》被列为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大学语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2、《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3、《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5、《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6、《中国古代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江苏省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5年);2、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三等奖(1994年);3、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年);4、中国屈原学会十年屈学研究一等奖(1994年);5、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5年);6、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6年);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8、江苏省委“333工程”专家(1998年);9、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1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11、南通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12、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13、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14、南通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要求

据《泰安师专学报》 1994年02期报道: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姜全吉老师编著的《逻辑学》近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与该书同步发行的还有姜全吉主编的配套读物《逻辑学辅导》,由此可知姜全吉老师1994年是泰安师专副教授。又据网上“泰山学院-未分类-姜全吉”条:姓名:姜全吉。学校:泰山学院。(暂时没有简介内容。)可知姜全吉老师现在在泰山学院任教。《泰安师专学报》 1994年02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深入浅出、科学实用——姜全吉《逻辑学》出版发行L·X  【摘要】:正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姜全吉老师编著的《逻辑学》近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与该书同步发行的还有姜全吉主编的配套读物《逻辑学辅导》《逻辑学》是原卫星电视教育大专教材《逻辑》一书的修订版《逻辑》出版于1988年3月,原书曾由中国形式逻辑研究会理事长、著名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华审阅,以其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深受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好评,迄今已连续印刷十多次,发行近四十万册,1990年起并由卫星电视教育台转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书的作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出版社与作者商定,将该书修订再版(知网空间)截自“知网空间”百度搜索“姜全吉”

可以联系编辑进行修改。泰山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自1958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的泰安府官立师范学堂。校园坐落在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泰山南麓。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445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80万元,实验、教学、网络设施先进,基础设施齐全。万里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电子图书9000GB。设有19个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62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9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246人。

临界期的定义  定义1:  在高潮期与低潮期相互转换的时期称为临界期如果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在同一天处于临界日,则这一天为危险日  源自: 用人体生物节律指导安全生产管理 《经营管理者》 1994年 李成勇 ,刘国文  来源文章摘要:<正> 国营八一四厂积极推行和应用人体生物节律于安全生产活动中,有效地预防了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了职工安全和健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身体健康和各方面都很正常的人都能体验到:在某一段时间里,精神状态很好,浑身有劲,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高;而有的时候,则感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头昏脑胀,心情烦燥,容易动怒;一些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往往发生事故后,自己感到迷惑不解等。