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

发布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1 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23中国文学史 ④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所有方向围绕“中国文学史(含文献学)”复试,书目不限 02唐宋文学 同上 03元明清文学 同上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21 01中国现代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23中国文学史 ④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01方向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复试,书目不限 02中国当代文学 同上 02方向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复试,书目不限 对应代码科目参考书: 723 中国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 723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 723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刘勇 邹红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王向远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东方文学史通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向远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朱维之等主编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4版 童庆炳主编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壮鹰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利用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检索等,对文献进行整理与使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古今中外文献浩如烟海、无法穷读,如何才能用较短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网罗最必要的文献资料,文献学无疑是得其门而入、事半功倍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基础性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献学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文献资料打基础。汉语言文学类学生学习文献学重在学以致用,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文献的载体、文献形成与流布的主要形式、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了解什么是类书和丛书,掌握重要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文献的基本使用方法。(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运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古代文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文献收集与查阅。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学习时要抓住古代文献形式多样、与古代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紧密相连的特点;要理解文献的散佚、错讹等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从而在实际阅读中自觉地形成辨伪意识;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不要孤立地看问题;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规定的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如有条件,可通过翻阅年代较早的文献版本及文史工具书,训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PS:亲,我回答的好吗!!!

你有清华的同学吗?可以问他让他帮你找一下,或者去清华的百度贴吧里求帮助,肯定会有人有这些资料的。现在很多人都在玩贴吧,哪里寻求帮助还行。另外你也可以在每年六月左右去参加清华的物品交流会,都是大四的学生买旧资料。肯定有你想要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大方向属于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因此汉语言文学学是大专业,到硕士研究生阶段才细分一下8个小专业,如果不是特殊要求,一般本科段,汉语文学专业,开设: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汉语修辞学等课程。我们学校就是这样,我自己就是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文艺学(研究方向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有: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有: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4、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6、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有: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后拿:文学学士学位。古典文献学最后拿的学位也是学士学位,简历上可以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中国现代史文献学

1、历史考研需要的参考书要看报考哪个学校。首先查看专业目录,看看是否统考。部分自主命题学校只考中国史或世界史。2、目前历史考研的专业课有统考也有自主命题,各个学校不同,具体要查看拟报考学校官网公布的【硕士专业目录】中专业课的代码。如果科目代码是313则为统考,如果科目代码是6或7开头则是学校自主命题,如果是自主命题则需要按照学校指定参考书目来复习。3、可以使用以下参考书:①《新编中国通史》(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②《世界史》(六卷本,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复习资料可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学基础》。

答:历史学统考的复习材料分别包括教材、辅导书与参考书、真题等等。其中教材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十一本”《中国古代史》(上、下)朱绍侯(两本)《中国近代史》李侃(一本)《中国现代史》(上、下)王桧林(两本)《世界史》 吴于瑾 (六本)

现在历史专业是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出题。和高考一样。所以即使你只想考近现代史的研究生,也要从古到今全面地复习。建议你到书店买一本历史学专业的考研大纲,然后买一本考试指南,山东大学出的那套绿皮的很好,内容比较详细,也比较全。然后就是按照考纲和教材全面的复习。教材方面,中国古代史推荐使用高教书店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史用中华书局的,中国现代史种类很多,感觉高教出版社的知识点比较全。外国史,建议用吴齐本的,比较权威。在看教材,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你应该尽可能多地阅读和近现代史有关的方面的书。比如说,陈旭麓的《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必读书目。考研现在一般分成笔试和面试两个过程,笔试就是刚才所说的基础知识的掌握。面试就是各个学校自己组织的。在面试的时候就会问你一些和你所选专业相关的内容。多看点书,才能应付好面试这一关。至于,招不招跨专业的考生的问题,原则上讲大部分老师是不招的。但是事在人为。如果你笔试成绩非常突出,录取的可能性也还是有的。最好提前和老师联系一下,仔细打听一下具体内部的细节。老师的邮箱在师大的网站上都有。东北师大的历史系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有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如果你能考上的话,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祝你成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你考什么学校。去他们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找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11 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23中国文学史 ④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所有方向围绕“中国文学史(含文献学)”复试,书目不限 02唐宋文学 同上 03元明清文学 同上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21 01中国现代文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23中国文学史 ④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01方向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复试,书目不限 02中国当代文学 同上 02方向围绕“中国当代文学”复试,书目不限 对应代码科目参考书: 723 中国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 723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 723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刘勇 邹红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王向远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东方文学史通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向远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朱维之等主编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4版 童庆炳主编 936 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壮鹰

