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糖尿病医学文献有哪些

糖尿病医学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糖尿病医学文献有哪些

糖尿病在中国隋朝时期称之于三燥: 三燥:指的是“肝燥、肺燥、肾燥”,又称三焦燥,三焦既“肝、肾、肺”是也,三焦燥现代指的是,肺燥咽喉炎、肝燥高血压、肾燥糖尿病。 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是同一类疾病,真正的说法叫“三燥”。

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一、糖尿病卫生经济学评 价的基本方法疾病费用研究(cost-of-illness study):是描述一种疾病对个人、卫生事业及社会的影响。有许多估计疾病直接花费和间接花费的方法。疾病研究的花费:用于解决健康问题直接的和间接的费用;直接花费是用于诊断、治疗、监测、预防和有关特殊情况研究的费用;间接花费是由于不工作、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和死亡造成的劳动力丧失的费用。费用-效果研究(cost-of-illness study):比较达到同样效果的不同方案。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卫生经济评价方法。成本一般是以通用货币单位表示,效果是以某种医疗措施产生的具体结果,如延长患者生命的具体时间,避免发病或死亡的数字。具体分析时将两者联系起来,采用每一医疗效果单位所花费的成本(如延长病人1年寿命所花费的治疗成本),或每一单位货币所产生的医疗效果(如花费若干元人民币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来表示。它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和决策时,用相对共同的比较单位进行评价。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study):比较旨在达到不同效果的干预(如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等)的效用分析。简单地评价一种医疗服务挽救患者奥运会是不够的,还应注意有否后遗症,恢复健康的程度,能否过正常生活或恢复工作,也就是注意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特别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医疗效果,例如一位伏案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一位长跑运动员均因糖尿病而截肢,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却大大不同,此时,用本成-效果或成本-收益分析均有一定困难,而应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中,效果是由社会效益来衡量,也可以说是成本-效果分析一种,或者是其发展的更高阶段。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通过采用成本-受益的比率,比较单一干预的成本-受益。将不同医疗措施的结果用一定方法,换算为通用货币的方式表示,这样成本和效果均同样用货币单位表示。在具体比较时,可直接以成本效的差值,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进行。前者可看出某种措施的净效益为正值或负值,很容易与另一备选医疗措施进行比较和抉择的比值小于1,表示效益反较成本小,如产生的比值愈大,表示效益从事愈高。成本最小化分析(cost-minimisation study):适合于当两种卫生措施的效果的效果基本相同时,评价和寻求最经济的方法。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方面费用和后果的慢性疾病,一些作者在分析糖尿病费用和后果时,往往同时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如Gilmer等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并发症的关系和O'Brien等评仨患者HbAl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应的医疗费用,就采取了成本-效用、成本-收益等多种分析方法。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患者利用医疗设施的增加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往由于对糖尿病合并症不够重视和缺乏记录,容易一些费用归于其他原因,如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对于偶然的病理学上与糖尿病无关的疾病也有影响。例如,对于一个因股骨颈骨折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其住院费用不同于无糖尿病的同类患者,前者住院时间长,检查项目多,和治疗要求都有所不同。卫生经济评价的重点是解决成本与效果间的效率关系。效率是经济评价的核心。效果可以从病人、医生和社会的角度来衡量,因而发展了不同的具体分析方法。二、糖尿病的社会经济学代价WHO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提出,1999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宣传口号是糖尿病的代价(The Cost of Diabetes),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并给各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的慢性工谢性疾病。例如,1997年美国用于糖尿病的花费是980亿美元,其中440亿美元为直接医疗消费,540亿美元为间接花费,间接花费指的是由于糖尿病致残、致死所带来的经济支出。糖尿病病人的人均医疗消费是10 071美元,而非糖尿病病人的人均医疗花费则为2 699美元。糖尿病病人占美国整个人口的8%,而直接的医疗花费则占到整个医疗支出的8%。在间接花费方面,糖尿病引起的残废花费371亿美元,死亡花费约169亿美元。18~64岁的糖尿病病人人均失去了3个工作日,而无糖尿病的病人则失去7个工作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项调查证实,5%的住院糖尿病患者消耗了该地区10%的卫生费用。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其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Cilmer等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HbAlc水平正相关。HbAlc大于7%后,增加1个百分点,医疗费用就明显增加。这种增加的费用受到并发病的影响,特别是心脏病和高血压。例如,HbAlc从6%上升到7%,对于不伴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每例患者需多花费378美元的医疗费用;而对于并存心脏病、高血压者,则多支出医疗费用1 504美元。在无并发因素时,这种关系大致为线形关系。随着并存因素的增加,从单一的高血压到高血压、心脏病并存,非线形关系增加。在该范围上限,HbAlc 10%相比9%者,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者需要多支出年人均4 116美元。O'Brien等通过设立如果……会怎样(what-if)调查表,来评估糖尿病患者一生中HbAlc控制在6%、8%、10%和12%水平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应的医疗费用。结果为HbAlc控制在6%时,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8%、4%和1%,相应的医疗费用为 85 697美元;HbAlc控制8%水平,这4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7%和8%,医疗费用为91 146美元;HbAlc控制在10%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为9%、2% 0%和2%,医疗费用 120 903美元;HbAlc控制在12%水平,这些发生率则分别6%、4%、2%、4%,医疗费用为132 253美元。解放军第306医院1995~1999年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增长及分布情况初步显示,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支出相当高。5年内该院总计收住948例(1 509例次)糖尿病患者,年人均总住院费用1995年为2 382元;1996年为2 767元;1997年为4 429元;1998年为4 815元;1999年为4 847元。如果以1995年的费用为基数,5年内总住院费用增长了4%。糖尿病还明显地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医院费用。我们的资料显示,1995~1999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胆囊炎和(或)胆结石、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均医疗费用分别为4 390元、4 837元、3 560元、4 103元、2 285元,而无糖尿病的同类病变患者住院费用分别为2 175元、2 079元、1 887元、3 102元和618元,糖尿病合并上述疾病患者医疗费用分别是无糖尿病同类疾病患者的02、33、89、32、70倍。鉴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要大于对照者,我们将同一年龄段糖尿病合并胆囊炎和(或)胆结石的患者与对照者比较,仍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是对照组的73倍。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3 500万。到2015年,根据国内外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我国糖尿病人群将达到6 000万。因此,在加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三、研究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的重要性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和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需要要终身治疗。这种终身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知识,需要患者及其家庭的积极合作,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将科学的武器交给患者并努力使他们合理地应用,就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不合理的医陪花费。糖尿病并发症引起患者残废和死亡。长期的高血糖和慢性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在美国,与无并发症的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或大血管病变以及同时合并大小血管病变的医疗费用分别增加7倍、0倍和5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还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带来的经济负担难以估算。然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慢性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地发现和科学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证实,良好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神经、肾脏和眼底并发症下降50%~7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DPES)结果证实,较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明显下隆,但不能使大血管并发症明显下隆。控制高血压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隆。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慢性复杂疾病。胰岛素抵抗是造成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因素。一些因素甚至是互为因果,如肥胖可以起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又可以加重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促使动脉硬化。因此,在这些危及健康的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治中,应该强调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可以减少费用的投入而提高效益。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共同关怀(shared care)的概念十分重要。应该让糖尿病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高质量的多学科合作的医院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提高医疗和科研的效益并减少医院费用。糖尿病的研究应该注重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卫生经济学的研究非常重要,也非常适合当前的医疗改革形工。无论是患者劳动力的减少或丧失,还是糖尿病对家庭和和社会的经济影响,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作出经济学的评价,应该考虑患者及其家庭,甚至患者工作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承受力。希望对你有帮助。