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未  cjfd1994  glzj199409015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2:  在高潮与低潮之间,即由高潮向低潮或由低潮向高潮过渡的时间,称为“临界期”,一般是2~3天临界期的特点是感情不稳定,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差,易生事故  源自: 情感周期生命的晴雨表 《科学之友》 2005年 谭西顺  cjfd2005  kxzy200504052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3:  科学家发现在每个周期中间的2-3天人最容易发生不测就将它称为临界期临界期以前的半个周期是高潮期在高潮期:人就会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思维敏捷临界期以后的半个周期是低潮期  源自: 对两起误操作事故的分析 《电力安全技术》 1999年 张缒福,吴金土  cjfd1999  dlaq199906014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4:  一般认为小麦四分体时期是小麦一生对水分要求最迫切、反应最敏感的时期,生理上称为“临界期”对于冬小麦地区的低产麦田,一般都应该浇好返青水、拔节水  源自: 水浇麦田灌溉技术 《安徽农业》 2003年 黄庆云,赵亚  来源文章摘要:<正> 小麦灌溉根据土壤墒情、气候情况、苗情而定。土壤墒情够不够,要看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小麦出苗来说,要求的土壤含水量,沙土为14%~16%,两合土为16%~18%,淤土为18%~20%。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适宜的土壤墒情指标,作为灌溉的依据。气候情况主要是看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和气象变化,不同水文年份,应该有不同的灌溉制度。根据各地生产经验,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的地区,一般年份都要浇3~4  cjfd2003  anhe200311021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5:  体力、情绪和智力的每一个周期都分为两个阶段即高潮期和低潮期由高潮期过渡到低潮期的那一天或几天称为临界期  源自: 汽车驾驶员心理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 杨宗义  cjfd1994  sjxb199401014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6: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绪呈周期性变化,生物节律从高潮到低潮的那天,称为临界期此时的情绪很不稳定,调节性能力最差,表现为任性,易出差错等  源自: 建立小孩家庭保健档案之拙见 《卫生职业教育》 2004年 樊小华  cjfd2004  zdyx200406095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7:  在跨越中线的日子里,称为“临界期”,这是一个极稳定的时期人的智力、体力和佰绪在自身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同时,也受客观条件的变化影响  源自: 浅谈人体生物节率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泰安师专学报》 1996年 彭勇  来源文章摘要:<正>前言 随着现代运动训练的科学化发展,我们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更科学、准确地指导运动员,因此,我们不仅要对专项训练规律和竞技规律有深刻地理解,而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严密掌握训练情况,收集反映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理、生理变化的各种信息,使训练更趋于科学、准确、高效。其中,运动员自身的生物节率,即情绪、体力、智力的周期性变化,将会对运动训练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人体生物节率概述 本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人体存在着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此后,奥地利的阿尔弗累  cjfd1996  tasz199605037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8:  曲线跨越中段的那些日子称为“临界期”,是一个极易不稳定的时期,粗心马虎,易出差错,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较差医学研究证实,人脑的记忆功能除了有月节律的现象外,每天中还带一定的节律  源自: 鲜为人知的用脑节律 《科技信息》 1999年 韦生  来源文章摘要:<正> 大千世界的生命物质在不停息地有节律地运动着,人的有机体也是这样。月亮初升的时候,人的血气开始流动,卫气开始畅行;月亮正圆的时候,血气充实,肌肉坚强;月缺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退,形体独居。这种月节律的现象在妇女身上表现为月经周期,而在用脑方面表现为鲜为人知的智力周期。  cjfd1999  kjxx199906039  用户修改结果  定义9:  时限又被称为“临界期”,它们是一在一起的些机会之窗为此建了两座矿山即:东矿和总矿这种方法是利用纯氧钢瓶气代替空气将地下水曝气溶氧后直接送至过滤器过滤  源自: 儿童的大脑与外语早期教育 《肇庆学院学报》 1998年 许亚莉  来源文章摘要: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脑的发展与成熟直接决定着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又是大脑发展的外部有效刺激本文旨在通过对儿童大脑发展的认识,揭示语言在儿童大脑早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外语早期教育进行反思并提出个人建议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经验

