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

发布时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

张平淡、朱松、朱艳春,2012。环保投资对中国SO2减排的影响---基于LMDI的分解结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7期,84-94。   张平淡、朱松、朱艳春,2012。我国环境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26-133。   牛海鹏、朱松、尹训国、张平淡,2012。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 第4期,160-166。   朱松、乔恒、牛海鹏,2012。推进“十二五”环保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第8期,72-74。   朱松、张平淡、牛海鹏,2012。治污减排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第2期,146-153。   张平淡,朱松,葛玉良,2012。经济结构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基于中国1985-2009年的实证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第5期,59-64。   朱松。债券市场参与者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吗?   朱松。经济周期、流动性预期与信用评级。   朱松。持股金融机构、负债融资与债务期限结构。   朱松、陈关亭。集中持股下的独立审计研究:基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分析。   朱松、杜雯翠、高明华。政府支持、行业景气与企业风险决策。   朱松、杜雯翠。持股金融机构、融资约束与企业现金储备。   朱松、杨丹。持股金融机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资金配置效率

直接联系刊物编辑部不就得了,或者去学术论坛问那些常发表文章的人,这里知道的人不多

三个月到半年都有,

简单默默的回答一句不一定的,看学校要求,不是每个学校都规定发核心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中心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仅仅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它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

是的请问需要发吗

不是。环境工程学报是。

《环境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工程类学术期刊(月刊)。本刊原名《环境科学丛刊》,1980年创刊。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曾于1993年和2000年先后更名为《环境科学进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报道范围、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本刊自2007年1月起正式更改为现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怎么查询

《环境工程学报》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09)、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办刊宗旨:跟踪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环境工程及实用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关注环保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推进环境工程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前身是《环境科学文摘》,创刊于1982年,曾多次获得全国检索类期刊评比一等奖及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为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要求和环保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环境科学文摘》于2011年正式变更为《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不算核心,是国家级刊物,你是要发表核心吗

简单默默的回答一句不一定的,看学校要求,不是每个学校都规定发核心的,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一览  财贸经济  半导体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地球科学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低温工程  低温物理学报  地质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质科学  电子科学学刊  电工技术学报  电子学报  电信科学  动力工程  动物学报  法学研究  分析化学  复合材料学报  钢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分子学报(中英)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国际问题研究  光电工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管理世界  国际贸易  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航空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化学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化工学报(中英)  化学物理学报  会计研究  计量学报  经济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研究所)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计算数学  建筑结构学报  金属学报  近代史研究  金融研究  建筑学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通报  科研管理  矿物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历史研究  力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煤炭学报  磨擦学学报  内燃机学报  内燃机工程  汽车工程  情报学报  软件学报  热力发电  燃料化学学报  日语学习与研究  社会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水力发电学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声学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实验生物学报  生物化学杂志  生物物理学报  生理学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  世界历史  世界宗教研究  水利学报  石油学报  数学年刊(A、B辑)  数学学报  数学进展  太阳能学报  体育科学  天文学报  通信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  外语界  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研究  文艺遗产  物理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微波学报  微生物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现代外语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细胞生物学杂志  心理学报  学术月刊  应用数学学报  仪器仪表学报  遗传学报  有机化学  岩土工程学报  哲学研究  自动化学报  振动工程学报  植物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新化文献收录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法学  中国翻译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A~E辑)  中国劳动学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社会科学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政治学研究  中国音乐学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  中国语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方式

