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民国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神灵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些意识特征。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摩教摩教至今仍是大多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统宗教,它是一种介乎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之间的准人为宗教。摩教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布摩,其宗教职业者分为“布摩”和“摩雅”[8] ,布依族人称之为“老摩”或“摩公”。摩教不仅有较为完备的祭祀经典--摩经(被称为“布依五宝”之一),还有比较固定和规范的宗教礼仪。举行祭祀活动除了要履行一定的宗教礼仪外,还要辅以对摩教经典的诵读。典籍浩繁的摩经,大致可分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的多卷本《殡之经》、《古谢经》等,也有用于驱邪祈福禳灾等目的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类杂经。 传说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内容健康,语言生动,富于想像力。神话传说如《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黄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实际上与壮语的北部方言是同一种语言。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丰富的词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结构。尽管布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区广,但其语言在布依族内部,只有土语之分,没有方言之别。布依语内部比较一致,差异小,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 。第一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布依语的标准音点便是第一土语区的望谟布依语。第二土语区使用人口为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郊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第三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一带,这个土语区的语音有着比较独特的特征,但与第一土语第二土语也能相互通话。2012年望谟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节,布依族、壮族文化专家学者达成“望谟共识”,决定共同为开通“布依壮语卫星频道”而努力,以保护和传承二族共有的珍贵母语文化古文字布依族的古文字分为:方块型、拼音型、符号型三大类。音乐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饮食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礼仪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婚俗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1]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内容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我心目中的贵州文化 摘要:贵州一个神奇的地方,早在二十四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南蛮地区的大国。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朝,贵州疆域基本行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9年11月15日,贵州县贵阳解放。同时,贵州是一个三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会。 关键词:心目 中 引论:作为一名贵州人明明知道贵州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一块宝地,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充满发展情景的山区省份。那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查阅、论证我们的家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我们一起了解贵州的文化、民族、美食、旅游吧! 一、 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一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地方。尽管贵州有“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的记载,后来又有“人无三分银”之说, 但是贵州有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大家知道贵州的八大名产:仁怀茅台酒、安顺腊染、镇宁波波糖、威宁火腿、大方漆器、独山盐酸、玉屏筲笛、都匀毛尖。就说仁怀茅台酒,那是世界闻名的名酒。仁怀茅台酒的著名不仅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更因为他被国际一致认为与“白兰地”,“威士地”比肩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同时,贵州的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称,贵州本土的苗、布依、侗、彝等十多个民族, 大多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音乐、舞蹈、刺绣、蜡染、傩戏、水书等等,都曾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看好。 这就是贵州,美丽神奇的贵州。 二、 贵州的民族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贵州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布衣、侗、彝、仡佬、水、穿青人等共18个民族。 各民族共同繁衍,共同生效息,为贵州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都通晓汉语普通话,并以其作为民族交流的工具。 同时,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是舞姿古朴、矫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 就说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生而不原始,粗犷而不粗俗,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原生态展现,更不是猎奇和迎合时尚,它是一种人性本真意义上的艺术升华,为贵州本土文化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出名。也因如此它具有许多荣誉,如1990年9月,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誉为“贵州省高原明珠”; 1992年6月,随贵州省民族民间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先后到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演出,受到空前赞誉;1994年4月,参加在贵州省大方县举行的百里杜鹃花节,之后又于10月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第一名,获一等奖,11月应国家民委邀请到北京进行对外接待文艺表演; 2011年9月10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第一名等等。 