沙洋师专不是已经和荆门大学合并成为荆楚理工了么?据说原址上是一个计算机培训学校啊

bmb

[1]歌德:《歌德文集》,绿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2]歌德:《世界文学名著宝库—浮士德》,张文竹、葛子健改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3]董问樵:《〈浮士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4]《圣经》,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5] 何其莘:《英国戏剧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6] 刘欣、吴守凤:《在天界和地界的恶魔—靡非斯特和伏脱冷之比较》,《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7月第23卷第4期。[7]孙斌、宗成河:《虚无与创造—从〈旧约〉看〈浮士德〉》,《浙江学刊》,1999年第5期。[8]刘欣:《世析〈浮士德〉潜藏的〈圣经〉原型》,《泰安师专学报》,2000年1月第22卷第1期,。[9]朱文利:《浮士德:人类精神的隐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6卷第10期。[10]林丹华:《〈浮士德〉与〈圣经〉》,《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11]赵萍:《从靡非斯特看〈浮士德〉的辨证思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4卷第3期。[12]王淑君:《〈浮士德〉的人物原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13] 宋德伟、方杰《向极限挑战的悲壮——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复仇悲剧及其动因》,《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7月第32卷第4期。[14]陈雪莲:《浮士德:幻想的绽放与压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6月第20卷第3期。[15] 叶舒宪:《〈浮士德〉的辩证思想——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片论》,《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6]朱维之:《圣经文学的地位和特质》,《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第4期。[17] 刘秀玉:《评马洛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3月第23卷第3期。[18]邓亚雄:《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传统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6卷第3期。[19]林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民族特性的影响》,《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1月第30卷第1期。[20]郭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意义》,《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2期。[21]蔡春华:《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9月第1版。[22]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二版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微分方程在力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你的问题问得太不着边际了,很难回答。微分方程分为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一般来说,后者应用更为广泛。常系数常微分方程通常用来解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动力学问题,例如速度、加速度、弹簧受力分析等等。例如:F=m*d(ds/dt)/dt就是牛顿第二定律。这些方程一般都可以解出。最常见的非常系数常微分方程有贝赛尔方程、薛定鄂方程以及非线性薛定鄂方程等,这些方程一般应用在边界条件为圆柱或圆球形状的波的振动描述上。偏微分方程是分析波动、二维受力分析等常见的方程了。如果你要写论文,可以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应用:1 牛顿定律分析2 波动分析

摘要:《红楼梦》中的人物各具特色,每个角色都不容忽视,贾府的小厮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是对茗烟和兴儿的性格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比较,揭示了作者对犯而不同手法的运用。关键词:小厮;茗烟;兴儿;比较;性格。Abstract:Characters 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each role could not be neglected,so could guys in Jia HThroughout the comparision between characterisitics and different life style of Mingyan and Xinger, proclaim the author’s utilization of the technique of difference lie in the Key words: Guy; Mingyan; Xinger; Compare; C《红楼梦》通过一部家族的兴衰写尽当时那个年代的各色人物的不同命运。