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5

KING纠结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北京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sfenglingbb

已采纳
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1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295 评论

巨匠智能家居

研究对象:人文资源富集区(如历史地段、民族文化区)自然资源富集区(如自然景区、风景园林)联系方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邮 编:100871本硕 1990-1998年 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业博士 1998-2001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业博士后 2001-2003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任教 200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旅游规划与设计》副主编;《地理研究》、《国际城市规划》、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审稿人科研方向理规划、理建筑——地理规划与设计,用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资源富集地段,如人文要素集中的历史地段、民族文化区;自然要素集中的自然景区、风景园林。研究思路地理要素影响和规划设计响应两个角度,分为“数据采集——模拟分析——方案制定——反馈评价”科研课题2010 课题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078003).城市记忆研究及其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中的应用.研究时间1-12.2009 课题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AZH004).地方感研究及其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中的应用.研究时间1-12.2009 课题主持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建筑文化与建筑历史)(编号2009-R4-12).合作单位无锡市园林管理局.城市历史地段的非登录老、旧建筑保护和更新研究.研究时间1-12.2008 课题主持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092016).北京城市记忆规划的理论模型和空间建构.研究时间1-12.2008 课题主持人.江苏省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JS2008JH06).合作单位无锡市园林管理局.城市老、旧建筑(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除外)改造利用研究.研究时间10-12.2006 课题主持人.2006年江苏省软科学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编号BR2006513)、无锡市第七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CRE00601-12).合作单位无锡市园林管理局.基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无锡园林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时间2006-2008.2002 课题主持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民居生态措施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政府研究课题2009 课题主持人.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做大做强西安市旅游业对策研究.研究时间9-11.2009 课题主持人.北京市旅游局科研项目(编号2009-08).北京胡同历史地段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构建研究.研究时间7-11.2008 课题主持人.北京市旅游局科研项目(编号2008-10).北京历史遗产街区活化和解说研究.研究时间7-11.实践课题(2005-)2009 课题主持人.西安浐灞生态区“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委托单位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2008 课题主持人.河南省唐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9.委托单位唐河县旅游局.2008 课题主持人.无锡市惠山古街历史文化街区深度策划方案.委托单位无锡市惠山古镇保护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2008 课题主持人.无锡市惠山古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规划.委托单位无锡市惠山古镇保护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2007 课题主持人.宣武区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规划(竞标第一名).委托单位北京市宣武区政府.2007 课题主持人.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单位海口市龙华区规划建设局.2007 课题主持人.鄂尔多斯哈塔图淖生态农牧养生区详细规划.委托单位鄂尔多斯市巴音孟克集团公司.2006 课题主持人.鄂尔多斯昆都伦川修建性规划.委托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旅游局.2006 课题主持人.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大沟湾修建性规划.委托单位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旅游局.2006 课题主持人.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海口市龙华区规划建设局.2006 课题主持人.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策划.委托单位江苏古运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05 课题主持人.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策划方案.委托单位无锡市园林管理局.2005 课题主持人.北京通州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委托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主要论文汪芳,朱以才.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城市规划,2010,(7):53-61.汪芳,王颖莹,朱震峻.无锡专类园的城市功能研究[J].中国园林,2010,26(6):80-83.殷帆,刘鲁,汪芳*(通讯作者).历史地段保护和更新的原真性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3):76-80.汪芳,刘迪,韩光辉.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更新的“活态博物馆”理念探讨——以临清中洲运河古城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0,25(5):159-162.Leung, X., Wu, B., Wang, F., Xie, Z., Bai, B.Overseas Tourist Movement Patterns in Beijing:The Impact of the Olympic Games.2010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 ( TTRA) annual conference.June 20-22, San Antonio, Texas.汪芳,严琳,吴必虎.城市记忆规划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区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1):71-76,87.汪芳,郁秀峰,严琳.结合自然与文化景观的旅游区建筑设计探讨——以鄂尔多斯昆都伦川旅游区详规为例[J].中国园林,2009,25(11):73-76.汪芳,黄晓辉,俞曦.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10):1267-1277.汪芳,王洁晶,黄潇婷.基于遗产保护的城市线型游憩空间(LRG)评价因子研究.景观设计学,2009(4):60-63.姜明,汪芳.深圳市东部华侨城项目投资收益评估[J].建筑经济,2009(8):37-40.汪芳,严琳,朱震峻.历史地段功能更新中“苑,院,坊”空间形态研究——以无锡惠山古街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09,27(6):133-138.汪芳,刘鲁.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设计思路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9,27(3):207-211.汪芳,俞曦.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评价及“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以无锡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1059-1070.汪芳,郝小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状况评价——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雕窝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8):52-57.汪芳,李文豪,金燕妮.基于遗产保护的城市线型游憩空间(LRG)研究[J].华中建筑,2008(7):170-172.俞曦,汪芳.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谱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2007国际风景园林交流大会.中国园林,2008(4):84-88.汪芳,黄潇婷,杨旸.旅游地建成环境的地方感研究[M]//高介华主编.建筑与文化论集——山水城市学说与中国城市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0-326.汪芳,郝小斐.旅游建筑景观进展研究[M]//吴必虎,宋子千主编.旅游发展与公共管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129-137.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7(12):82-85.汪芳,侯安扬.对旅游区详细规划的探讨[G].《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及专题会议宣读.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汪芳,廉华.线型旅游空间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J].华中建筑,2007(8):108-112.黄晓辉,汪芳,陈丹丹.线型旅游空间的形象认知要素与形象设计探讨——以无锡古运河为例[J].华中建筑,2007(8):113-115,121.汪芳,廉华.线型空间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华中建筑,2007(7):88-91.党宁,汪芳,吴冬青.城市规划的未实施研究——以北京市大栅栏地区为例[J].华中建筑,2007(7):85-87.薛领,汪芳.当代城市演化模型与模拟系统进展[M].中国住区设计研究丛书1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67-71.汪芳.小城镇建设生态技术适宜性的探讨[J].城市规划,2004(2):60-62.汪芳.乡村理想与住宅生长[J].华中建筑,2003(2):56-58.[被EI检索]汪芳.小城镇聚居环境的生态措施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3(5):92-95.汪芳.小城镇聚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外建筑,2003(2):6-10.汪芳.谈乡镇住宅建设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外建筑,2003(1):8-11.汪芳.查尔斯·柯里亚与低收入者住宅设计[M].中国住区设计研究丛书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94-99.汪芳.认识和创造城市绿地[J].华中建筑,2001,19(1):89-91.汪芳.城市形态·人本价值·社会理想—— 凯文·林奇的现实与理想[J].建筑师,2000,(2)(92期):80-88.汪芳.清水砖建筑表现手法分析[J].南方建筑,2000(3):72-76.汪芳.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J].中外建筑,1999(5):40-42.汪碧衡,汪芳.生态学在建筑学中运用的发展脉络[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7(4):108-110.汪芳.浅谈二十——四十年代中国建筑分类[J].南方建筑,1997(3):75-78.汪芳.寻找城市建设的人情环境[J].中外建筑,1997(1):24-25;《建筑与文化论集》第四卷.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汪芳.论居住环境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1):83-86.主要专著汪芳.北京市胡同历史地段旅游产品和业态构建[M]//北京市旅游局编著.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9年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333-434.汪芳.北京历史遗产街区的活化与解说的研究[M]//北京市旅游局编著.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008年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261-299.汪芳,吴惠良,朱震峻,吴必虎编著.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汪芳编著.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之《查尔斯·柯里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主要译著佛瑞德·A·斯迪特编著.汪芳、吴冬青等译.生态设计——建筑·景观·室内·区域可持续设计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汪芳、张翼译.T·R·哈姆扎和杨经文建筑师事务所作品集:生态摩天大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罗伯特·G·赫什伯格著.汪芳、李天骄译.建筑策划与前期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玛丽·古佐夫斯基著.汪芳,李天骄,谢亮蓉译.可持续建筑的自然光运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06 评论