《滚山珠》就是这样原滋原味的东西,让人们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因此, 2006年纳雍县《滚山珠》经申请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并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三、 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 众所周知,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非常丰富。 辣香是贵州菜的主要特点,著名菜点大多与辣椒密切相关,如宫保鸡丁、各类火锅、肠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来调味,黔菜带辣味的菜肴更是口感各异,又分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几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张口咋舌、大汗淋漓。 贵州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 贵阳有花溪牛肉粉,肠旺面,青岩豆腐,卤味,丝娃娃,洋芋粑,青岩卤猪脚,青岩鸡辣角,清镇黄粑,青岩玫瑰糖,息烽阳朗辣子鸡; 遵义有羊肉粉,豆花面,豆腐皮火锅,赤水竹笋,绥阳空心面条,遵义鸡蛋糕 ;兴义有刷把头,兴义鸡肉汤圆,安龙凉剪粉,贞丰糯米;兴仁有兴仁盒子粑;安顺有安顺镇宁波波糖,安顺荞凉粉,安顺裹卷,鸡肉饼, 毕节汤圆,威宁火腿,威宁荞酥;黄平牛肉干一品大包等等 。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鲜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吃不惯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贵州的干锅系列再加上农家自酿的米酒,农家风味地道醇厚。贵州菜的酸不像山西靠醋来调味,而是酸汤。酸汤是苗族饮食的一大特色,为火锅系列,尤其以酸汤鱼最为好吃。 终而言之,贵州的食文化非常丰富的。如果你来贵州可别错过哦! 四、 贵州的旅游文化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风光尤其著名。在里有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坐落在安顺境内。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北部有国家历史名城遵义,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等遗址形成了独特的黔北的红色之旅,省会贵阳打造避暑之都,毕节市的草海以及百里杜鹃,铜仁地区的梵净山,黔西南地区的马岭河峡谷,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黔东南和黔南地区的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都独具特色,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结语:随着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亟待揭谜的是西部人文景观。为了寻求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古朴的民族人文风情、旅游景观,我们不妨一同踏上这方热土,一起去感受这个花的世界、鸟的天堂、人类的天堂的多彩的贵州吧!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贵州,一个神奇美丽的家园,正如广告上说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民国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神灵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些意识特征。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摩教摩教至今仍是大多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统宗教,它是一种介乎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之间的准人为宗教。摩教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布摩,其宗教职业者分为“布摩”和“摩雅”[8] ,布依族人称之为“老摩”或“摩公”。摩教不仅有较为完备的祭祀经典--摩经(被称为“布依五宝”之一),还有比较固定和规范的宗教礼仪。举行祭祀活动除了要履行一定的宗教礼仪外,还要辅以对摩教经典的诵读。典籍浩繁的摩经,大致可分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的多卷本《殡之经》、《古谢经》等,也有用于驱邪祈福禳灾等目的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类杂经。 传说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着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内容健康,语言生动,富于想像力。神话传说如《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黄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实际上与壮语的北部方言是同一种语言。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丰富的词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结构。尽管布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区广,但其语言在布依族内部,只有土语之分,没有方言之别。布依语内部比较一致,差异小,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 。第一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布依语的标准音点便是第一土语区的望谟布依语。第二土语区使用人口为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郊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第三土语区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一带,这个土语区的语音有着比较独特的特征,但与第一土语第二土语也能相互通话。2012年望谟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节,布依族、壮族文化专家学者达成“望谟共识”,决定共同为开通“布依壮语卫星频道”而努力,以保护和传承二族共有的珍贵母语文化古文字布依族的古文字分为:方块型、拼音型、符号型三大类。音乐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饮食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礼仪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婚俗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1]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布依族文化论文