《红楼梦》中的人物大约四百人,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经历不同、性格各异,茗烟和兴儿虽同样是大家庭里的小厮,但作者赋予了他们不同的艺术形象,都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区别两人的性格与结局。作者在作品充分运用了犯而不同的艺术手法。作者对茗烟和兴儿形象的刻画不能说谁主谁次,各有特色,作者为了表现他们不同性格,给予了他们不同的生活场景与事件。茗烟是宝玉的小厮,作者就巧妙的设计了闹书房这一精彩的段落,形象的刻画了茗烟的性格特点,再来通过他与宝玉的对话和为宝玉做的事来刻画他的形象特点,茗烟的出场都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通过一个个段落来实现对茗烟的刻画。兴儿与茗烟同是小厮却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描摹,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了兴儿演说大观园来刻画兴儿的形象特征,虽然兴儿的出场比茗烟少,但他的形象很丰满,艺术形象与茗烟一样突出,有特色。同是小厮的两个人通过作者的妙笔生花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同样都是刻画人物,同样都是凸显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作者巧妙的运用犯而不同来使作品更有深度与韵味,因而也更突显作品的价值与地位,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相同点茗烟和兴儿均是贾府里爷的小厮,茗烟是宝玉的贴身小厮,兴儿也是贾琏身边能排上名次的小厮,作为大家庭里的小人物,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一)聪明小厮,稚嫩孩童茗烟是宝玉的得力小厮,且茗烟有“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1](375)从这可以看出茗烟与宝玉的关系非比寻常,以宝玉的性子看来,茗烟必是一个极其聪明,能明白宝玉心思的人。《红楼梦》第九回中,茗烟上演了一出大闹书房,宝玉在学堂被人欺负,作为大仆人的李贵为了顾大局想将事情压下去,而茗烟只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心性此时便表露无疑,开始管不住自己的稚嫩性格与活泼的本性,替主子出头。此处茗烟不记后果冲动的只凭自己的孩子心性,以至将事情闹大、闹僵,大闹学堂使“茗烟不畏强暴、蔑视权势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行为虽然显得粗鲁、野蛮,甚至荒唐可笑,然而谁又能否认他出手时的勇气,出语惊人的智慧和天真可爱的孩子气?”[2] (47),但从此处充分表现出茗烟的稚嫩活泼的性格。《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宝玉住进了大观园之后,有一天突然不自在起来,坐卧不是,只是发闷,园中那些天真烂漫的的女孩子哪里能明白宝玉的心思,这时只有茗烟发现了宝玉的苦闷,还想与他解闷,与他开心,便想到了宝玉所不知道的一些外传,宝玉见了惊喜非常,一时间爱不释手,因茗烟的这一次举动,才有了宝玉和黛玉一起读“会真记”的场面,推动宝黛爱情的发展,这成了《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最为浪漫的一段描写,茗烟在宝黛爱情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段看来,茗烟是极聪明的小厮,也是因为如此才甚得宝玉的爱护。兴儿是贾琏的心腹小厮,能成为贾琏的得用之人就说明兴儿是极聪明的,兴儿一样有着孩子的稚嫩,第六十五回写道尤二姐准备吃喝给他,他本只是奴才,此处却与主子同坐,而且也开始口无遮拦的评价起主子来,说明兴儿的稚嫩心理,没有心机,接下去的大谈阔论有条不紊,面面俱到,让人不禁生刮目之意,此处兴儿聪明伶俐不亚于小红的那一段让凤姐赞赏的说词,他能把自己所看到的全面准确的概括描述出来。在尤二姐事暴露时,兴儿很机灵的先是不承认,后看已成事实便又转换想法,将事情全盘托出,并将责任推到贾琏与贾珍身上,关于自己对凤姐的一段评价只字未提,总之,一段聪明的托词让他免于被凤姐处罚,能从英明的凤姐手中逃脱之人必是极其聪明的,兴儿做到了,而且做得让凤姐没看出破绽,也让贾琏挑不出毛病。(二)淘气活泼,善良朴实淘气茗烟的淘气主要从闹书房中体现出来,宝玉被欺负本就让忠于他的茗烟很是气恼,加上贾蔷的挑唆,茗烟活泼淘气的性子便一发而不可收,进来“便一把揪住金荣”,大闹起来。茗烟与宝玉年龄相仿,宝玉刁钻古怪,茗烟与宝玉相似,孩子心性的茗烟很是淘气。茗烟的淘气活泼主要为宝玉时才体现出来的。宝玉待得地方是深宅大院,但他毕竟是小孩子,长时间在家里会烦闷,茗烟的活泼此时便表现出来了,变着法子哄宝玉开心,因此宝玉也得到了大观园里所没有的乐趣,茗烟的活泼给宝玉带来了许多乐趣。茗烟又是善良朴实的,首先宝玉是极善良的,能得到宝玉青睐的茗烟也是如此,贾府里有太多污秽不堪之事,众多小厮都受到了毒害,茗烟却独善其身,虽得宝玉的爱护却不因此而去欺辱他人,也未因此讨宝玉的好处,依然保持其纯朴的个性。兴儿给人印象一般,甚至有些让人厌恶,但夹在贾琏与凤姐之间的他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善良的本性。兴儿在尤二姐处,力劝尤二姐“一辈子都不要见面才好”,兴儿明白凤姐的手段,不忍心尤二姐受到凤姐的迫害,而事实证明,一切皆有因果。兴儿在贾琏与凤姐间扮演了尴尬的角色,但他依然本性还是比较纯良的,尤二姐事暴露虽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过错,但他是无心之过。在贾府众小厮中他和茗烟一样没有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成为道德败坏之人,总体来说他依然保持善良与纯朴的本性。二、不同之处(一)护主之心,各有异同在封建大家庭里,作为奴才,护主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但不同环境的影响,不同事件的发生,导致了护主之心也各有异同,《红楼梦》中不同的下人对待主子的心态也是不同的,如袭人一心只为宝玉,紫鹃一心只为黛玉。茗烟作为宝玉的得力小厮,给读者最大的感觉就是忠心护主,绝无二心,他与袭人对宝玉不同,袭人只是盲目的对宝玉好,却不了解宝玉,茗烟对待宝玉与黛玉有相似之处,就是眼里只有宝玉却也明白宝玉的心,由此可看出茗烟对宝玉来说的重要性。