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9

坚强的T123
首页 > 论文问答 > 妈祖文化研究现状论文题目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Bin啊啊

已采纳
到网上去下嘛,应该多得很: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工作总结站:
326 评论

天权STAR

妈祖文化的研究始于宋代,至今千余年。宋代学者对妈祖的文字叙述较多,如莆籍状元黄公度在《题顺济庙》一诗(1151年)中写道:“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作者用诗的形式,既道出了妈祖的传说与故事,又点出了妈祖的文化背景;既指出了妈祖的护国佑民宗旨,又描写了妈祖民俗活动;既总结了妈祖文化传播的历史,又点明了妈祖是护佑海上航行的海神。黄公度对妈祖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概括,观此后数百年,无人能出其右。元代黄渊,明代学者黄仲元,清代学者全祖望、赵翼等也对妈祖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时期,国外也有学者对妈祖文化进行了研究,如1842年新加坡传教士尚德撰写的《妈祖婆生日之论》等。1916年我国学者蜇庵撰写《台湾妈祖庙游记及天妃考略》,1929年顾颉刚等学者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此后,因各种原因,对妈祖文化的研究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学者掀起了研究妈祖文化的热潮,著作颇丰,涌现出张珣、林美容、蔡相煇等对妈祖文化研究颇有造诣的学者,同时台湾各大学、研究所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大量出现,总之,妈祖信仰在台湾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1985年台湾妈祖信众首次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香朝拜,成为当时轰动的事件,此事件也推动了大陆学者对妈祖文化的研究,1986年以后海峡两岸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妈祖文化的著作一千三百多部,论文达数千篇,文字达数千万字。日本的妈祖文化研究已有百年之久,涌现出了大批的研究者与成果,诸如日本研究妈祖文化的先驱者伊能嘉矩于1918年撰写的《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等论文陆续发表,此后有诸多的日本学者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妈祖研究的论文与著作,尤其是华裔日本学者李献璋的论著《妈祖信仰的研究》,对推动妈祖文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界认为这是近代第一本“妈祖研究”的专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缅甸、荷兰等国家的学者也相继发表论文。历数妈祖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妈祖文化的内涵、精神等方面。1987年在莆田召开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师大林文金教授首提“妈祖文化”,2013年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妈祖学概论》,对妈祖文化的概念作了初步的界定:“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建筑、文献、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军事、外交、航海、移民等众多的领域。”并提出了“妈祖学”的概念,《妈祖学概论》一书获得2016年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意味着“妈祖学”学科的创立受到学术理论界的肯定。妈祖文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但这个体系真正提出并具体化的时间并不长,这与妈祖文化千百年的历史不相符,也与近年来妈祖文化研究的大量成果不相符,还需要随着研究的发展,进一步的完善,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新的突破。妈祖文献的整理是研究妈祖文化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妈祖文化资料库建设。妈祖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片言只语,更谈不上思想体系,然而,妈祖文化经过千百年来集体记忆、集体塑造,实际上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虽然妈祖文化不像其他传统文化,有自己比较固定而流传有序的典籍,不过由于妈祖信仰的强大生命力,妈祖文化不仅流传上千年,而且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因之,要加强流传文献的整理,诸如注重田野调查与民间收藏的收集与整理。大量的音乐艺术、口头传说与故事,民俗艺术、民间的祭祀仪式,妈祖宫庙的建筑、艺术装饰、绘画等非物质文化的文献资料等等,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档案整理方法加以收集与保存。妈祖文化是活态文化,纵观妈祖文化千余年的发展史,她总是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今,妈祖文化的研究要朝着科学化、理论化、学科化、时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加强妈祖文化的研究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妈祖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集成文化,这些都是妈祖文化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妈祖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符合了中国哲学的核心——和,纵观妈祖文化千百年来的发展,人们把古代圣贤的美德集中于妈祖一身,可以说,妈祖文化是人类集体记忆与塑造的结晶,妈祖的精神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并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供文化支撑,有着深入研究的必要。其次,要加强研究如何发挥妈祖文化在推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先行的作用。妈祖文化源于海丝,属于世界。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实质上是人类历史上文明互鉴、沟通对话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见证者。通过妈祖文化的研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思想,并从中研究出对建设当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借鉴与启示,提供文化相融、人心相通的思路与对策,让其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再次,还应加强研究妈祖文化在国家治理、对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文化认同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地开发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妈祖文化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妈祖文化的跨国度、跨文化、跨文明,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与各国文化相融、互鉴提供鲜活的样板。妈祖文化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落地、生根,对她的研究不仅仅要从中国的文化视角出发,也要吸引海外学者的力量共同进行跨文化研究,共同探讨妈祖文化国际化的渊源所在及所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根据。

