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30

为何不信2013
首页 > 论文问答 > 唐代文学的论文2000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珠宝理财

已采纳
【今天来看,发现468915767,把我的答案跟楼上的答案复制再粘贴。无语!!!!本人发表回答早于此人,因添加这一句话排其后面。特此说明。】 知道你有没有交作业,如果已经交了,以下的资料也不算浪费,因为既然是中文系或选修中文系的课,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作业。本人也是中文系毕业,《太平广记》已经读过,并写过类似的读后感,提供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另外提示一下,《太平广记》作为古代的小说全集,虽是古文所写,但并不晦涩难懂,无聊的时候作为消遣读一下也是件有趣的事,先秦汉魏的志怪,唐传奇等等大都被搜集其中,是中文系,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系学生应该要读的一本书。 1,书名:太平广记 作者: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时间:1962年9月。 2,概述: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馀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 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於本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太平广记》引书较广,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录,失传的书可据以辑集,有传本的书也可据其异文互校。书中引文比较完整,不象其他类书引文多加删节。分类较细,也便於按题材索检资料,因而对校辑、研究古代小说极有价值。鲁迅曾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於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破〈唐人说荟〉》)他辑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也充分利用了此书。 3,读后感想:《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太平广记》的编者把神仙、道术放在异僧、释证等类的前面,显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为小说,宣扬佛法灵验和因果报应的故事虽然可以诱惑一部分读者,但艺术性实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说里往往讲仙女下凡,又有灵丹度世,还有许多神奇灵异的变化,更能眩人耳目。当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一般带有消极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传,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唐代小说的代表作,还应该数那些写人间现实生活的作品写得最好,如完全不带有神怪成分的《柳氏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写作方法更接近于现实主义的道路。 中国的小说成熟于唐代。唐代小说的绝大部分收集在《太平广记》里,明清人编印的唐代小说集却往往是改头换面的伪书,所以鲁迅指点读者看唐人小说还是要看《太平广记》。当然,《太平广记》里收的不只是唐代作品,还有不少是汉魏六朝的作品。其中单篇流传的唐代传奇大多已经收入了新的选本,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编的《唐人小说》等书,比较容易见到。但不少已经散失的小说集还很少有经过认真整理的版本,我们要了解宋代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全貌,也只能通读《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对后来的文学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宋代以后,话本、曲艺、戏剧的编者,都从《太平广记》里选取素材,把许多著名故事加以改编。例如演张生、崔莺莺故事的《西厢记》,有各种不同的剧本,这个故事差不多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是最早保存在《太平广记》里的它的素材《莺莺传》,却很少人知道。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宝藏,很值得阅读。但它到底是古代的作品,文字障碍很多,还不便于向广大读者推荐。现在高光、王小克、汪阳等同志发愿为年轻一代的读者扫除障碍,架设桥梁,费了很大工夫,把全书译为现代汉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173 评论