茗烟忠于宝玉那是毫不含糊的,宝玉对茗烟也够宽宏大度的,两人虽系主仆,却情同手足。茗烟护主体现最明显的章节是大闹书房,此时拿茗烟与李贵作对比最为合适。作为宝玉的大仆人李贵在宝玉出现状况时只想息事宁人,尽量压制事态向不好的方面发展,并不切身感受宝玉的感受,因为他心中的最大的主子是贾政,不是忠于宝玉一人。茗烟大闹书房不仅仅是因为顽劣的性格,更大的原因是宝玉被欺负了,为了宝玉茗烟不惜得罪比他地位高的金荣。茗烟与宝玉的关系仿佛已经不仅仅是奴才与主子之间那样简单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是知己。茗烟可以为宝玉做一些宝玉困在家庭里不能做的事,会为了宝玉一时的“糊涂”事而做出“糊涂”事,第三十九回中,因刘姥姥的信口开河说了若玉小姐的故事,便惹出了宝玉的病根来,并让茗烟去寻,去拜。茗烟明白宝玉的心思,对宝玉分配的事尽心尽力,直跑了三十里找到一个破庙才作罢。茗烟是“精明的小厮 宝玉的知音”[3](51),不仅仅是忠心更是知己。宝玉的事茗烟没有不知道的,即使去忌金钏也茗烟的参与。宝玉的事茗烟虽知却从不告诉别人,这也是茗烟忠于宝玉的重要体现,与袭人总想霸着宝玉相比,茗烟对宝玉是理解,是知心。说起兴儿,未免有些可悲,兴儿跟的是“惟知以淫乐悦已”的贾琏,他虽是贾琏的心腹小厮,但两人仅仅是主仆关系,加上“心里歹毒,口里尖快”的凤姐,兴儿变成了贰主,虽是贾琏的心腹,却也不得不听命于凤姐的差遣。兴儿被贾琏派去服侍尤二姐的情节可以看出贾琏是很信任兴儿的,兴儿对贾琏的评价是“爷也是好的”,兴儿说的是实话,对贾琏的事他也能做到守口如瓶,不去招惹凤姐。兴儿对贾琏的态度依然是值得推敲的,一方面兴儿是忠于贾琏的,从他对尤二姐的言辞可以看出,他向着贾琏,憎恶凤姐,对凤姐是又恨又怕。兴儿其实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想帮贾琏却要听凤姐的话,恨凤姐却又敢怒不敢言。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件被暴露出来主要就是兴儿的不忌言辞造成的。相对于茗烟的守口如瓶,兴儿纯属于“长舌妇”,兴儿因为贾琏面前的地位而骄傲起来,不计后果的将所有事将给别的小厮听,从此处看来,兴儿并没有坏心,但却坏了事。兴儿的满口胡言一方面是由于自身性格即是如此,另外也看出贾琏对奴才的态度是宽松的,继而也揭示了大家庭里人多嘴杂,任何不好的事都会被暴露出来,兴儿只是一个其中一个而已。在尤二姐的事被暴露出之后,首先是兴儿遭到了凤姐的严厉训斥,若兴儿忠于贾琏他是不会讲事情说出来的,虽然已成事实。兴儿依照本能是否认,本能即是兴儿对贾琏的忠心,他在心里是认为应该忠于主子,为主子保守秘密,但兴儿的否认也有是因为是自己的嘴巴不严而造成的过错,本能的想否认自己的过错,但当他发现事情已经无法隐瞒的时候,只能选择全盘托出,这时兴儿将对贾琏的忠心完全抛之脑后,对凤姐的惧怕以及权势让他只能出卖贾琏,而且兴儿还比较聪明的将自己置之度外,将贾琏、贾珍完全暴露出来。通过兴儿揭露贾琏偷娶尤二姐事件可以看出,他并不完全忠于贾琏,在“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凤姐面前他的奴才形象充分显现。(二)语言表达,各有千秋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最直接的方式,《红楼梦》中每个人均有自己的语言特点,黛玉的语言多愁善感,宝玉的语言文雅而乖张,各人尽有不同。茗烟淘气而不拘小节,有时语言粗俗不堪,有时又极文静可爱,第九回中茗烟大闹书房“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他是东府里璜大奶奶的侄儿,什么硬撑仗腰子的,也来吓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妈。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儿,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么”,[1](92)此处茗烟的话粗俗而不堪,毫无文雅可言,但这却是真实的茗烟,茗烟是一个市井小民,不像大家庭里的少爷接受正规的教育,他只是受到宝玉的影响,更多的是粗俗的一面。但茗烟多少受到宝玉的影响,有时他的话是极文雅的,第四十三回中,宝玉带着茗烟去祭拜掏金钏:“宝玉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天礼,回身命收了去。茗烟答应。且不收,忙爬下磕了几个头,口内祝道:‘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的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说毕又磕了几个头,才爬起来。”[1](375)茗烟在书中少有这样的文雅语言,宝玉极爱清雅的文字,极尊重“女儿”二字,对于了解宝玉的茗烟来说文雅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女儿”二字,所以此处茗烟的话极合宝玉的心意,把宝玉未说的话代说出来,写尽了茗烟的文雅。第十九回当宝玉提出要上袭人家去时,茗烟表示同意,但考虑到私自外出,干系非轻,便说:“若他们知道了,说我引着二爷胡走,要打我呢?”宝玉道:“有我呢。”茗烟一听,这才拉了马,和宝玉—同去了。到了袭人家,听到袭人埋怨他们私自外出,茗烟又耍了个小滑头,说:“我说别来吧--不然我们回去吧。”茗烟这句话实在妙极,它不仅照应前文,把责任果真推到宝玉身上,而且把茗烟那种随机应变的“小聪明”形象活灵活观地表现了出来。难怪脂砚斋在此批道:“贼茗烟!”,一个“贼”字,精炼,传神,道出了茗烟的几多灵性,也显示茗烟聪慧的个性。茗烟语言有时粗俗,有时文雅,有时又聪慧,丰富而不雷同。“一个有意思的角色”[4](362),兴儿在作品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其性格,兴儿对贾府人物的评价。语言风格幽默诙谐,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美感,兴儿是一个小厮,也不可能有什么文化,所以说出的话来一定是通俗自然的,浅切易懂的。他对贾府主子的情况看得很清楚,他有这方面的生活,所以说出话来不仅本身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富于生活气息的。同时,他这番话与他的性格又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他这样身份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话还说得情趣盎然,耐人品味。