352 评论

童鞋哈哈

妈祖汉族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妈祖故里的学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先后举办了五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厦门、宁德等地方也举办过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在澳门出版了《澳门妈祖论文集》;在台湾出版了《妈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还有《两岸学者论妈祖》、《妈祖信仰》(李露露)、《天后妈祖》(曾昭璇)、《江海女神妈祖》(吴金枣)等对妈祖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也有《妈祖》、《林默娘》、《妈祖传奇故事》、《妈祖的传说》、《中华与妈祖文化》、《湄洲妈祖千年祭》、《妈祖祭拜宴会》等一大批文献资料、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大型画册等。莆田还举办《妈祖信仰源流展》世界最高妈祖圣像在天津落成9月28日,参观者在天津滨海旅游区妈祖文化经贸园观看妈祖圣像安座大典。当日,高3米的妈祖像在天津滨海新区落成。两岸四地上千名妈祖信众、游客当天相聚在渤海之滨,参加了妈祖圣像安座大典。妈祖像坐落于天津滨海旅游区妈祖文化经贸园,采用大理石和钢筋混凝土建造。该文化经贸园由台湾妈祖联谊会发起,台湾大甲镇澜宫财团投资兴建。按照规划,除了建妈祖像外,还将建妈祖庙、妈祖阆苑、禅居会馆、津台文化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民艺大街、商贸大楼和台湾美食广场等。妈祖文化的神格内容涉及神话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海洋学、建筑学、考古学、版本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同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与道教、佛教、儒学等文化有机地结合,汲取其 精华,兼收并蓄,逐步形成独特的妈祖文化体系。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政权后,他的身边总有位华山道士张持的身影。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把君权与神权结合起来,崇道风气越演越神化,宋太祖惧怕天下人对他得皇位而不服,编造所谓“一担两天子”的神话故事。而妈祖短暂的一生也正处在这样充满道气的时代,由此造就了妈祖其生前死后不少浓厚的道教色彩。妈祖在世时,身为女巫,实际上是与宋代道教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广为流传的“窥井得符”、“灵符回生”故事,尤其是神人授予的铜符,从此妈祖神通广大,奔波海上,法力玄通,人称“神女”。这是典型的由巫得道而成仙的道教神话故事。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云:“独为女神人壮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元祐丙寅岁、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莫知为何祥。”从中可知,自元祐丙寅(1086)妈祖汉族民间信仰形成开始,至宣和五年(1123)“赐庙额曰顺济”,表明仅仅过了三十七年官方就对妈祖信仰的首肯认可。宋徽宗本身自称为“教主道君皇帝”。他对妈祖首次封号,起因于北宋末高丽国王俣病死,其子继位,派使者来宋告哀。“宣和四年,俣卒。初,高丽俗兄终弟及,至是诸弟争位,其相李资深立俣子楷,来告哀。诏给事中路允迪、中书舍人傅墨卿等尉。”(《宋史》卷四八七)路允迪在途中遇险被妈祖显灵得救,才得以平安到达高丽。他回国后将妈祖显灵护佑一事上奏朝廷,宋徽宗赐匾“顺济”于莆田圣墩庙,开了官方妈祖信仰之先河,无疑对汉族民间信仰起了巨大的推动。由于朝廷对妈祖的首肯,妈祖神话中带有道教色彩愈加浓厚,如明代《三教搜神大全·天妃娘娘》把妈祖列入道教诸神之中,在妈祖“俨然端坐而逝”后,“见其舆从侍女,拟西王母云。”把妈祖的舆从车仗,直接与道教尊神西王母相提并论。明代《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又把妈祖说为“北斗降身,三界显迹,巨海通灵,神通变化”,这些著作把汉族民间信仰的妈祖逐渐纳入庞杂多端的神仙谱系,提高妈祖信仰的深信度。总之,妈祖信仰之所以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完全与宋代崇奉道教有关,这是因为道教与汉族民间信仰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神仙谱系中不少来源于汉族民间信仰。而妈祖传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神话,其信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与道教有密切关系,她汲取了道教文化中的精华,逐步形成独特的妈祖文化体系。