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投稿难度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投稿难度

发布时间: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投稿难度

不懂回答什么

您好,您可重新下载安装新版网银安全控件,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操作步骤一:登录中国农业银行官方网站,点击“个人网银登录”→“K宝首次登录”步骤二:点击网银安全控件“下载”按钮,将安装程序下载到您的电脑中,下载完成后安装程序进行安装。步骤三:请保存所有工作并关闭IE浏览器,点击确定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如图所示,点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安装。安全控件总是安装失败,可按以下方式处理:请使用IE浏览器完成安全控件安装。若您正在使用IE11浏览器,请进行如下设置:打开IE11浏览器,选择“工具→兼容性视图设置”,将访问的我行网址加入到兼容性视图网站。将安全控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后,关闭所有浏览器后进行安装。(作答时间:2020年10月13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2008,《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开发性金融经典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财政金融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财政金融概论》,白山出版社2002,《金融理论与实务自学辅导》,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自学辅导》,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经济转轨中的金融改革问题-对俄罗斯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金融理论与实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现代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新编财政与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债券市场透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与决策》,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财政与金融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效应趋势分析》,《管理世界》第11期2009,《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当前宏观经济波动的挑战》, 《投资研究》第4期2008,《金融监管组织结构优化:模型分析与政策建议》,《财贸经济》第6期2008,《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影响》,《中国金融》第4期2007,《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对个体银行风险研究》,《财贸经济》第3期2007,《中国银行业市场开放对个体银行风险研究》,《经济研究参考》第3期2005,《我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模式选择与面临问题》,《中国金融》第2期200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偏低问题研究》,《财贸经济》第11期2004,《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走向》,《中国金融》第10期2004,《金融创新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财贸经济》第9期2004,《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金融体系: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经济评论》第7期2004,《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扩张与竞争力的提高》,《中国金融》第4期2004,《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收费偏低的理论与实证分》,《国际金融研究》第4期2004,《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扩张及其制度约束》,《成人高教学刊》第1期2003,《为消费信贷培育合适的土壤》,《经济日报》,2003-10-302002,《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货币自由兑换问题》,《国际金融研究》第11期2002,《俄罗斯卢布自由对换进程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第11期2002,《俄罗斯经济转轨中银行金融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财政金融论丛》,中国人民大学2002,《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及产权约束》,《经济月刊》第5期2002,《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特征、困境及其出路》,《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第4期2001,《中国20年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金融(南斯拉夫)》第5期1999,《转轨时期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审计》第8期1999,《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的风险和收益分析》,《城市金融论坛》第7期1999,《破浪尚需长风--西方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给我们的启示》,《建设银行报》第4期1998,《完善国债市场功能,加快货币政策工具转换》,《金融时报》第1期1998,《专家评说俄罗斯金融危机》,《北京科技报》第10期1998,《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城市金融论坛》第3期1998,《完善国债市场功能,加快货币政策工具转换》,《金融时报》第1期 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外部效应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课题,负责人2009年,《现代村镇服务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课题《村镇消费信贷服务产品设计与风险防控技术研究》,其中子课题《村镇消费信贷服务产品设计》的负责人2009年,《海淀区金融发展与金融工作定位研究》,北京市政府项目,负责人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金融业稳定与安全》,负责人2006年,《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研究》,国家开发银行,负责人2006年,《开发性金融经典案例》,国家开发银行,负责人2002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汇率制度研究》,负责人

您可重新下载安装新版网银安全控件,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操作:步骤一:在Lenovo XiaoXin Air 15IKBR电脑端(windows10系统)打开IE11 For win7 64位浏览器搜索登录中国农业银行官方网站,点击“个人网银登录”→“K宝首次登录”。步骤二:点击网银安全控件“下载”按钮,将安装程序下载到您的电脑中,下载完成后安装程序进行安装。步骤三:请保存所有工作并关闭IE浏览器,点击确定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如图所示,点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安装。安全控件总是安装失败,可按以下方式处理请使用IE浏览器完成安全控件安装。若您正在使用IE11浏览器,请进行如下设置:打开IE11浏览器,选择“工具→兼容性视图设置”,将访问的我行网址加入到兼容性视图网站。将安全控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后,关闭所有浏览器后进行安装。拓展资料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简称ABC,农行)成立于1951年。总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69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国家副部级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4位。 2018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4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0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40。 2019年7月22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位列36位 。2019年11月,"一带一路"中国企业100强榜单排名第44位。 2019年12月,中国农业银行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排名第43位。2020年1月4日,获得2020《财经》长青奖"可持续发展贡献奖"。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发表难度