兴儿对凤姐的介绍“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1](582)充分运用了体现民间智慧的民间语言,脍炙人口,兴儿的嘴太厉害,他对凤姐的一番评价真是让听者记得深刻,读者表示认同。在对贾府众人的评价中,兴儿运用了很多比喻,并且都很传神,让人听后经久不忘。特别是把迎春说成是“二木头”,把探春说成是“玫瑰花”,把王熙凤比成是“醋缸”,“醋瓮”,说林黛玉是“多病西施”,说薛宝钗是“雪堆出来的”,这些比喻都是非常形象、非常贴切的,使所要介绍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一下便凸现出来,更有“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冯其庸《八家评批红楼梦》中[张评]“树倒雪化,是书了矣,而语妙绝伦”,[5](1504)这两句语言不禁让人为他的聪明与幽默拍案叫绝。除了幽默,兴儿的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机警,在尤二姐事暴露之后,他充分表现了自己机警的一面,在凤姐面前虽被罚,但该说什么时他毫不含糊,对答如流,毫不怯场,在凤姐面前保全了自己。在凤姐可以化险为夷充分说明兴儿的聪明与机警。三、意义(一)人物个性化色彩分析《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作者对人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一句话,一个外貌描写都能将人物个性凸显出来,如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才女且多愁善感,宝钗是温婉而聪慧,晴雯美丽而锋芒毕露。《红楼梦》中就是通过人物的形象的刻画来展现人物个性特点,茗烟聪明而朴实,大闹书房而显现其淘气顽皮的个性,也是他对宝玉忠心最有利的证明,再到闹书房时粗俗的语言特点以及忌金钏时文雅的语言特色,这些都无处不显示出茗烟独特的个性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兴儿个性特征主要是通过其语言来展现出来的,他“自己特殊的风格,一是耍贫嘴,每一句都油腔滑调,一是爱说话,人家问他一句,他答一箩筐,难得的是层次分明,句句清楚”。[4](363)语言便是兴儿个性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他与兴儿一样,聪明而活泼,善良而机警,兴儿的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别人的性格特点,他本身的性格特征也从中充分反映出来,这正如薛瑞生先生在《红楼梦谫论》中所指出:“因为是贾琏的‘心腹’小厮,他才能说出这些话;因为尤二姐善良柔弱,他才敢于说出这些话;因为他聪明伶俐,才将这些话说得准确而又有趣。曹雪芹要让人物的语言‘一身’而兼‘二任’,看来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二)人物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红楼梦》中作者对每个人物情节的安排都可谓是匠心独运,茗烟和兴儿在情节推动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茗烟对情节的推动主要是在宝玉身上,在第二十三回中,因宝玉在大观园中腻烦了,茗烟冒着风险从书坊里“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偷偷送给宝玉看,从而使宝玉和黛玉得以读到《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说:在宝、黛叛逆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茗烟是起了催化和促进作用的,为宝黛爱情的成熟奠定基础,也“对宝玉叛逆思想的形成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6](8)。茗烟不仅是宝玉一些重大举动的“牵线人”,而且也是宝玉叛逆思想和叛逆行为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没有茗烟的机敏和巧于应付,宝玉不可能那么方便地私自外出;没有茗烟的支持和帮助,宝玉在大观园以外种种“离经叛道”的举动将寸步难行。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善于运用“犯而不同”的艺术手法。兴儿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很重要表现在尤二姐故事的发生当中,由于兴儿的评头论足、说长道短而使事情暴露,间接导致尤二姐惨死,作者不仅用这样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故事发展顺理成章而具有特色。茗烟和兴儿是《红楼梦》两个小角色,但他们却也是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相同之处而又“犯而不同”,作品中通过语言、行动对他们的形象进行刻画,让读者在得到审美的同时而又记忆犹新,为作品中的小角色或叹息或欣慰。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2]孔昭琪,马建国:《妙笔纵横闹书房—评<红楼梦>第九回“茗烟闹书房”》,《泰安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3]高时阔:《精明的小厮 宝玉的知音—略论茗烟的“贼”》,《南都学坛》,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2004年第6期。[4]胡文彬,周雷:《台湾红学论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5]冯其庸:《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张庆善,刘永良:《漫说红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 索引序列
  •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
  • 泰安师专学报
  •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要求
  •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经验
  • 泰安师专学报投稿邮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