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扬州大学期刊榜单查询

扬州大学期刊榜单查询

发布时间:

扬州大学期刊榜单查询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扬州大学办的学术期刊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没有其它期刊了。

扬州大学期刊榜单

扬州大学办的学术期刊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没有其它期刊了。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3年,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672篇,被引2314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3,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学校的“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7万册。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榜单名单查询

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3年,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672篇,被引2314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3,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学校的“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7万册。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榜单查询

扬州大学办的学术期刊有:《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没有其它期刊了。

扬州大学现分设人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工学院、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农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和旅游烹饪学院及公有民办的广陵学院等14个学院,设有40个系(部),共有77个本、专科专业,分属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部、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教育管理机构。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0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00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近300人。现有教职工4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人,内有教授120人,副教授6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贴8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博士 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60多人,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7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2人。 扬州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生授予单位。现有中国古代文学、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有2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部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有54个研究和发展机构,316个专业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270万册。学校固定资产总额近5亿元。设有实验工厂、实验农牧场、实验菜馆、实验食品厂、动物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有一所设备完善的附属医院。学校主办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然科学版”、“高教研究版”以及《江苏农业研究》、《江苏临床医学》等杂志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此外还办有《中国烹饪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特色刊物。校园计算机网络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通,并在校内设立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站。 扬州大学十分注重联系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开展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十年来,共有260多项科技成果获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有一批成果达到了国内、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目前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达700多项,其中“863”高技术、“九五”攻关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部省级项目140余项,全校年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 扬州大学在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与响水等地建立的“产学研联合体”,在深入农村推进“农科教三结合”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受到李岚清副总理的高度赞扬。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重视的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启动。 扬州大学一贯重视加强对外交往与合作,根据教学与科研需要,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智利、俄罗斯、 白俄罗斯、泰国、菲律宾、朝鲜、爱尔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或学术团体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或科技、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几年来先后聘请了300多名外国语言专家来校任教,邀请了2500多人次的国外科技、教育专家来校短期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派出500多人次教师到国外访问、进修、合作、攻读学位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创造了条件。学校作为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短期和中长期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并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有资格招收港、澳、台本科学生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扬州大学按照合并办学的总体思路和改革发展的长远目标,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原有学院的界限,全面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和学院设置,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一个规模大、学科全、富有竞争力的新型综合性大学正在悄然崛起。 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扬州大学正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加紧实施改革发展的“九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按照“立足扬州,面向江苏,服务全国,把扬州大学办成一所国内有一定地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以应用科学为主、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目标,在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术层次和办学效益上狠下功夫,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合并办学的“好典型”、真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具有一定水平和影响的“新名校”而努力奋斗!满意请采纳

看你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这样可以跟好的和你说的。

扬州大学期刊榜人文社科2018名单查询

2012-2013-2艺术类公选课清单艺术类公选课清单 ​0329001音乐欣赏 0329016文化漫谈0329010舞蹈鉴赏0329003声乐训练与欣赏0329019中外合唱与指挥欣赏0329006服装文化与结构设计基础0129005影视广告美学0329012民族音乐鉴赏0329002书法1429001书法0329014民歌戏曲鉴赏0129006戏曲艺术鉴赏2329024中国古陶瓷鉴赏0329009美术鉴赏教务处网站上有的啊~~~~