教育测量与评价有哪些主要类型? 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 (1)形成性 (2)诊断性 (3)终结性 按解释测量结果或测量时的参照点分类 (1)常模参照 (2)标准参照 (3)潜力参照 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 (1)最佳行为 (2)典型行为 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 (1)智力 (2)能力倾向 (3)成就 (4)人格 其他 (1)个别 (2)团体

没有第5题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 可以帮你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难发表吗

如果只需要合法期刊,可选择的太多了。综合类刊物都可以。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史蒂文斯)教育测量考试与测验考试与测验存在一些差异测验的范围较广,如心理测验,各种常识测验,时事小测验等。而考试一般指用于比较正式场合下的测验,比如说高考、自学考试等。有时二者可以互相等同,如既可说学年测验又可说学年考试,有些场合二者又不可替代,如高考不可说高测,心理测验不能称为心理考试等。测验的目标一经确定,测验的内容—般变化在一定的范围,且测验可以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使用,逐步达到标准化过程,而考试则是目的性较强,会受时间、目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且考试的标准化较难达到。教育测量的基本问题(续) 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原则第一,教育评价对评价而言,是一个属概念,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必须把它放在高一个层次的种概念的性质之中。第二,教育评价是评价中的一类,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评价、经济评价、技术评价等等.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必须揭示它与其他类评价在对象、内容等方面的特点或特殊性。‘第三,教育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它不仅运用判断这一思维形式,也运用概念、推理等思维形式.而且也是一个具有自身结构的理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要涵盖教育评价结构的主要内容。第四,教育评价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要反映评价对象的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价值意义以及评价的功能意义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教育评价概念的特点第一,肯定了教育评价是以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主客体及其价值关系的认识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以认识教育活动或行为中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的事实为前提的。第二,指出了教育评价活动虽然不同于对事实的认识活动,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一种思想建构活动第三,揭示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基本结构,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对象)、评价标准(需要和目标)第四,涵盖了教育活动或行为的全过程,既包括了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或行为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又包括了对教育活动或行为结果的评价,即总结性评价。第五,囊括了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内容。教育评价活动既包括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事实的认识,也包括教育活动或行为中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及其实现过程、结果的认识,还包括对评价功能意义的认识 联系: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 ,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赋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美国贺拉斯曼1845年将“笔试”引入美国英国费舍在1864年《作业量表集》美国赖斯在1897年的《拼字实验》美国桑代克的巨著《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桑代克在这本巨著中提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总存在于数量之中麦克尔提出: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凡存在的东西必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一切测验和量化评价的公理。1909年,桑代克根据“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位,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量表。1915---1930年教育测量的兴盛期在桑代克的影响下,教育测量的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测验品种有算术测验、书法测验、学科测验、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等,在数量上已有3000多种标准化测验的问世批判的原因是什么?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教育测量虽然能使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但毕竟不能测量出人的学力和人格的全部内容。第一次大战以后,人们的教育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将教育看成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而人的全面的重要因素如:社会道德、人的情绪态度、动机 兴趣、鉴赏力等是不能光靠测量的。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教育测量存在的弊端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化,忽视教育服务对象的整体目标与价值。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只有心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而没有教育学原理。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29—1933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社会与教育危机四起生产过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学校因经济不景气,部分学校关闭,有些学校的班级减少。整个社会和教育皆处于反省之中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1930年美国有25%的失业,青年近乎100%找不到工作,1910年14—17岁的青年17%上大学,而到1930年上升到51%。有相当一部分人上高中并不想上大学,而当时的美国高中设课就是为了上大学服务的,为此中学设课与失业青年的需求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教育评价的起源美国进步主义联盟负责人艾钦于1933—1940年领导了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其中课程评价委员会由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主持,这就是美国教育历史上著名的“八年研究”,也是教育评价问世的开始。八年研究的内容泰勒教授选了30所参加实验的高中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了4年中学、4年大学学习的追踪研究,历时“八年”,这也是“八年”研究的由来。八年研究的内容当时选进步学校和和传统学校学生各1475人,按性别、年龄、种族、学业能力倾向、家庭、社会环境、职业兴趣和嗜好等基本原则进行一一配对,进行比较。八年研究的内容评价是八年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泰勒认为课程计划和编制必须回答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应帮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2、为达到目标应帮助学生学习那些预期的知识?3、怎样组织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效最大?4、怎样评价教学方案?八年研究的内容结果发现来自实验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每年获学术性荣誉略多;具有更强的理智、好奇心和学习动机;思维更精密、更系统、更客观;对教育的意义有更清晰的看法;对新情况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具有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的参加有组织的学习团体;获得非学术的荣誉更多些;对职业的选择有更好的定向;更积极的关注全国和全世界的事物。新旧课程比较结论教育评价的问世八年研究后泰勒等人的研究结论是:旧课程及其教育测验是教科书主义,测验内容只是要求学生记诵教材中的知识,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泰勒提出: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两条相互依存的原理,即课程编制原理和评价活动原理,也就是泰勒原理教育评价的创始人—泰勒在八年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教育评价这个报告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宣布了教育评价的诞生给出了教育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奠定了泰勒---教育评价之父的地位同时也迎来了美国教育史上“泰勒时期的到来”评价的发展1940—1957年教育评价的平稳期特点:教育评价的理论在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布鲁姆完成教育目标分类学教育评价活动没有普及评价的发展这与当时美国的历史背景有关,二战后,美国处于“筹划与享受生活的时代”。社会对教育的发展很少提出新的要求。评价的发展1957—1972批判泰勒模式时期特点: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引发美国对教育的不满开始批判泰勒教育模式评价的发展1972----现在 专业化时期特点:高等学校出现了许多教育评价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专业点各类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纷纷建立如:美国有西密执安大学评价中心、洛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研究中心等教育评价专著、杂志大量出版如:《评价研究》《评价评论》《评价信息》等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教育测量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教育测量的政治性得到强化教育测量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教育测量的理论得到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验的效率测验的统计模型为教育测量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更加重视测量结果的解释教育测量内容的发展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评价方法由注重相对评价转向重视绝对评价重视教育目标研究教育评价研究中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越来越重视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和被评价者的参与越来越重视元评价越来越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全面解释和慎重处理思考题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2、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3、八年研究的内容及对教育评价的意义4、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本人认为只要自己的文章有发表价值,哪个期刊都有发表的可能,只要是国家期刊,都不会是非法期刊;至于速度吧,你经常投稿的刊社,比较好些吧,你联系方便,可以提出提前阅稿的要求。有时候会收取阅搞费。