Pistachio陆

《宋诗史》,53万字,重庆出版社1992年出版《唐诗史》(上、下卷),95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唐诗体派论》,5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出版《杜甫论的新构想》(日文版),50万字,日本研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31万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古史诗针注析》,12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杜甫律诗揽胜》,18万字,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杜诗学通论》,35万字,台湾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出版。《唐诗精品集》,77万字,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民族心灵的绝唱》,20万字,团结出版社1998年出版。《宋诗:以新变再造辉煌》,22万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理学文艺史纲》,104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理学与中国近古诗潮》,25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出版。《元稹与崔莺莺合传》,16万字,中华书局即将出版。《中国古代山水诗》,25万字,天地出版社即将出版。 《论〈瀛奎律髓〉与江西诗派》,载《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论吴见思〈杜诗论文〉的特色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载香港《抖擞》第51期,1982年9月出版。《论宋学对杜诗的曲解和误解》,载《文学评论丛刊》第2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沈德潜“温柔敦厚”说辨》,载《文史哲》1985年第1期。《杜甫以文为诗论》,载《学术月刊》1983年第11期。《论戴名世在桐城派中的地位》,载《江淮论坛》1984年第2期。《宋代杜诗辑注源流述略》,载《文献》1986年第2期。《〈杜甫研究〉得失探》,载《学术月刊》1986年第1期。《桐城派杜诗学概略》,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杜诗学大势鸟瞰》,载《光明日报》1986年8月12日“文学遗产”第712期。《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与构想》,载《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纪念创刊30周年专号”。《戴名世与桐城诗派》,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古典诗论总结期的透视与概观》,载《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论整体美思想初探》,载《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明清杜诗学概观》,载《文学遗产》1988年第6期。《江西诗派杜诗学发微》,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7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黄庭坚诗影响成因论》,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论杨万里与南宋诗风》,载《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宋学中的杜诗论》(日文,加滕国安译),载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24卷第1号,1991年9月出版。《江西诗派杜诗论(上)》(日文,加滕国安译),载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25卷第2号,1993年2月出版。《江西诗派杜诗论(下)》(日文,加滕国安译),载日本《爱媛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26卷第1号,1993年10月出版。《唐前期宫廷诗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载《文学评论》1995年第2期。《论“四杰”与唐诗体式规范》,载《学术研究》1995年第2期。《从欧阳修诗看宋诗的兴盛及其特征的形成》,载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号,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3月出版。《唐诗体派论》,载《文学遗产》1995年第3期。《中国古代哲理诗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态》,载《学术月刊》1995年12期。《宗经与辨体——四杰文学思想二重特性与唐前期诗史演进》,载《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宋诗特征论》,载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2辑,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9月出版。《论唐末社会心理与诗风走向》,载《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中国古代哲理诗三阶段特征及发展轨迹》,载《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文化与心理坐标上的王维诗》(上),载《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文化与心理坐标上的王维诗》(下),载《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宋明理学的性质及其演变》,载《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理学弛张与文学盛衰》,载《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理学演化与宋金元文学思潮变迁》,载《求索》1999年第6期。《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载《人文杂志》1999年第6期。《论理学与宋代诗学中的情理关系》,载《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1期。《论理学与宋代词学观念》,载《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王学分化与明代文学思潮》,载《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对中国文化本质的探寻》,载《人民日报》2000年4月8日。《论理学文化观念与宋代诗学》,载《学术月刊》2000年第6期。《论理学与宋代古文的兴盛》,载《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论宋代理学家的古文创作》,载《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论宋明理学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载《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论理学极盛与宋诗中兴的关联》,载《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文学史学: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载《社会科学》(上海)2000年第11期。《论南宋理学分化与宋调变异式微》,载《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6期。《论陈子昂人生心态与诗风演变》,载《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论晚唐诗歌唯美倾向的心理内涵与文化渊源》,载《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中国诗学主潮:古代文人诗的形成过程》,载《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盛唐诗繁荣的人学视野》,载《中州学刊》2002年第2期。《论韩孟诗派的组合条件及其文化史意义》,载《齐鲁学刊》2002年第3期。《沈宋体形式与内涵新论》,载《江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3期。《从理学孕生过程看宋调的确立》,载《文史哲》2002年第5期。《论孟浩然的文化性格与诗艺结构》,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论唐诗发展与赋体的内在关联》,载《文史知识》2002年第11期。《理学宋诗同构论》,载《儒家文化》(新加坡)第2期(2003年1月)。《崔莺莺家世及行踪辨正》,载《光明日报》2003年6月25日《文学遗产》专版。《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的性质、特征与意义》,载《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论张王乐府与唐中期诗学思潮转向》,载《华侨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论理学与唐宋古文主流体系建构》,载《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社会、心理与传统的文化整合——论宋代理学与文学的联结基础》,载《齐鲁学刊》2005年第4期。《论陈子昂的风雅观》,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2日《文学遗产》专版。《论宋诗兴盛与理学文化思潮》,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文化转型时代的思想革新与文风变迁——论元和诗变与元和体》,载《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国学”的定位与文化选择的“度”》,载《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论宋诗的宗派意识》,载《人文杂志》2008年第6期。《也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唐圭璋〈梦桐词〉品读》,载《词学》第2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载《江淮论坛》2011年第4期。《中国古代身体观念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意义》,载《江淮论坛》2012年第3期。

