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电子信息类SCI论文难度

电子信息类SCI论文难度

发布时间:

电子信息类SCI论文难度

我觉得真的非常难,不仅论文要写得好,而且还要得到官方认可。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2113该是最不好发表5261的。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4102,发1653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

我发过两篇一区的sci论文第一篇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中间拒稿一次。拒稿意见是编辑作出的,但是当时三个审稿专家都觉得这个idea非常的Interesting的,不过工作量显得比较小,因为我当时只算了一维的问题。所以我比较厚脸皮地向编辑提出了申诉意见,认为既然专家认为这个想法比较的有意思,问题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话,就不应该是拒稿,而应该是大修。当时主编接受了我的申诉,让我重新做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一次,因为第一次的审稿流程已经结束了不能更改。增加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稿,换了一个编辑,又大修四次,最后才录用。大修的主要意见是认为我的算法相对于前人没有明显的改进,只做到了内存消耗降低了20~30%左右、CPU计算时间的加速比8倍左右的程度。在评审专家的要求下,仔细去查找了加速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做到了大概一个五倍左右加速比,内存消耗经过仔细的程序设计降低40%左右。最终才录用了。第二篇文章的录用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一些。因为我最开始投稿的结果就已经达到了将计算时间减小了一个量级的效果,就是原来需要20秒左右的话,我的算法只需要两三秒钟。然后经过大修两次之后录用。只花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中不中的难度主要的取决于自己工作是不是确实对于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意义,或者相对于前人的结果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通信类sci难度

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我发过两篇一区的sci论文第一篇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中间拒稿一次。拒稿意见是编辑作出的,但是当时三个审稿专家都觉得这个idea非常的Interesting的,不过工作量显得比较小,因为我当时只算了一维的问题。所以我比较厚脸皮地向编辑提出了申诉意见,认为既然专家认为这个想法比较的有意思,问题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话,就不应该是拒稿,而应该是大修。当时主编接受了我的申诉,让我重新做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一次,因为第一次的审稿流程已经结束了不能更改。增加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稿,换了一个编辑,又大修四次,最后才录用。大修的主要意见是认为我的算法相对于前人没有明显的改进,只做到了内存消耗降低了20~30%左右、CPU计算时间的加速比8倍左右的程度。在评审专家的要求下,仔细去查找了加速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做到了大概一个五倍左右加速比,内存消耗经过仔细的程序设计降低40%左右。最终才录用了。第二篇文章的录用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一些。因为我最开始投稿的结果就已经达到了将计算时间减小了一个量级的效果,就是原来需要20秒左右的话,我的算法只需要两三秒钟。然后经过大修两次之后录用。只花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中不中的难度主要的取决于自己工作是不是确实对于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意义,或者相对于前人的结果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我觉得真的非常难,不仅论文要写得好,而且还要得到官方认可。

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刊物,一般if值越高审核越严,如果稿件质量过硬就没有什么难度。