基本上有三类期刊,一类像你说的这种,审稿周期长,成功率低;二类比如本科学报还有专科学报类的,这种可以找中介(推荐)也可以自己投,中介帮你投审稿周期较快,一般一周,但等发可能要2~4个月,专科版面费基本相当于本科一半,比如xx师范学院学报,(注意比较好的大学学报是没有中介的,另外不能只凭名字自己臆测是专科还是本科,一定要自己查查学校情况);三类比如心理医生这类不入流的杂志,甚至不用检测重复比,500左右,不建议发。本人心理学研究生,匿了。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

●《加快东西部教育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3年第7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3期。●《建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4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究》,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7期发表。●《论中西文化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发表于《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4年第8期(核心期刊)。●《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议》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191期)2004年第45期(核心期刊)。●《教育政策的时间、滞延效应分析》,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收录在《管理科学论文集》,并且在管理科学分论坛上宣读。●《法国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2005年参与所级科研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考制度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是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时撰写的总评估报告,约20万字。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和美国英特尔总部的高度评价。●《新课程课后拓展行动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2期(核心期刊)。●《要科学合理地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210期)2005年第17期(核心期刊),2006年编入《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教育出版社出版)。●《“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培训之探索》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核心期刊)。●《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实施效益评估综述》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关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实施保障策略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8期(合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谈构建新课程师生观的十点策略》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论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发表于《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06年第11期。●《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策略》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发表于《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成就及问题分析》发表于《科学与决策》2007年第20期(核心期刊)。●《论学习型学校的制度基础》发表于《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年第9期。●《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发表于《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论高考改革新思维》发表于《山东教育》2007年第11期。●《后现代语境中的教学话语转型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核心期刊)。●《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现状、问题和建议》发表于《新农村学校通讯》2007年第3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07年11月22日第3版。●《论构建“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年第1期。●《论高质量问题的生成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8年第20期。●《论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和新模式》发表于《内蒙古教育》2008年8月。●《高考制度创新:高中生毕业后隔年报考》发表于《科学决策》2008年12期。●《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有效策略》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4期●《“差生”转化策略研究》发表于《山东教育》2009年3月刊。●《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意义与方式创新》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该文已经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论点摘编”转载。●《推进素质教育新思路》发表于《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四期。●《有效教学的新特征》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新视角》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7月29日第七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9期。●《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报告》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31日(第二作者)。●《课改成功与经济发达不成正比》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5月增刊。●《走出瓶颈: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访)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核心期刊)2010年12月8日(第B1版)。●《论课型创新的新探索》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对话韩立福博士》(专访)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从课堂改革起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刊。●《以三个假设思考“先知学生”》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日第7版。●《“走班制”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商榷》发表于《特区教育》2012年第4期●《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8版。●《课改先锋、引领全国》发表于《深圳商报》2012年4月16日版。●《课堂教学范型的六种境界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一:教师观念转型之专家观点)。●《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5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二:备课改革之专家观点)。●《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6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三:问题导学之专家观点)。●《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7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四:学生先学之专家观点)。●《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8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五:小组合作之专家观点)。●《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9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六:展示对话之专家观点)。●《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0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七:课型创新之专家观点)。●《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1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八:课堂模式之专家观点)。●《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九:行动路径之专家观点)。●《从传递走向建构:论教学思维转型》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6期。●《如何看待“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思维》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5期。●《论“学案”教学利弊及改进建议》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28期。●《南山:全国课改的;领头雁》发表于《特区教育》2013年增刊(南山教育特刊)。●《“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发表于2013年第1期《江苏教育》。●《学本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发表于2014年4月22日《现代教育报》。另外,在地方教育期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著作完成情况合著:《新课程教学方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专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2008年被山西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被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2009年内蒙古教育厅审定为全区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新课程教师礼仪规范与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版(2007、2008年被河南省三门峡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2008年被河北省唐山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高考志愿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出版社,2006年5月版主编:《新课程评价行动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008年被河北省秦皇岛市审定为全市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主编:《大学生教育实习成长记录袋》(电子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执行主编:《高等师范院校新课程教育实习指导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版。《丛书》包括12本:1、韩立福执行主编,薛猛著:《中学语文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2、韩立福执行主编,王晓辉等著:《中学数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3、韩立福执行主编,徐笑梅等著:《中学英语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4、韩立福执行主编,项华著:《中学物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5、韩立福执行主编,刘克文著:《中学化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6、韩立福执行主编,郭友编著:《中学生物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7、韩立福执行主编,赵克礼等著:《中学历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8、韩立福执行主编,袁孝亭等著:《中学地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9、韩立福执行主编,车广吉等著:《中学政治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0、韩立福执行主编,尹爱青等著:《中学音乐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1、韩立福执行主编,贾齐等著:《中学体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12、韩立福执行主编,高明等著:《中学美术教育实习行动策略》,2007年11月版。专著:《有效备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有效评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评课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2009年被吉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专著:《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策略——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小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中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专著:《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织出版,是“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之一)。主编:《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主编:《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副主编:《追求卓越、对话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专著:《教师导学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专著:《新课程理念下质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正在联系出版)。