248 评论

微微姐22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288 评论

明明威武

书名:东周列国志(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大字本)作者:冯梦龙(明)蔡元放(清)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1月 内容概述:作品描写了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3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所有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读后感想:这个帮不了了。我还没看完。

176 评论

杭州lili

太多了,网上搜吧。。。。。

304 评论

旧在现在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剧作见于著录的有十八种,今存八种: 《倩女离魂》、《王粲登楼》、《㑇梅香》、《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智勇定齐》、《伊尹耕莘》、《老君堂》。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此剧据唐人陈玄佑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写王文举与张倩女原系“指腹为婚”,但张母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被迫上京应试,倩女忧念成疾,灵魂离开躯体去追赶王文举,与之相伴多年。王文举中状元后,携倩女魂归至张家,离魂与病卧之身重合为一,遂欢宴成亲。 《离魂记》本是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郑光祖巧妙地利用故事原有的情节,从两方面写出旧时代女子在礼教扼制下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倩女的离魂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也为了防备对方登第后另娶高门,大胆私奔,追赶情人;在受到王文举所谓“有玷风化”的指责时,她以“我本真情”为对抗的理由,坚决不肯回家。离魂代表了妇女们内在的欲望和情感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倩女的身躯辗转病床,苦苦煎熬,寸步难行;当王文举寄信到张家,说要和妻子(即倩女魂)一同回来时,病中的倩女之身并不知内中真情,以为他另有婚娶,不由得悲恸欲绝,这一个倩女形象反映了妇女们在婚姻方面受抑制、受摧残而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所以,这一剧作不仅情节离奇,而且在离奇的情节中表现了较为深刻的内涵。在根本上,它指出了人的天然情感的不可抑制,正如倩女所唱的“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伸张了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 在艺术描写方面,《倩女离魂》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笔墨细腻但并不感纤巧,文词精美却不显雕琢。第二折写离魂月夜追赶王文举的情景,曲词和宾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倩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赶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尤其是写离魂追到江边的几支曲,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其中的《小桃红》为例: 我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唬的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是响当当鸣榔板捕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听沉罢,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把诗词的意境同剧中人物的心情结合起来,用了活脱语言写出,清丽而流动。第三折写倩女卧病相思,自怜自叹的曲子《普天乐》,柔情婉转,哀怨动人: 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东风燕子楼西。