电子信息类sci论文

最著名的是电子学报。

电子报

分区 中文分类 刊名简称 1 工程技术 ACTA MATER 1 工程技术 ADV MATER 1 工程技术 AICHE J 1 工程技术 ANNU REV BIOMED ENG 1 工程技术 ANN REV MATER RES 1 工程技术 APPL SPECTROSC 1 工程技术 ARTIF INTELL 1 工程技术 ARTIF LIFE 1 工程技术 BIOMATERIALS 1 工程技术 CHEM VAPOR DEPOS 1 工程技术 CHEM MATER 1 工程技术 COGNITIVE BRAIN RES 1 工程技术 COMMUN ACM 1 工程技术 CRIT REV FOOD SCI 1 工程技术 DIAM RELAT MATER 1 工程技术 ESA BULL-EUR SPACE 1 工程技术 EUR PHYS J E 1 工程技术 HUM-COMPUT INTERACT 1 工程技术 IBM J RES DEV 1 工程技术 IEEE COMMUN MAG 1 工程技术 IEEE CONTR SYST MAG 1 工程技术 IEEE ELECTR DEVICE L 1 工程技术 IEEE J QUANTUM ELECT 1 工程技术 IEEE J SEL TOP QUANT 1 工程技术 IEEE J SEL AREA COMM 1 工程技术 IEEE NETWORK 1 工程技术 IEEE PERS COMMUN 1 工程技术 IEEE PHOTONIC TECH L 1 工程技术 IEEE SIGNAL PROC MAG 1 工程技术 IEEE T ELECTRON DEV 1 工程技术 IEEE T IMAGE PROCESS 1 工程技术 IEEE T PATTERN ANAL 1 工程技术 IEEE T VIS COMPUT GR 1 工程技术 IEEE ACM T NETWORK 1 工程技术 INFORM SYST 1 工程技术 INT J COMPUT VISION 1 工程技术 INT J FOOD MICROBIOL 1 工程技术 J FOOD PROTECT 1 工程技术 J LIGHTWAVE TECHNOL 1 工程技术 J MACH LEARN RES 1 工程技术 J MATER CHEM 1 工程技术 J MEMBRANE SCI 1 工程技术 J MICROELECTROMECH S 1 工程技术 J NANOSCI NANOTECHNO 1 工程技术 J SUPERCRIT FLUID 1 工程技术 J AM CERAM SOC 1 工程技术 J AM SOC INF SCI TEC 1 工程技术 MAT SCI ENG R 1 工程技术 MED IMAGE ANAL 1 工程技术 MIS QUART 1 工程技术 MRS BULL 1 工程技术 MRS INTERNET J N S R 1 工程技术 NANO LETT 1 工程技术 NEURAL COMPUT 1 工程技术 P IEEE 1 工程技术 PROG ENERG COMBUST 1 工程技术 PROG MATER SCI 1 工程技术 PROG QUANT ELECTRON 1 工程技术 SEPAR PURIF METHOD 1 工程技术 ULTRAMICROSCOPY 2 工程技术 APPL SURF SCI 2 工程技术 AUTOMATICA 2 工程技术 CEREAL CHEM 2 工程技术 CHEM ENG SCI 2 工程技术 CORROS SCI 2 工程技术 ELECTRON LETT 2 工程技术 FOOD CHEM 2 工程技术 IEEE J SOLID-ST CIRC 2 工程技术 IEEE T ANTENN PROPAG 2 工程技术 IEEE T APPL SUPERCON 2 工程技术 IEEE T AUTOMAT CONTR 2 工程技术 IEEE T BIO-MED ENG 2 工程技术 IEEE T COMMUN 2 工程技术 IEEE T COMPUT 2 工程技术 IEEE T INFORM THEORY 2 工程技术 IEEE T MICROW THEORY 2 工程技术 IEEE T NUCL SCI 2 工程技术 IEEE T SIGNAL PROCES 2 工程技术 IND ENG CHEM RES 2 工程技术 INT J NUMER METH ENG 2 工程技术 J AGR FOOD CHEM 2 工程技术 J ELECTRON MATER 2 工程技术 J FOOD SCI 2 工程技术 J MATER RES 2 工程技术 J NON-CRYST SOLIDS 2 工程技术 J NUCL MATER 2 工程技术 J POWER SOURCES 2 工程技术 J AM OIL CHEM SOC 2 工程技术 J EUR CERAM SOC 2 工程技术 J VAC SCI TECHNOL A 2 工程技术 MAT SCI ENG A-STRUCT 2 工程技术 METALL MATER TRANS A 2 工程技术 REV SCI INSTRUM 2 工程技术 SCRIPTA MATER 2 工程技术 SENSOR ACTUAT A-PHYS 2 工程技术 SENSOR ACTUAT B-CHEM 2 工程技术 SURF COAT TECH 2 工程技术 SYNTHETIC MET 2 工程技术 THIN SOLID FILMS

电子与信息学报难度

电子与信息学报,通信行业一级学报,排名第三。投稿录用率不到15%,审稿较快,并且透明,不存在歧视因素,单盲审稿。行内认可度较高,要求文章的创新性较好。

不难。《电子学报》(月刊)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内容覆盖半导体、计算机、通信、雷达、导航、微波、广播电视、电子测量、信号处理、电磁兼容、电子元件、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最新电子学科科技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属于该期刊所覆盖的稿源范畴。初审,对于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审查后,认为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予以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称为《初审公告》,也是作为对商标申请人的通知。

这没有可比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敢投globecom的都是大牛

电子信息类sci

CSSCI是国内的。其余的都是国际的。其SCI 、ssci、ahci几个的权重差不多只是领域不同。但是难度相对而言是SSCI 比较高 。EI 的难度就相对比较低了

电子报

最著名的是电子学报。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SCI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人文/艺术, AHCI为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建立的综合性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内容。收录1400多种国际权威的期刊,累计200余万条记录。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EI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出版发行。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看了介绍,基本区别就清楚了,后四者都是对发表文章国际范围内的评价标准。您的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能否考虑提高悬赏或奖励,谢谢。

  • 索引序列
  • 电子信息类SCI论文难度
  • 通信类sci难度
  • 电子信息类sci论文
  • 电子与信息学报难度
  • 电子信息类sci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