●《加快东西部教育合作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3年第7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3期。●《建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4期。●《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究》,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中文、人文社科、教育类核心)2004年第7期发表。●《论中西文化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发表于《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2004年第8期(核心期刊)。●《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议》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191期)2004年第45期(核心期刊)。●《教育政策的时间、滞延效应分析》,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收录在《管理科学论文集》,并且在管理科学分论坛上宣读。●《法国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日本高考制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2005年参与所级科研课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高考制度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报告》,是2005年主持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效益评估项目时撰写的总评估报告,约20万字。得到教育部师范司和美国英特尔总部的高度评价。●《新课程课后拓展行动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2期(核心期刊)。●《要科学合理地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发表于《科学与决策》(总第210期)2005年第17期(核心期刊),2006年编入《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教育出版社出版)。●《“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培训之探索》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论我国学校教育督导评估范式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发表于《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核心期刊)。●《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中国)实施效益评估综述》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关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实施保障策略分析研究》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8期(合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谈构建新课程师生观的十点策略》发表于《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论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文化》发表于《教学与管理》(核心期刊)2006年第11期。●《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策略》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2006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发表于《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成就及问题分析》发表于《科学与决策》2007年第20期(核心期刊)。●《论学习型学校的制度基础》发表于《民办教育新观察》2007年第9期。●《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发表于《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论高考改革新思维》发表于《山东教育》2007年第11期。●《后现代语境中的教学话语转型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核心期刊)。●《学习型学校的建设:现状、问题和建议》发表于《新农村学校通讯》2007年第3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策略研究》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07年11月22日第3版。●《论构建“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发表于《江苏教育》2008年第1期。●《论高质量问题的生成策略》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2008年第20期。●《论新课程有效教学新思维和新模式》发表于《内蒙古教育》2008年8月。●《高考制度创新:高中生毕业后隔年报考》发表于《科学决策》2008年12期。●《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中小学学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1期。该文已经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有效策略》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4期●《“差生”转化策略研究》发表于《山东教育》2009年3月刊。●《中小学督导评估的意义与方式创新》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新课程FFS”教学模式》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期。该文已经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论点摘编”转载。●《推进素质教育新思路》发表于《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第四期。●《有效教学的新特征》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个新视角》发表于《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7月29日第七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评价的价值追求》发表于《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年第9期。●《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报告》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31日(第二作者)。●《课改成功与经济发达不成正比》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5月增刊。●《走出瓶颈: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以创建有效教学为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专访)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核心期刊)2010年12月8日(第B1版)。●《论课型创新的新探索》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对话韩立福博士》(专访)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月增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应从课堂改革起步》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刊。●《以三个假设思考“先知学生”》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日第7版。●《“走班制”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需要商榷》发表于《特区教育》2012年第4期●《推动课堂教学转型新视角》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5日第8版。●《课改先锋、引领全国》发表于《深圳商报》2012年4月16日版。●《课堂教学范型的六种境界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一:教师观念转型之专家观点)。●《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5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二:备课改革之专家观点)。●《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6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三:问题导学之专家观点)。●《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7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四:学生先学之专家观点)。●《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8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五:小组合作之专家观点)。●《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9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六:展示对话之专家观点)。●《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0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七:课型创新之专家观点)。●《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1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八:课堂模式之专家观点)。●《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发表于《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3日第4版(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专题之九:行动路径之专家观点)。●《从传递走向建构:论教学思维转型》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6期。●《如何看待“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思维》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5期。●《论“学案”教学利弊及改进建议》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28期。●《南山:全国课改的;领头雁》发表于《特区教育》2013年增刊(南山教育特刊)。●《“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发表于2013年第1期《江苏教育》。●《学本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发表于2014年4月22日《现代教育报》。另外,在地方教育期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若干篇。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稿费