糖尿病参考文献有哪些

服用前:糖尿病并发症较重,常打胰岛素,经常低血糖。 皮肤像鱼鳞一样,痒痒难受。腿上有鱼鳞一样的黑斑。浑身无力, 便秘,还有胃炎,睡眠不好。服用时间:2015 年 6 月服用方法:每天早晨空腹一支服用后:服用一个月后,皮肤鱼鳞症状减轻,腿上黑斑大 量消失不见了,尤其是右腿,身上有劲,便秘好了,肠胃舒服多 了,睡眠也好,这期间一次低血糖也没犯。个人感受:我感觉这个产品很神奇,从当初的不相信,到现在的忠实粉丝,是因为 我亲身见证了产品的作用。没想到见效这么快,我是老糖尿病了,到医院医生都很头疼, 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加大胰岛素的注射量,还一次比一次差,有时候都觉得人活着真没 什么意思,东方神参给了我新的希望

下午好!在中医学的理论上有:不通则痛之说,从你所讲的足根增生引起的疼痛现象来看,用中医角度讲,多与肝肾不足,气血阻滞与凝结有关。 建议在泡脚时,可选择使用些能活血化瘀与行气散结的中草药为好。建议可用透骨草、伸筋草、红花来煎水泡脚为宜。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应该属于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起止页码请核对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等项。

糖尿病医学文献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密”。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糖尿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现,或者是由于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菌素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缕性性糖尿病的范畴了。虽然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跗的是容易的糖尿病的基因。比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为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但是,如果光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或者说环境的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4‰,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88‰。“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百病之母”  “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  如何诊治  “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  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  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  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  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  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应该属于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起止页码请核对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等项。