each other through their favorite a

中国现代教育学文献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权万丈。原本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读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及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蒙上了浑浊的轻纱。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史沿革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它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唐朝,中国曾以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了朝鲜、日本等国的大批学生前来中国留学。中国古代书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有成套的规章制度,有多种多样的分科和独特的学风。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对当时的学术、学派的发展和形成,甚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都发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更是名师辈出。从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王充、韩愈、朱熹、陈献章、湛若水,到近代的何子渊、丘逢甲、唐国安 [1] 和现代的蔡元培、杨贤江、徐特立、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古代,不仅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料的典籍,而且还有像学记这样精深的教育专著古代教育家们还概括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上古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夏商时期相传在夏朝,国家就设立了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到了商代中华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学校还被称为:大学、右学等,教育的对象主要面及贵族子弟,学习内容以文武、礼仪、乐舞等为主,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师则由巫师、乐师或者政府官员充当。西周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而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出土于西周初期的《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意思是大孟年纪很轻时父亲就死了,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康王就对他说:“你年纪这么轻就做官,我要你进我的小学。”。先秦到汉初先秦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时期,孔子办学,开启了私学教育。近代到现代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进西学,推广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1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凑提出“兴学育才”、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仿日本学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法定近代学制系统,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宣布自次年起,科举制度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此后,新式教育在中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到了近现代,中国曾积极向外国学习,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些曲折的道路,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最大的教训是在吸取时没有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鉴别,忽视了中国的特点。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来说都是一笔财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经验是丰富的,在教育方针学制、课程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创造,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今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①加强断代史的研究,如先秦教育史的研究、宋教育史的研究等。②对著名教育家思想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如孔丘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等。③加强专题教育史的研究,如师范教育史高等教育史少数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等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我们现如今的教育体系,所以,当下的教育体系虽然是应试教育,也可能存在些许弊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应试教育是当下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体系,西方的教育或许优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人口密度、社会体系、东西方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等众多因素,所以,考量一个制度或者体系的完善,并非只看其表面现象,我们要看其本质,就当下的教育体系而言,就是综合我国的社会体系、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的沿袭和应用,故希望我们的国家的孩子一定要努力读书,提升自我修养,增强自我认知。