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蒙古贵族长期崇奉藏传佛教,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便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之后元代诸帝出于统治需要,对佛教崇奉至极。而出于漕运海运保泰的需要,对妈祖也是崇奉有加。甚至水旱之灾,也离不开妈祖的庇佑。特别是元代“修佛事”的记录比比皆是。如《元史》载:“至治元年(1321)春正月丁丑,修佛事于文德殿。”元黄渊《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记载:“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处子也。泉南、楚越、淮浙、川峡、海岛,在奉尝,即普陀大士之千亿化身也。”将妈祖第一次赋予佛教中观音之角色。《元史》卷云十五《河渠志》:“文宗天历元年(1328)十一月,都水庸田司言:‘八月十日至十九日,正当大汛,潮势不高,风平水稳。十四日,祈请天妃入庙,自本州岳庙乘海北护岸鳞鳞相接。”由于元代这种兼容并重的宗教政策,为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造就了机缘。明代《三教搜神大全》中《天妃娘娘》中就有不少佛典故事。如:“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免(娩)身,得妃……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襁褓中见诸神像,又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观音经。”汉族民间中也有传说妈祖母亲梦中吃了南海观音的“优钵花”而怀孕。观音本是佛国菩萨之首,原名观世音,唐时因避讳李世民的“世”字而称观音。“观世音”之意,是说尘间的芸芸众生在危险之时,观音会普渡众生的幸福。妈祖也是如此,“元朝,每岁漕运经涉海洋,当惊风怒涛,仓卒无措之庥,楫上柂师叫号灵妃,廷颈俟命,忽桅樯之颠有绛炬木妻集,则神至而无虞矣”(明卢熊《灵慈宫》)。这些故事与观音救人的故事极为相似。《七修夹稿》中云:“舟将覆矣,举船大呼天妃,但见火光烛船,船即少宁,明日有粉蝶绕舟飞,不去。黄雀立柁楼食米,顷刻风又作,舟行如飞,彻晓至闽,午后入定海也,神实不可掩也。”类似故事太多,大都说明妈祖显灵先兆的出现有“红灯”、“红火”、“神鸟”、“黄雀”、“粉蝶”等等,这些都与观音显身大有相似。难怪有人称妈祖为“南海女神”。以上这些包蕴着佛教文化的妈祖传说,大都出于元代及以后的明清时代。也就是说妈祖文化随着元代漕运发展一百多年后才逐渐形成的。说到“忠”,自然离不开“孝”。“孝”是儒家伦理的集中表现。《天后圣母幽明普度真经》也提到“子臣弟友、忠孝节义”思想。文中有“为子尽孝,为弟尽悌,行动天地,德通神明,善之至也”,认为只有孝敬双亲,尊敬长辈,爱老扶幼、矜孤恤寡,谦良恭让,才算达到道德的标准。在妈祖传说中,“伏机救父”的故事,也正是突出“孝”德这一主题。在《天上圣母经》中有许多“忠、孝、节、义、信”之内容,如有“孝父母,守伦规”、“一等人,忠烈士,曰成仁,曰成义”,“求忠臣,宜孝子,克孝人”,“三从训,四德备”,“廉说尽,讲节义”、“百善行,孝为先”等等。这些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成为妈祖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40 评论

相关问答

  • 妈祖文化研究现状论文题目大全

    妈祖汉族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妈祖故里的学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先后举办了五次妈祖文化学术研

    肥航哒哒哒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妈祖文化研究现状论文目录图片

    台湾和中国沿海地区很有名

    A+黎明前的黑暗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妈祖文化论文题目

    明白,这个我了解多我能完成

    阿拉丁摸神灯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6
  • 妈祖文化研究杂志

    妈祖文化是对妈祖精神的一种研究传播,妈祖虽然看是一个平凡的古代女子,但是她短暂的一生所作所为却很好的诠释了中华民族大爱无私的最高品德,也是佛禅精神中无我利他的现

    奇异果香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5
  • 妈祖文化研究杂志封面图片大全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尊崇、信仰妈祖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瑰宝之一。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妈祖文化

    今夕访古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