独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民居  中国西南省份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中白族、哈尼族、傣 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等10多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各 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居建筑是其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及地域特性等。在今天的《民俗风情》节目时间里,我们就带您欣赏一下云南少数民族的民居。  云南西北部的纳西族、白族的民房,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丰韵。这里的房 子多为土木或砖(石)木结构,白墙青瓦,就像当地的山水一样清丽。而泸沽湖 畔摩梭人的木楞房,则以整根圆木堆垛成壁,用树块劈成板做瓦。云南西部与西南一带的傣族、景颇族、佤族、德昂族、基诺族、拉祜族的民居则是用竹、木、草等材料构筑的木房子,古朴中透着几分典雅,给人特别清丽的感觉。  云南民族博物馆民居研究专家杨松海先生认为,这些各有特色的民居是云南 各民族适应自然环境、展示文化风俗的智慧结晶,它们由远古两种建筑形式-- 巢居和穴居发展而来。所谓巢居,即像鸟儿筑巢住在高处一样;所谓穴居,即像 动物打洞住在洞穴里一样。杨先生解释说:  “早期的一些人类对禽兽或猛兽有一种恐惧感。在非常恐惧的自然环境下, (而且)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情况)下,他只能住在高的地方,(用)树上的树 枝、树干搭成一个棚,所以就产生巢居。但有些地方不可能有大树给你去巢居, 他必须要挖洞,或者是就地取材的山洞,躲在山洞里居住,(形成穴居)。”  杨先生认为,巢居可以不受猛兽的袭击,这种形式不断发展,就发展成现在 云南南部的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竹楼建筑。这种竹楼多为两层,楼上住人,楼 下养牲畜,通风透气,非常适应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 竹楼的造型也各有不同。傣式灵秀飘逸,佤式圆浑朴拙,基诺、拉祜的“大 房子”则与汉族几世同堂的住宅结构相似,哈尼族的蘑菇房因为形似蘑菇而得名 。蘑菇房用土坯垒墙,茅草盖顶,以圆为美,造型就像刚冒出土的蘑菇。  另外, 云南藏族的碉楼,布依族的石头房,也各有特色,千姿百态。  杨先生介绍说,云南西部的白族、彝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的石头房、土 掌房等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穴居除了隐蔽性能好之外,还比较坚固。有意思的 是,云南广南县的一个大山里至今还有穴居的部落。这个部落是200年前从中 国南方省份江西迁过来的,在大山的洞穴里居住了九代,最近才迁出来。他们居 住的洞穴目前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杨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建筑首先受到这一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等自 然条件的影响。他说:  “任何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适应环境,建筑他自己居住的形式。气候处于亚热带、热带或寒带,这种气候带导致降雨量的不同,也导致风的不同。有些地方风大,有些地方风弱,这也是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主要决定因 素。” 如云南的景颇族主要居住在山区,海拔一般在1500-2000米左右。 山区地形起伏,很少有大块的平地,他们的房屋也就多随地形灵活布置。景颇族 的房子多用山上的竹子、树木、茅草等材料构造,布局比较稀疏。  这种布局对于竹木结构、茅草屋顶的民居来说有着较好的防火作用。而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在地 每年四季都有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必须用石头砌成坚固的墙,建成石头房居住,抵御大风的吹刮。  在自然环境之外,宗教对民族地区的建筑格局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像白族的房子讲究“三房一照壁”,即一家住宅院落由三面房屋和与正房面对的一面照 壁(独立的墙壁)组成。正房由一家之主居住,两侧的房子是孩子们住的。正房 比两侧的房屋要高,体现长幼有序的礼制。每家都有即可挡风又可反光的照壁,照壁上都有绘画。这些绘画多是一些宗教故事图案,人们希望通过这些宗教绘画为住宅驱邪避难。杨先生认为,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本民 族的宗教信仰。  “云南世居的2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原始宗教。特别是19世纪 以后,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也进来了,这些宗教也已经像佛教、道教、儒家思 想一样深入民族地区,对建筑的影响非常大。民族民居实际上就是一件件宗教艺 术品。”  另外,少数民族对祖先、自然的崇拜还表现在图腾柱、装饰艺术及村寨的神 树、神坛中。龙、蛇、虎、狮等动物的雕塑或浮雕作为装饰艺术在少数民族建筑 中被广泛采用。像白族屋脊上的虎头,彝族民居中的浮雕鹰翅、鹰爪,佤族民居 中的木鸟装饰等,既是装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少数民族崇拜的神物,体现着他们的信仰。  『漫步于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画廊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部民族文化发 展与交融的历史。民居发展到今天,已远不仅仅是人类的栖居之所,而是承载了 更多的含义。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社会生产力、科技水平 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可以说,民居本身的含义就是“ 空间文化”,就是“文化的容器”。』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现代文明使我们的社会趋于一 体化。也许,从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中,我们可以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新的建 筑形式,它将使我们的居所变得更加丰富多姿。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关于布依族文化的论文1200字

在宋代的云贵高原东南部,有一些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慢慢的,这里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一只民族,也就是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里。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布依族的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祭祀时,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 索引序列
  •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
  •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内容
  • 布依族的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
  • 布依族文化论文
  • 关于布依族文化的论文12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