“何以为生”与“为何而生”————当今家庭德育颓势之我观摘要: 这个社会已经从某些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出了越来越多信奉实用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功利主义的、金钱主义价值取向的新青年, 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拨,加以学校方面继续忽视或者较少地进行精神方面的正确引导,以及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西方外来文化侵袭都在严重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本来就已经是“风一吹就摇”的价值取向,这样德育之大环境受到内内外外疯狂灾难,我们坐在弥漫着极端个人主义的原子化气味空气中,试想将来的社会究竟会如何成长,以及成长成如何呢?关键词:家庭教育 德育 智育我上小学前父母因忙于生意,长期不在身边,直到我二年级后他们终于想起来了,才打发掉两个保姆,自己搬回来与我同住。也许是因为他们心底对我早期教育的推委态度感到亏欠,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加倍地对我进行亲情倾注。再因我是独生女非系列产品,三千宠爱在一身是难免之事。然而比起一般的独生子女,我的父母并没有随大众挖空心思刚柔并施地企图把我软磨硬磨地磨练成才,也没有拟一个关于我“如何成长”和“成长成如何”的教育纲领,反倒是对我恪守“我爱你也就等于随便你”的放养态度,百依百顺,除高考那次外,就无所要求。他们给我的家庭教育特点就是集合了独生子女教育中的无度溺爱,以及像早期闽南地区农村家庭里普遍存在的一对父母应付着养好几堆小孩时所采取的“罔市教育”(闽南语,意为无目的地随便养养)。因为在小学之前家里没人管我或者不敢管的缘故,我的个性已然嚣张得不成样子。具体表现我看谁面目可憎就把羊大便粘满他家的铁门木门防盗门。有一次受害者家长带着发臭的铁证来登门讨说法。我爸当即恶狠狠地拍案起立,抽出腰上的皮带在空中甩:“老张老张,我真是对不住你,我一定要把这死孩子吊起来打!”老张满意地走后,爸爸夹了块白斩鸡给我,一边系皮带一边跟我唠叨这老张真是吃饱了撑的!这点小事也跟小孩子计较!我从此就婉转地知道就算我烧了别人家大门,这事也大不到哪里去。显然这种丧失原则、过度保护的家庭教育已经使处于儿童时期的我习得了以“无事为大”的人生概念来逃脱责任归咎的恶劣观念,使我的价值观往自私自利的方向畸变,导致自我中心剧烈膨胀。因为小学低年级时期儿童正处于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优良的教育时段,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征,要是教育带有任何偏差,极大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人格缺陷。虽然现实中很多的父母都承认德育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很重要,都深刻明白抛弃德而被养育成才的人类,不管其在才能方面有多么优秀,放诸社会后也就约等于一个现代希特勒,这样的人迟早会因为个性独裁而孤独地被社会裁掉。所以父母们在忙着给予智育的疯狂浪潮中也会顺便拿“德育”这两个字出来强调一下。但是,就算是深刻明白其重要性并非瞎嚷的父母们,做起德育,仍然懒散。家庭教育中的德育难在“知行统一”,家长们只擅长历史教育,强调厚德载物,对国尽忠,对家尽孝,动辄举出历代道德楷模人物,希望那些形象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但是口头丰碑之下却荒芜一片或是面目全非。就像我的父母从小也和我念叨雷锋的优良道德美好情操,但是我一捡到钱他们还是积极地教育我快点花掉,说这样也算是帮失主把货币流通市场去了。这可能只是无心插柳的风凉话,但是无奈这样的柳很容易在孩子纯洁无知的土壤里面默默成荫,使我感受到“德”只是随便讲讲的空话,有必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找到很多关乎道德的理由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由此我觉得关于我后来在小区三幢楼大家的眼里已经恶化成为反叛魔人的史实,我的家庭教育确实有插翅难逃的责任。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另一个孩子在吃糖葫芦,我对爸爸说:“我也要!”爸爸不是冲出去买,而是一脸强盗的样子对那小孩说:“来来来!给那小妹妹吃一个!”然后把糖葫芦抢过来让我咬了一个,他自己也不忘咬一个,最后满足地把棍子还给小孩。这让我的心中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还真的以为整个世界就是我家殖民地。后来我在成长中日益习养出越来越明显的狭隘个性,尖锐独裁,盛气凌人,自以为是,与很多人事物格格不入。然而父母所坚持的“我爱你也就等于随便你”的放养教育方针仍是“从一而终”,没有因为看到我在他们特别的家庭教育中的“缺德成长”而学会实事求是与时倶进。记得高三时候我因为踹学校大门而和保安起口角后就没再去上课,班主任来家访,只见我爸爸刹时目光如鬼火,脱掉拖鞋往桌上狂敲:“马老师马老师,我真是对不住学校,我一定把这死孩子煮起来吃掉!”马老师满意地走后,爸爸夹了块糖醋排骨给我,一边穿拖鞋一边跟我唠叨这无聊学校我们不要读了,这点小事也跟小孩子计较!换个好的去高考!……直到现在我回顾过去,那些流行或是正在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时代风尚们,全都让我赶上了,上大学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身心发展失调得有多严重,身处社会主义之领土,思想还停留在殖民地时代,以致在要求住宿的学校中人际关系万难和谐,与人甚或是自己,都染上了交往障碍。其实像我这样的事例已经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并非我们这个另类家族喜欢搞夸张效果。这个社会已经从某些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出了越来越多信奉实用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功利主义的、金钱主义价值取向的新青年, 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拨,加以学校方面继续忽视或者较少地进行精神方面的正确引导,以及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西方外来文化侵袭都在严重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本来就已经是“风一吹就摇”的价值取向,这样德育之大环境受到内内外外疯狂灾难,我们坐在弥漫着极端个人主义的原子化气味空气中,试想将来的社会究竟会如何成长,以及成长成如何呢?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筛选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逼死人的考试至上主义、学历主义等现实风格甚嚣尘上。另外学校方面的教育越来越被当做一种消费品,而致使家庭教育也趋之若骛。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吸引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注意力,父母则认为只要会读书,拿得到文凭,就是光宗耀祖的好孩子。虽然我家奉行放养政策,但是“高考”这约等于区分未来的两个字还是有无可避免的驱动力,让我的父母每天叨咕。高考前半年家里就堆满营养品、参考书和家庭教师,我就这样被迫地实行了混混噩噩的智育。但是在高考当天,我的爸爸还是对我说:“如果监考的老师是本校的,那就作弊吧不要客气!”这样与道德割离的家庭教育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现代的家庭德育的颓势不容忽视。就算是像古时候流行的封建礼教这种摧残人的东西,在纯粹德育方面也存在着连现代都比不过的意义所在。据载我国古代先贤不仅重视家庭德育,而且讲究家庭德育的方法与艺术。他们在重视教子立志成才、做行端坐正的人,教子要节俭戒奢、诚实守信、去恶从善,不遗财产,而留清白在人间的同时,也注意及早进行道德教育,言传与身教结合,寓道德教育于家庭生活之中,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家庭教育固然得教育我们明白“何以为生”,即教育我们怎么聪明地在社会关系中长久生存,但是断然不可教育我们去忘却“为何而生”,不能唆使我们狡猾地舍弃“德”而求“生”。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商旅报》这是我自己<家庭教育>的期末作业,,,,,,555~