糖尿病在中国隋朝时期称之于三燥: 三燥:指的是“肝燥、肺燥、肾燥”,又称三焦燥,三焦既“肝、肾、肺”是也,三焦燥现代指的是,肺燥咽喉炎、肝燥高血压、肾燥糖尿病。 糖尿病、高血压、咽喉炎是同一类疾病,真正的说法叫“三燥”。

糖尿病的文献资料有哪些

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与现状一、糖尿病卫生经济学评 价的基本方法疾病费用研究(cost-of-illness study):是描述一种疾病对个人、卫生事业及社会的影响。有许多估计疾病直接花费和间接花费的方法。疾病研究的花费:用于解决健康问题直接的和间接的费用;直接花费是用于诊断、治疗、监测、预防和有关特殊情况研究的费用;间接花费是由于不工作、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和死亡造成的劳动力丧失的费用。费用-效果研究(cost-of-illness study):比较达到同样效果的不同方案。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卫生经济评价方法。成本一般是以通用货币单位表示,效果是以某种医疗措施产生的具体结果,如延长患者生命的具体时间,避免发病或死亡的数字。具体分析时将两者联系起来,采用每一医疗效果单位所花费的成本(如延长病人1年寿命所花费的治疗成本),或每一单位货币所产生的医疗效果(如花费若干元人民币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间)来表示。它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和决策时,用相对共同的比较单位进行评价。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study):比较旨在达到不同效果的干预(如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等)的效用分析。简单地评价一种医疗服务挽救患者奥运会是不够的,还应注意有否后遗症,恢复健康的程度,能否过正常生活或恢复工作,也就是注意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特别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医疗效果,例如一位伏案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一位长跑运动员均因糖尿病而截肢,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却大大不同,此时,用本成-效果或成本-收益分析均有一定困难,而应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中,效果是由社会效益来衡量,也可以说是成本-效果分析一种,或者是其发展的更高阶段。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通过采用成本-受益的比率,比较单一干预的成本-受益。将不同医疗措施的结果用一定方法,换算为通用货币的方式表示,这样成本和效果均同样用货币单位表示。在具体比较时,可直接以成本效的差值,或效益与成本的比值进行。前者可看出某种措施的净效益为正值或负值,很容易与另一备选医疗措施进行比较和抉择的比值小于1,表示效益反较成本小,如产生的比值愈大,表示效益从事愈高。成本最小化分析(cost-minimisation study):适合于当两种卫生措施的效果的效果基本相同时,评价和寻求最经济的方法。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方面费用和后果的慢性疾病,一些作者在分析糖尿病费用和后果时,往往同时采取多种分析方法,如Gilmer等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和并发症的关系和O'Brien等评仨患者HbAlc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应的医疗费用,就采取了成本-效用、成本-收益等多种分析方法。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患者利用医疗设施的增加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往由于对糖尿病合并症不够重视和缺乏记录,容易一些费用归于其他原因,如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对于偶然的病理学上与糖尿病无关的疾病也有影响。例如,对于一个因股骨颈骨折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其住院费用不同于无糖尿病的同类患者,前者住院时间长,检查项目多,和治疗要求都有所不同。卫生经济评价的重点是解决成本与效果间的效率关系。效率是经济评价的核心。效果可以从病人、医生和社会的角度来衡量,因而发展了不同的具体分析方法。二、糖尿病的社会经济学代价WHO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提出,1999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宣传口号是糖尿病的代价(The Cost of Diabetes),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并给各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的慢性工谢性疾病。例如,1997年美国用于糖尿病的花费是980亿美元,其中440亿美元为直接医疗消费,540亿美元为间接花费,间接花费指的是由于糖尿病致残、致死所带来的经济支出。糖尿病病人的人均医疗消费是10 071美元,而非糖尿病病人的人均医疗花费则为2 699美元。糖尿病病人占美国整个人口的8%,而直接的医疗花费则占到整个医疗支出的8%。在间接花费方面,糖尿病引起的残废花费371亿美元,死亡花费约169亿美元。18~64岁的糖尿病病人人均失去了3个工作日,而无糖尿病的病人则失去7个工作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项调查证实,5%的住院糖尿病患者消耗了该地区10%的卫生费用。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其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Cilmer等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HbAlc水平正相关。HbAlc大于7%后,增加1个百分点,医疗费用就明显增加。这种增加的费用受到并发病的影响,特别是心脏病和高血压。例如,HbAlc从6%上升到7%,对于不伴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每例患者需多花费378美元的医疗费用;而对于并存心脏病、高血压者,则多支出医疗费用1 504美元。在无并发因素时,这种关系大致为线形关系。随着并存因素的增加,从单一的高血压到高血压、心脏病并存,非线形关系增加。在该范围上限,HbAlc 10%相比9%者,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者需要多支出年人均4 116美元。O'Brien等通过设立如果……会怎样(what-if)调查表,来评估糖尿病患者一生中HbAlc控制在6%、8%、10%和12%水平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应的医疗费用。结果为HbAlc控制在6%时,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8%、4%和1%,相应的医疗费用为 85 697美元;HbAlc控制8%水平,这4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7%和8%,医疗费用为91 146美元;HbAlc控制在10%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为9%、2% 0%和2%,医疗费用 120 903美元;HbAlc控制在12%水平,这些发生率则分别6%、4%、2%、4%,医疗费用为132 253美元。解放军第306医院1995~1999年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增长及分布情况初步显示,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支出相当高。5年内该院总计收住948例(1 509例次)糖尿病患者,年人均总住院费用1995年为2 382元;1996年为2 767元;1997年为4 429元;1998年为4 815元;1999年为4 847元。如果以1995年的费用为基数,5年内总住院费用增长了4%。糖尿病还明显地增加了相关疾病的医院费用。我们的资料显示,1995~1999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胆囊炎和(或)胆结石、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均医疗费用分别为4 390元、4 837元、3 560元、4 103元、2 285元,而无糖尿病的同类病变患者住院费用分别为2 175元、2 079元、1 887元、3 102元和618元,糖尿病合并上述疾病患者医疗费用分别是无糖尿病同类疾病患者的02、33、89、32、70倍。鉴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要大于对照者,我们将同一年龄段糖尿病合并胆囊炎和(或)胆结石的患者与对照者比较,仍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是对照组的73倍。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3 500万。到2015年,根据国内外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我国糖尿病人群将达到6 000万。因此,在加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三、研究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的重要性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和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需要要终身治疗。这种终身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知识,需要患者及其家庭的积极合作,要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将科学的武器交给患者并努力使他们合理地应用,就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避免不合理的医陪花费。糖尿病并发症引起患者残废和死亡。长期的高血糖和慢性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在美国,与无并发症的患者比较,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或大血管病变以及同时合并大小血管病变的医疗费用分别增加7倍、0倍和5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还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带来的经济负担难以估算。然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慢性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地发现和科学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证实,良好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神经、肾脏和眼底并发症下降50%~7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DPES)结果证实,较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明显下隆,但不能使大血管并发症明显下隆。控制高血压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隆。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慢性复杂疾病。胰岛素抵抗是造成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因素。一些因素甚至是互为因果,如肥胖可以起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又可以加重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促使动脉硬化。因此,在这些危及健康的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治中,应该强调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可以减少费用的投入而提高效益。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共同关怀(shared care)的概念十分重要。应该让糖尿病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高质量的多学科合作的医院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提高医疗和科研的效益并减少医院费用。糖尿病的研究应该注重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卫生经济学的研究非常重要,也非常适合当前的医疗改革形工。无论是患者劳动力的减少或丧失,还是糖尿病对家庭和和社会的经济影响,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该作出经济学的评价,应该考虑患者及其家庭,甚至患者工作单位和社会的经济承受力。希望对你有帮助。