抛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倩女离魂》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受到《西厢记》的启发,而又对《牡丹亭》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两大名剧之间,它似乎有一种过渡的作用。 郑光祖的《㑇梅香》是一部模仿《西厢记》的爱情剧,虚构裴度之女裴小蛮与白居易之弟白敏中的恋爱关系,也有个老夫人从中阻碍,又有个婢女樊素传书递简。在戏剧结构方面缺乏创意,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但有些细节写得颇为生动有趣,曲词也很为人称赏。《王粲登楼》根据王粲《登楼赋》而作,剧情结构不怎么高明,但写王粲登楼时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的曲辞,渗透了元代文人的内心感受,境界高远,情调激越,抒情色彩浓郁,显示了作者很高的文学才华,如其中的一支《普天乐》: 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气呵做了江风淅淅,愁呵做了江声沥沥,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郑光祖杂剧在曲词方面显示了不凡的功力。后人论元曲,或因此将他置于关、白、马之上,这虽然不合理,但说明他在元曲中的地位确实是很重要的。 书房一窗阳光,煮了茶,随手抽出一本书,竟是鲁迅先生编辑之《唐宋传奇集》。惭愧,心下暗叫,不知在书架上藏了多久,沾染了一层薄尘。记得是多年前购得,如获珍宝般捧回,翻了几遍,怎地又冷落了它。不禁怀疑自己,莫非我亦是无情人,于书本也偏爱新颜色。 于是轻轻拭去薄尘,慢慢坐下,一页页细细读开—— 唐宋传奇者,笔记神怪、玄奇、侠义、风尘之事,是唐宋人谴笔墨之余兴而作,正合我闲散寻奇的心意。虽是市俗之文,却对后世小说与戏剧有着深远影响。如《西厢记》源自元稹《莺莺传》;《长生殿》源自陈鸿《长恨歌传》;《倩女离魂》源自《离魂记》;或是家喻户晓的“破镜重圆”,“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或是那些熟悉的名字:李娃,红拂,霍小玉,飞烟,莺莺。个中悲欢离合令人莞然、恻然、凄然、冷然、决然……更有珠玉之诗词散落其中,讲叙人情世态,论述人生哲理,警世醒世,读来甚是畅快淋漓。我旋读旋记录,作一回精神的享受。 先说神怪故事,我觉最奇妙莫过《古镜记》《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古镜记》讲述一面神奇的宝镜,如何传入人间,随主人一一经历了十余事,或降伏妖精怪异,或治并病救人,或辟江引路,真是缭绕多姿,精彩入胜。“天下宝物,必不久居人间”,果数月后宝镜消失。读毕,不禁浮想翩翩,若我得宝镜,又不知将经历如何非凡神异。 而《南柯太守记》与《枕中记》虽文笔不同,而个中意义无大差别。《南柯太守记》中的淳于棼醉了酒,梦见槐安国国王邀请,一步步做了高官,当南柯郡城太守,娶公主,豪贵之极然后又逐渐衰败,梦回现实,醒来不过一刻光景而已。《枕中记》中的书生在旅店遇到一道人,书生谓“建树功勋,享有名望方是人生快事”,于是道人给他一枕睡下,梦中果然经历了荣华富贵,鼎盛名望。书生醒来,旅店里煮的黄粱米饭尚未熟。两则故事如同寓言,人生不过数载光阴,荣华富贵一如过眼烟云,诸事皆空,恍然如梦。 另有《画琵琶》,一个书生随手画一面琵琶,村民误以为是神灵,纷纷膜拜。书生觉得好笑,又将琵琶擦去,民众生活一切照常。 还有《京都儒生》,一书生为表现大胆,去传说中闹鬼的房子呆了一晚,黑暗中误将驴子、飞鸟当作鬼怪,举着剑乱砍一气。天亮众人来瞧,都哈哈大笑。这二则故事我也喜欢,皆是“本来无一物,偏作心中想”,许多心魔都是人的疑心所作,无由臆想。 最爱读便是风尘情义之事。其中既有薄幸,无情,痴心,仇怨,亦有慷慨,有情、重义,美满。 先说风尘女子的情痴。《霍小玉传》中幽艳绝伦的霍小玉,跟门第清高华贵的李益相好。叫我感动的是,小玉自知难与李益匹配,流泪道:“妾今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距你三十而娶还有八年。我愿一生欢爱,都尽享完,然后你去与名门望族结秦晋之好,我当抛弃人世,也算满足了。”难得一介娼女,如此情真意恳! 然李益虽发誓厚待小玉,却最终负心忘义,叫她空等空欢喜一场。小玉含恨死后,化作厉鬼,扰乱李益生活。恻然一叹,史上男子如何薄幸无情,女子如何痴情命苦。 古事阅的多了,发现尤其书生最是薄幸不可担待。读元稹之《莺莺传》,由喜到悲,凄婉动人的描写了莺莺与张生相见、相悦、相欢,而以张生的“始乱终弃”作结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可怜莺莺,赠张生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大胆红娘牵线促成好事,张生最后却违背誓言,情意断绝。一年后,莺莺嫁与他人,张生亦娶妻。莺莺诗赠张生曰:“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情,怜取眼前人”。字字恳切,莺莺何等幽婉深情,张生却对旁人道:当初是与她淫乱,不过我现在已改正了。 读至此不由一怒,薄幸人嘴脸,竟堂而皇之,将自己的始乱终弃美化成亡羊补牢,实在可恨可鄙! 后王实甫作《西厢记》,结局是大欢喜,总算舒了口气,觉得张生顺眼了,又为机智的红娘拍手称赞。 