1、《学记》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专著。2、柏拉图《理想国》,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5、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7、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主张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8、卢梭《爱弥儿》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9、康德《康德论教育》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他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教育学家。10、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1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13、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14、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15、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中国现代史文献

一、《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美国学者杜赞奇著,王宪明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虽然提供的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却内在于美国知识、理论界当前脉络当中,对其状况加以自觉批判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它们的思想历程“只有作为当代历史来进行反思才有意义”。二、《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李立志著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短短7折时间,中国社会制度有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其次,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准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伟大转折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进行主动社会现代化的第一个时期二是这一时期实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的转换,即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本书以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为分析的入口,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建国初期这一段非同异常时期社会生活演变方面的深刻图景,着重分析了社会重建何迁和重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变迁和重建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为人们深刻认识迈入艰难探索现代化轨道中的中国提供了另一个独特视角。三、《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是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关海庭。全书共分十章,连同绪论和结束语,共涉及十二个专题,每个专题论及一个方面,抽出既可以独立成篇,合起来又较好地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之联系和统一,具有系统性和构架的完整性。本书是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研究的初步探索,也是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进行学术研究的有益尝试。四、《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包括《剑桥中国史》第十四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和第十五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是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哈佛大学的费正清(JKFairbank约翰·金·费尔班克)教授和西方著名的研究中“文化大革命”史的专家、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有相当权威性的代表作。正如费正清本人在《总编辑序》中所说:“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样板。”而本书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的中文译者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了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五、《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现代化:抗拒与变迁》是198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SN艾森斯塔特。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并着重介绍、比较、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的状况。

这是近代史吧?现代史是1949-现在啊。

很多国学网都有相关资料。

新中国成立至今出版的现代史的书籍比较多,但更值得推荐的是以下几本: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版)。胡德坤,宋俭主编 /2013-08-01 /武汉大学出版社。2、简明中国现代史 (名家代表作,摒弃“革命视角解史”,全新诠释民国史)。欧洲著名中国学专家冯客代表作品,一部展现开放时代风度的民国史。摒弃“以革命视角解读近代史”的普遍观念,从开放的角度,全新诠释民国史。篇幅简练,内容精致,深度还原混乱、战事之外的民国气象。(荷)冯客 (Frank,D) 著;陈瑶译 /2016-03-01 /九州出版社。3、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它绝非是“死读书”或“读死书”。读书方法,因人而异。而对于学者来说,“开卷有益”,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杨奎松 著 /2015-07-01 /江西人民出版社。4、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本《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由马敏和彭南生主编,基本上是遵循目前史学界已普遍取得一致的看法,即将1840—1949年这110年的历史视为中国的近代史。上限是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下限是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这两件事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界标意义的重大事件。1949年以后则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不纳入本教材的叙述范围。 马敏,彭南生 主编 /2009-06-01 /高等教育出版社。5、中国现代史(第三版)。陈廷湘 /四川大学出版社。学习中国历史的意义: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
  • 中国现代史文献学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
  • 中国现代教育学文献
  • 中国现代史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