心理与行为研究:投稿指南 《心理与行为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刊号为ISSN1672-0628,CN12-1348/B,2003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178。主编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各领域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报告、综述和动态。2012年起改为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发行。热诚欢迎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踊跃投稿。1 投稿要求 请作者直接到我刊网站()在线投稿,并邮寄:(1)打印稿(A4纸,每页44行,每行44个字,均为5号宋体字,一般不超过6千字)1份;(2)版权转让协议书(从网站下载签名);(3)作者信息页(列出文题、摘要以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地址等,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年龄,毕业院校,学历,职称,现从事研究领域等)。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撰稿要求 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具体要求如下:1 文题 须简明扼要,并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限20字以内。2 摘要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并附英文摘要。3 关键词 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4 分类号 采用中图分类号。5 标题层次 一级用“1”,二级用“1”,三级用“1”,标题限三级。6 字母符号 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样本总数用N,样本数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2,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为p。以上符号均为斜体。7 表格和插图 采用三线表,不用竖线。图中所用文字为6号宋体。照片应反差好、层次清晰;显微镜照片,应在圈内给出长度标尺。8 参考文献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参考APA出版手册(第5版)。 期 刊:著者 (出版年) 题名 刊名,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著 作:著者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 出版者 论文集:著者 (出版年) 题名 见(英文用In) 编者姓名, 论文集名(起止页码) 出版地: 出版者例如: 白学军,尹莎莎,杨海波,吕勇,胡伟,罗跃嘉(2011)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一项ERP研究心理学报,43(10),1103- OiNeil, J M, & Egan, J (1992) Men's and women's gender role journeys: Metaphor for healing, transition, and transf In B R Wainrib (E),Gender issues across the life cycle ( 107- 123) New York: S Mitchell, T R, & Larson, J R, J (1987) People in organizations:An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 NewYork: McGraw-H9 编排顺序 来稿按以下顺序编排:(1)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词;(6)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10)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11)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2)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14)附图及有关附录。3 本刊联系方式 天津市河西区吴家窑大街57号增1号,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106#信箱,《心理与行为研究》编辑部收。邮编:300074;电话:022-23065320,022-23065322;传真:022-23541213;E-mail:;网址:。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杂志稿约 《应用心理学》是由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主办,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应用心理学学术刊物。《应用心理学》杂志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它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1 投稿注意事项 来稿应能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水平。题文相符,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简明规范。具体要求如下:1 来稿应包括封面页和正文1 封面页包括题目(中英文)、作者(中英文)、作者简介(中文,100字以内)、所属单位(中英文)、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等。2 正文包括题目、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中图分类号、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不要包含作者姓名、单位等作者信息)3 来稿(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以3000-5000字为宜,最长不超过8000字。 题目、摘要和关键词1 题目简洁明了,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2 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其中中文摘要约300字,英文摘要约600-800字。3关键词2至5条。4中图分类号:这对您的论文进入数据库的分类以及检索非常重要。3 正文1 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和术语。2 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第一级标题用“1”、第二级标题用“1”、第三级标题用“1”,等。