是的请问需要发吗

《环境工程学报》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化学文摘(美)(2009)、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学校隶属关系: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 电话:0773-5896079(院办)、5896271(资环系)学校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建干路12号 传真:0773-5892796邮政编码:541004 网址:http://桂林工学院创建于1956年,原为一所单科性地质专科学校,从创建到1977年,一直从事地质专科教学。197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成为以地学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1983年开始,学院的办学方向开始转变,学院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1994年,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标志着学院向多科性本科学校发展。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院学科门类已涵盖理、工、文、管、艺5大类,14个二级类,36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专业。地质类专业在全院学科中所占比例已大大缩小。一、专业设置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首饰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近1200人;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市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等8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74名;与中南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桂林工学院地质类专业全部在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内。该系成立于1997年。全系现有86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研究员)18名,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30名。现有地质类专业教师3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15人,博士9人,师生比远高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8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3人。每年各教研室根据计划安排教师攻读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已有3名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阮百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是广西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和科技开发项目,在《中国科学》、《物理探查》、《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50余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广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罗先熔教授:现任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所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电化学勘查研究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地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广西优秀专家荣誉称号。目前正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西部荒漠戈壁区大型铜镍金矿勘查评价技术及综合示范研究”。冯佐海教授,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花岗岩体构造、成矿构造解析和环境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参加过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973”规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目前正主持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吴虹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桂林工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遥感/GIS课题同行评议专家。曾作为访问学者两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开展中德科研合作,在德国出版遥感/GIS专著一部,主攻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资源遥感、GIS与动力学模型、综合地学信息可视化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钱建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研项目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控矿构造、构造地化与动力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方面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曾获第三届全国构造地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地洼学说二等奖。张良钜教授,现为桂林工学院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矿物、宝石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宝石矿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或负责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5项,合编专著一部、在矿物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为:矿物晶体化学、宝石矿物的研究与开发等。张桂林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金矿床的控矿规律及GIS的应用研究,曾多次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工作。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4项。张小路研究员,主要从事使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隐伏矿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和工程物探勘查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国家“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新疆三0五项目、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子课题研究等。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喻亨祥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花岗岩地质与成矿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中澳国际合作研究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人才培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迄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研究生8人。全系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生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54名(不含研究生班),本科生1090人,高职生35名,函授生300余名。在一大批教授、博士的带动下,在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下,资环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共获得包括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摸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近20项,毕业生考研氛围浓厚,连年研究生考取率在15%左右。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近三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85%以上,今年更是达到了96%。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年一次就业率100%。四、办学优势与特色资环系现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7个教研室,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两个中心实验室,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高技术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室、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宝玉石测试鉴定中心等科研及科技开发机构。虽然经过转型,地质类专业已被大大压缩,但它在学校各学科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其中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与招生相比,这些年地质类专业的分配形势越来越好。2001年我院地学类专业毕业生80人,而社会需求为400余人,供需比为1∶5,2002年毕业生73人,社会需求为450余人,供需比为1∶6;2003年毕业生为80人,需求量640人,供需比为1∶8。地质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就业率为100%,说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保持旺盛。广西是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矿产、旅游、水能等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虽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但也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提供了机遇。经过近50年的发展,桂林工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包括地矿类及相关的材料类、测绘类、环境类等许多专业都是广西独一无二或具有一定优势的,其中一些还被列为广西重点专业或精品专业。五、学科建设资源勘查工程本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也是地矿类学科群中的主干学科。1995年被广西第一批列为区级重点学科。在“六五”直至“九五”期间的20年中,承担了广西和全国乃至中外合作的各类研究课题。获得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奖项。在有色多金属大型矿床的成矿规律、华南隐伏矿床的综合预测理论与找矿方法、花岗岩体构造侵位机制与岩浆动力学研究、显微构造与组构学、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地球化学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与优势,处于国内先进乃至部分国内领先水平。本重点学科现有一个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点(资源勘查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并挂靠在中南大学内招收博士生(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源勘查工程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以广西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查、评价和开发为立足点,参与国内重要成矿区带的科研竞争,跟踪国际先进的成矿理论与预测技术,将本学科建设成为整体国内先进,部分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能对广西地质和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开发起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测试,科技咨询与成果转让的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成矿规律与隐伏矿床预测、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花岗岩构造与成矿动力学、现代构造解析与成矿构造、成矿地球化学与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科是在地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宽厚的多学科支撑体系。