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糖尿病会引起一种让糖尿病病人失明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尿病眼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伴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越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就越高,致盲率越大。糖网是一个相当“狡猾”的疾病,往往发生得悄无声息,很大部分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视网膜已经在悄悄地被高糖的环境侵蚀,产生一系列的病变。此时,病变还没有侵犯到负责我们视力的最核心的区域——黄斑,所以患者的视力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一旦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那就说明病变已经相当严重了,到了疾病后期,很多患者会由于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而出现突发的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视力,如果到这时才接受治疗,视力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本的水平了。在有10年1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约80%的患者会发生糖网,15年以上病程者几乎100%发生糖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诊断时即有约15%的患者发生糖网,在患病10年的患者中,糖网患病率达到了55%,患病15年以上的患者中,70%的患者会发生糖网。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患病5年内必须进行第一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开始筛查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如果首次筛查没有发现视网膜病变,则推荐每 1~2 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视网膜病变,应根据眼科专科医生建议缩短复查间隔时间。

糖尿病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指导意见:一般有控制饮食和遵医嘱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积极预防并发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适当体力活动,保持正常体重。过度肥胖者应适当限制饮食,使体重减至正常范围。不要暴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必须控制饮食,另外注意休息,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 物。选 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少量多餐。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鼓励多饮水。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应该属于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起止页码请核对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等项。

2009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上应该有的。如有更多问题可以用掌控糖尿病哦,有医生免费咨询的糖尿病APP。祝您掌控糖生活。

  • 索引序列
  • 糖尿病医学文献有哪些
  • 糖尿病参考文献有哪些
  • 糖尿病医学文献
  • 糖尿病的文献资料有哪些
  • 糖尿病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