3 编号应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编号后空一字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无标题时,编号后空一字写具体内容。4 表格要求设计科学,简洁明了,请尽量使用三线表,表格不用竖线。5 插图要用墨水绘制在图纸上(或用激光打印),图名标在图的下方。6 图表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著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数量以20篇为限,并由著者对照原文核定。未正式出版资料不能作文献引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请采用APA的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规定请查阅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年第5版)。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外国人只写姓,中国人的中文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参考文献表列于正文之后并加上“参考文献”标题。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著者相同,按出版年排列;著者和出版年都相同,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出版年后加a、b、c…。常见的文献类型要求如下:中文文献中的著录符号需用英文(半角)符号。英文逗号、点号、冒号后要留一空格。著者姓名、出版年、文题、书名、出版信息等各个文献成分末尾用点号结束。排版时需悬挂缩进。(1)期刊论文著者姓, 名 (出版年份) 文题 刊名,卷号,起止页码示例:庄捷, 周晓林 (2001) 言语产生中的词长效应 心理学报, 33, 214–Tulving, E, & Schacter, D L (1990) Priming and human memory Science, 247, 301– 注:著者之间都用逗号隔开。两个或两个以上著者之间只有最后两个著者之间用“&”。6个作者以后才能用“et ”或“等”。) 文题只有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特殊要求大写的除外)。 刊名和卷号后用为逗号,字体为斜体。不需要写期刊的期号,除非期刊的每一期都是从第1页开始编页码,才要写期号(期号和两边的括号为正体);如果全年各期页码是连续编号,则不需要写出期号,只需要写出卷号即可。 页码范围符号不是“-”,而是“–”。 (2)著作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潘菽(1987) 潘菽心理学文选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Markman, E M (1989) Categorization and naming in children: Problems of Cambridge, MA: MIT P 注:书名字体为斜体 编著的编者后需在括号内加E或E,中文加“编”。 (3)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著者姓,名 (出版年份) 文题 In 编者名姓(中文写姓名) 论文集名(卷号, 页码范围) 出版地: 出版社示例:王登峰, 崔红 (2004)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 见王登峰,侯玉波 (编)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46–8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Senft, G (2000)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nomi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In G Senft (E), Systems of nominal classification ( 11–50)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 2 投稿请同时使用两种方式:(1)打印稿一式两份:A4纸,二倍间距;请在论文前加印一页(封面页),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中文、拼音)、单位(中英文),详细通讯地址、E-mail,电话号码;从第二页开始打印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应包含除作者信息(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等)外的正式发表的全部内容。本刊采用双盲审稿,如在论文正文处出现作者信息将无法送审,请作者配合;(2)相应的电子文本(以纯文本、WORD格式存储)电子邮件一份(AppliedP)。我刊以收到打印文本的时间为收稿日期,并对其编号、送审。 3 来稿切勿一稿二投。文稿一经收到,本刊将在3个月内将处理意见通知作者。若6个月内未收到处理意见,作者可自行处理(为防疏漏,请事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限于人力、物力,本刊对未采用的稿件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4 来稿请寄“杭州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应用心理学》编辑部”,邮政编码为310028,E-mail地址为: AppliedP 5 来稿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内容的修改,本刊会与作者联系。 6 本刊向发表的稿件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向作者支付稿酬200元/篇。稿酬包括稿费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报酬。审稿费为每篇100元(2位审稿人)或150元(前两位审稿人意见不一致时加送第三位审稿人);版面费每篇(伍页及以下)400元,超过5页,超过部分每页加收150元(不足1页按1页计算)。 7 如有其它未明事项,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应用心理学》编辑部 二00九年十二月访问次数:32770

  • 索引序列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投稿难度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发表难度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难发表吗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
  •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稿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