1993年,在地球化学勘探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年通过多学科横向联合申报,成为广西第一批成功申报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点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6年来,在广西从事水环境防治、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以及环境地质项目6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广西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地方政府项目25项,应用研究项目22项,总科研经费836万,40%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其中学术会议56篇),出版专著6部,省部级获奖项目21项,转让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25项,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我国和广西区内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多学科横向联合,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地质、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几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与我国国情尤其是广西地方特色相适应的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与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领域达到广西领先、总体国内先进、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合理梯队结构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及环境地质。勘查技术与工程该学科是桂林工学院最早建立的重点学科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水土、矿产等资源及相关的地质地理环境。它涵盖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勘查工程等学科及相关专业。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原地矿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指令和专项基金项目11项,国家攻关项目7项,其他科研项目60项。总项目数86项,总经费720万元,人均项目数3项(含交叉参加数)。共获省部级各类成果奖20项(含优秀论文奖11项)。勘查技术与工程发展整体目标是:以广西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为主要依托背景,重视占广西国土面积 41%的岩溶区,以资源、环境为纲,以地球系统学科和系统方法为经,以“地质—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纬,建成一个在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勘查、基础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能适应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跟踪学科前沿,达国内领先、部分达国际水平,并对广西的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起带动和辐射作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区)级重点学科基地。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中国西部(重点在广西)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广西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已初步形成学科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主要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六、实验室建设目前,资环系共有实验室20个,主要有矿物岩石实验室、宝石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地学数据采集与处理模拟实验室等。专职实验人员12 人,其中高级实验师3 人,实验师、工程师4人。共有实验用房约2000 m2。有实验仪器设备479 台(件),总值达434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套,比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紫外光分析仪(美国)。七、科学研究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发扬地质、物探、化探、水文、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地物化综合找矿、地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奖励数十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全系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合同经费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23项,横向项目90项。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有:1)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首任所长是国际知名地质学家、宝石(观赏石)学家、博士生导师袁奎荣教授。现任所长罗先熔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地质系统第一个从事花岗岩与隐伏矿床预测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现拥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助理研究员7人。该所通过18年的实践所提出的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步趋于完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两次举办全国隐伏花岗岩及深部找矿的学术讨论会,3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与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的10所著名大学交流密切,为促进国际间的地学交流和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做了开拓性工作。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涂光炽教授、徐克勤教授、陈国达教授及南京大学王德滋教授等,都对研究所有较高评价。2)工程物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于1994年3月,中心现有人员工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中心拥有加拿大EKKO-100A地质雷达,EM-57(C)瞬变电磁仪,SWS-1G型多功能面波仪等先进设备,可以承接工程地基勘查、桩基检测、管线探测及漏水调查、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地质灾害调查等工程项目。多年来承担了许多这方面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3)高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注册资金为人民币捌拾柒万元。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工程、噪声控制工程及中央空调清洗工程等项目。同时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1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目前主要承担科技项目有: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广西科技厅项目6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项。4)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各种空间分辨率尺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影像,开展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填图、矿山矿产资源乱采乱挖调查、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监测、植被覆盖调查、森林火灾监测与损失评估、水灾监测与损失评估、城市区域地理构成现状调查、城市区域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大型工程选址、海岸及近海生态环境监测与调查等遥感应用技术服务。5)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已经拥有国家环境工程水污染专项设计乙级资质书,能够承担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并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各种工程咨询和技术服务。多年来,取得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浓度味精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八、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目前,与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及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院有30多人分别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国家学习或进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明多萨克斯大学每年相互交换留学生。1995年起学院与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联合办学,并在我院设立FGA教育培训中心和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考核考点。由我院负责教育培训的学员考试通过率连续 5年为100%,为世界宝石教育培训通过率之最,受到国际珠宝界的高度评价。九、出版物《桂林工学院学报》是CA收录期刊,BIG固定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1989、1995、1999连续三届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撰稿:王殿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办刊宗旨:跟踪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环境工程及实用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关注环保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推进环境工程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前身是《环境科学文摘》,创刊于1982年,曾多次获得全国检索类期刊评比一等奖及第二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为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要求和环保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环境科学文摘》于2011年正式变更为《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不算核心,是国家级刊物,你是要发表核心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仅仅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它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

张平淡、朱松、朱艳春,2012。环保投资对中国SO2减排的影响---基于LMDI的分解结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7期,84-94。   张平淡、朱松、朱艳春,2012。我国环境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26-133。   牛海鹏、朱松、尹训国、张平淡,2012。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 第4期,160-166。   朱松、乔恒、牛海鹏,2012。推进“十二五”环保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第8期,72-74。   朱松、张平淡、牛海鹏,2012。治污减排对需求结构的影响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第2期,146-153。   张平淡,朱松,葛玉良,2012。经济结构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基于中国1985-2009年的实证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第5期,59-64。   朱松。债券市场参与者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吗?   朱松。经济周期、流动性预期与信用评级。   朱松。持股金融机构、负债融资与债务期限结构。   朱松、陈关亭。集中持股下的独立审计研究:基于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分析。   朱松、杜雯翠、高明华。政府支持、行业景气与企业风险决策。   朱松、杜雯翠。持股金融机构、融资约束与企业现金储备。   朱松、杨丹。持股金融机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资金配置效率

不是。环境工程学报是。

直接联系刊物编辑部不就得了,或者去学术论坛问那些常发表文章的人,这里知道的人不多

  • 索引序列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中心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怎么查询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查询方式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