更爱风尘间有重情识意的奇女子,慷慨勇义,操情高尚。如白行简作《李娃传》,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资财耗尽后,被鸨母设计逐出,流浪街头,后沦为乞丐,风雪之时为李娃所救,二人同居。在李娃的护理和勉励下,荥阳生身体恢复,发愤读书,终于登第为官,李娃道:“我愿回去侍奉姥姥,您也该门当户对,选择良缘,我从此离开你吧。”荥阳生与父感动不已,遂婚允李娃。此事传闻至皇帝,深感李娃品德,封为汧国夫人。 读完甚是畅快愉悦,李娃身贱心高,品行高洁,荥阳生也知恩感德,不离不弃,最终欢喜美满,名留书章。 最令人悲恻扼腕,击节长叹,只绝代佳人李师师了。读《李师师传》,她初见微服私访的宋徽宗时,只冰冷地不理,自顾取琴来,奏了一曲《平沙落雁》。谁想这位帝王是个文艺天才,精通音律,竟于琴声中听觉她卓而不群的情操。一帝一姬渐成知交,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徜徉在艺术的浪漫中。后金兵攻破汴梁,金将军素闻师师艳名,将她抓来。师师愤怒斥责:“我本娼女,受皇上恩爱,如今山河破毁,只求一死!” 便从头上拔下金簪刺进咽喉,没有刺死,又把金簪折断吞下去,才气绝而亡。囚在五国城里的徽宗听闻师师死难,老泪纵横。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此话出自男子之口,不可一概而论。 试想,孱弱的宋朝,连皇帝太后都要向金人俯首,一介娼家弱女,却视死如归,宁死不失大节,怎能不叫后人赞赏称道,并作传奇纪念呢! 先前读了太多伤痛之事,我倒是满心喜欢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相恋故事而“风华悲壮”(汤显祖评语),别具特色。其中男主角柳毅的形象最为丰满,性格豪侠刚烈,当他于泾阳邂逅远嫁异地、被逼牧羊的洞庭龙女,得知她的悲惨遭遇后,顿时“气血俱动”,毅然为之千里传书。当钱塘君将龙女救归洞庭、威令柳毅娶她时,柳毅昂然不屈,严辞拒绝。其自尊自重的凛然正气,赢得了龙王的敬佩,并在几经曲折后,最终与龙女成婚。这里的柳毅,勇敢,重义,自尊,正直,是最美好的男子形象;龙女,美丽,善良,诚实,守义,是最美好的女子形象。他们不怕苦难,意志坚定,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相比之下,莺莺、小玉显得过于懦弱无力,张生、李益更是自私无情。于是越发喜爱着柳毅和龙女,念念不忘。 《传奇》中还有报恩主人的奇女子红线,机智多谋,多次救主人于危难之际; 因爱生病,病中离魂,与爱人相好的倩娘,终以二人真挚之爱感动家长,成全了美满姻缘; 慧眼识英雄的红拂; 武夫之妾步飞烟,因与书生偷情被发觉,武夫怒极鞭笞,她只紧咬牙不说,保全书生的清誉,被活活打死; 无双与王仙客历尽磨难终成眷属; 谢小娥隐姓埋名为父兄报仇……一番番热闹场面中,窥见人生之悲欢离合,美满缺憾,爱恨情筹仇,生死交错。 读完一番《唐宋传奇集》,如突开了冷眼般地清醒宁静,浮生过往匆匆,无论或平淡无奇,或曲折跌荡,或如日中天,或偃旗息鼓,总应怀着一颗平常心,从容宽大地看待人事,于热闹中保持一份警醒,于清冷中存留一份热心。我想,这或许是前人智者致力于编辑诸多警世故事的用心吧。

2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代文学的论文2000字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周德

    长颈鹿之迷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6
  • 唐宋文学论文2000字

    诗酒情——唐诗中的酒文化诗,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诗中情也尽化酒中。历数之当以魏晋、唐宋为最。诗中有诗仙、诗圣、诗丐、诗魔,酒中也

    快乐的森蝶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唐宋文化论文2000字

    康震老师:  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学意义  ——兼论李白生命价值观的对立统一    周振甫-----【谈谈以禅喻诗】    【宋词中的元宵「情」境】  李中国 

    小吃客C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7
  • 唐代文学的论文

    《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

    和平海棠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6
  • 隋唐五代论文1000字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形成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

    刘聪1988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