柳宏,男,1959年11月生。江苏如皋人。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 年分配到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2002年晋升教授,2004年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学术成就: 多年来主要从事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研究,近年来转向古代学术史研究和《论语》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公文写作模型建构论》、《当代礼仪文书写作》、《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目前主持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清代<论语>注疏序跋校注》、江苏省社科项目《清代<论语>诠释研究》。 刘佳,女,汉族,安徽滁州人, 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学、教育社会学,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主持或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辅导员骨干支持教育研究课题、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现代大学教育》、《教育发展与评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现代远距离教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高校思政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辅导员论坛一等奖、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先后获得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委党校“优秀学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最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优秀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五四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文艺学学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江苏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此前已建成硕士点多年。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5人,有博士学位者5人。文艺学博士点设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中国文艺学三个研究方向,在学术研究和研究生教学方面已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部省级项目3项,主持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1项,该项目获科研经费500万元。出版著作1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60多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复印。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文学理论方向从事文艺学教学和科研已有半个多世纪,具有历史较长、质态良好、基础厚实的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文艺社会学研究这一较为明显和相对稳定的特色,主要从文艺社会学研究入手,对于当前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文化作出说明、界定和反思。出版《现代文艺社会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美学文艺学本体论》、《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文学传统与科学传统》、《从关键词看我国现代文论的发展》、《美学的扩张:伦理生活的审美化》等论文。文艺美学方向较早展开了关于文艺美学一般原理的研讨,在对于文艺美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理论框架,文艺美学的范畴体系和研究方法,文艺部门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出版《笑与喜剧美学》、《悲剧美学》、《文艺美学范畴研究》、《当代文艺美学的多维思考》、《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等专著,在《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文艺美学的合法性问题》等重要论文多篇。中国文艺学方向在保持中国文艺学研究的基本学理的基础上,侧重于文论思潮研究,致力于揭示雅俗文学的流变与整合对于文论思潮的发展演变所起的作用,在叙事研究、文体研究、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开展理论探讨。出版《中国美学初步》、《意境探微》等专著,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现代大众小说:新旧小说的流变与整合》等论文。本学科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谭佛雏(佛雏)先生有关文学理论以及王国维诗学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近期本研究方向的建设卓有成效,博士生导师姚文放教授的文艺社会学研究、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基础研究,博士生导师佴荣本教授的文艺美学范畴、文学史论研究,古风教授的中国文艺学研究,陈学广博士的文学语言学研究等跻身于学术前沿且各具个性。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扬州大学重点学科。著名词曲学家任中敏(半塘)先生是该学位点的开创人。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论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有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本学科目前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等方向上卓有建树,形成特色。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方向由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他以《敦煌歌辞总编》、《唐戏弄》、《唐声诗》等巨著为代表的词曲学研究和敦煌文学研究拥有学术经典的地位。前辈学者徐沁君先生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全元散曲补校》,谢伯阳先生的《全明散曲》、《全清散曲》等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居领先水平。数代学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的学术进展。本研究方向以研究自古以来流传在民间的各种通俗文学形态为主,包括小说、戏曲、诗词、变文、俗讲、宝卷等,取一条与高雅文学、精英文学研究不同的路径,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博士生导师董国炎教授的论著着意将通俗文学与士大夫文学相区别,显示与主流文学史、小说史的体系性差别;博士生导师许建中教授、黄强教授、汪俊教授、陆永峰博士等在戏曲研究、诗词研究、讲唱文学研究、宝卷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近年来出版《明清小说思潮》、《明代小说》、《施耐庵与水浒》、《明清传奇结构研究》、《李渔研究》、《词学散步》、《两宋之交诗歌研究》、《敦煌变文研究》、《中国宝卷研究论集》、《中国宝卷总目》、《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等著作,以及一批高质量的论文。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扬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清代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而任中敏(半塘)先生的词曲学研究和敦煌文学研究原本就富于学术史研究的内涵。本方向人员从当代视角出发,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着重研究学术史、思想史、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的关系,深入探讨推动文学演变、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近代经学史》、《六朝经学与玄学》、《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嘉定钱大昕全集》、《刘熙载全集》等著作,现承担《汪中全集》、《嘉定王鸣盛全集》校点等项目。特别是承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清史·朴学志》的编纂工作,获科研经费55万元。博士生导师田汉云教授在经学史研究方面跻身于学科前沿,博士生导师王永平教授、陈文和副教授等在学术文化与文学之关系研究方面各有建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于1984年建成硕士点,扬州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培养出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诸如丁帆、汪晖、吴义勤、杨剑龙等,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学者、教授,或国内现当代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和骨干。有的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青年作家毕飞宇、祁智等,毕飞宇的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近期又以中篇小说《玉米》和吴义勤的当代文学评论一同获得鲁迅文学奖。本学科的开创人曾华鹏先生,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望与影响,他从长篇论文《郁达夫论》开始的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奠定了本学科的学术基础。本学科成员保持并发展了这一学科优势和特色,近期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流变与整合》、《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运动》、《20世纪散文观念与名家论》、《散文审美与解读》等专著,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期刊发表《在历史与个人之间:王安忆的“众生话语”》、《〈花腔〉:现代知识氛围中的小说体裁建构》、《从〈离婚〉看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老舍小说融中西诗学的实践》、《五四后周作人文艺思想之转变》、《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等学术论文。另外,还编著多部高质量、有影响的现当代文学教材。这些成果的特点是,注重作家自己阐述的创作宗旨,未曾专门阐述的则通过作品的细读进行发明,由此而注重在细读的微观研究中彰显作家的诗学践行,实现与诗学建构的宏大目标紧密联系的理论追求,形成了新的研究格局与进路。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叙事诗学的现代整合》(99BZW026),江苏省十五规划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语境中的虚构方法研究》(04SJD750025)、《现代白话语言与文学叙事互动关系研究》(A0108072)等。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本学科有着一支实力强劲、结构合理、颇具潜质的学科梯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博士生导师徐德明教授在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与作家的诗学追求之间寻求和确立其诗学价值的工作具有开拓意义;刘小中教授对于现代作家的文艺观念与现代文学思潮与运动、文论史之关系的研究独具特色;吴周文教授从散文作家作品的研究扩展到散文文体和审美风格的研究;陈军博士致力于对现代剧作家、戏剧文本、导表演以及剧场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特征。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 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一是先秦专书语言研究,包括今文《尚书》语言研究、《墨经》的语言与逻辑研究、《方言》、《尔雅》及其注家的研究等,通过今文《尚书》专书语言的研究及与之相关的甲骨文、金文、《史记》、《说文》等语言的纵向对比研究,辅以考古发现的最新材料的研究,探究今文《尚书》的语言特点。二是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基于当代和断代汉语语料库的汉语语法、修辞研究,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词的语法属性、词语的更替、相关句法语用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的历时发展过程。三是汉字学研究,包括说文学、汉字的结构与发展研究、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及中日整理规范汉字比较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系统梳理探讨东汉以来《说文》研究的发展源流,结合语言认知和语言比较,对汉语字族、词族等字词类群进行新的诠释,以汉字结体义理为基础研究汉字的规范化问题。本研究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5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博士生导师钱宗武教授的先秦专书语言研究特别是今文《尚书》语言研究视野广阔、成果丰硕,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张其昀教授的汉字流变研究特别是“说文学”研究探源发流、史论相生,获得学界赞誉;张亚军博士的汉语语法研究角度新颖、手段先进,得到学界的好评;于广元副教授的汉语修辞格发展史研究,纵考古今之变化,横辨机理之异同,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近年来出版了《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今古文尚书全译》、《汉语论丛》、《“说文学”源流考略》、《汉字学纲要》、《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汉语修辞格发展史》、《现代汉语同素词》等十余部专著,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不少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语言文字学资料信息》等复印、摘载,获多项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文《尚书》词汇研究”(02BYY027)和部省级项目10余项。 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 ,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二个方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备博士学位8人,学术梯队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中国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具有深厚学术渊源和较高学术地位。任半塘先生开创了现代散曲学研究的基础,徐沁君先生、谢伯阳先生的工作在相关领域中居领先水平。本方向教师在此基础上勤奋工作,在戏曲史、小说史、诗歌史等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经学文献整理及研究是本学科的特色方向。本方向教师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中国古代经学史、清代扬州学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在《文学遗产》、《文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学术专著34部。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本学科设有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两个研究方向。现有教师5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学科带头人肖淑芬教授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有厚重的成果。本学科的梯队成员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外国文学史》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等院校二类优秀课程;梯队成员在最近五年间共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4部,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应该有张表啊

  • 索引序列
  • 扬州大学期刊榜单查询
  • 扬州大学期刊榜单
  •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榜单名单查询
  •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榜单查询
  • 扬州大学期刊榜人文社科2018名单查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