昂昂千里

北京发展历史:从秦朝开始,封建王朝相继更迭,一直到1911年清朝的灭亡,前后共计二千一百多年。在这期间,中国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虽然有过几次迁移,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两个,在前期是长安,在后期就是北京。从十世纪开始,北京在全国中的政治地位,巳经日见重要。首先是辽朝在这里建立了陪都,也就是它的第二政治中心,叫做燕京。相继兴起的金朝,又在这里正式建立都城,改你中都。燕京和中都,都是在古代蓟城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其位置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内的西南部分。另外金朝还曾利用当时城北的一带湖泊,兴建离宫,其中心位置就在今天北京城内北海公园湖泊东岸和靠近东岸的琼岛一带。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元朝相继在这里建都的时侯,又以金朝卿宫的旧址为中心,经过全面规划,创建了一座新城,命名大都。大都城开始兴建后七年,欧洲中世纪有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他对大都城规模的宏伟和布局的严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后来他在《游记》中所极口称赞的汉八里城(Kbanbalig意即大可汗之城)。大都建成后不到百年,元朝灭亡,十五世纪初明朝经过重新设计,又进一步改造了大都城。十六世纪中叶加筑外城,清朝因袭不变。这就是保留到新中国建立前夕的古代北京长期演变的一个简单过程,这个城可以叫做旧北京城。这个旧北京城具有完整的城市规划,它突出的特点,就是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以及建立在中轴线上的封建皇宫紫禁城。紫禁城四周绕以皇城,皇城外面又加筑大城。大城通称内城,因为包筑在它正南一面的还有外城。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从外城永定门(正南门)开始,向北经过正阳门(内城正南门,又称前门)、天安门(皇城南门),穿过紫禁城的正中心,越过人工培筑的景山中峰,最后止于内城北部两座造型稳重的大建筑物:鼓楼和钟楼,全长近八公里。紫禁城中全部宫殿建筑,只有象征封建皇帝权力中心的前朝三大殿和皇帝日常活动的后三殿,才被兴建在这条中轴线上其他建筑,都严格按照对称排列的原则,布置在这条中轴线的左右两侧。不仅如此,就是紫禁城外为封建皇帝祭神的主要庙坛。例如天安门内东西两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官)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永定门内东西两侧的天坛和先农坛,也都一律采取对称的方式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边,这些庙坛都是封建皇帝利用神权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标志。                                                                                 在决定了中轴线上的紫禁城和紫禁城外最主要的庙坛建筑的全部布局之后,才规划了大城以内南北正交的街道系统,从而形成了旧北京城几何图案式的城市平面图。扩展资料:名称由来: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194 评论

爱吃之虎虎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延展着、变化着、丰富着。 城墙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说到文明就总是离不了城墙、青铜器、文字、阶级这几个标志,而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掘无不以城墙遗址为要,可见城墙对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挖壕筑墙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了古代青铜矿冶和铸造的科技进步水平。只有相对高级和相对发达的城墙建筑,才能够保证城市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这才是城墙“文化”最贴切的核心内涵。 城之形制 在我国古代的汉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墙”,另一方面又指“城市”。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的建设来说,大多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城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军事防御。而国都的城墙不仅仅是一种防御工事,而且还是统治中心象征,这就是北京城墙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是北京城墙和其他城市的城墙的最大不同之处。我国历史上的城墙主要以矩形为主,北京城的形状为近似矩形。 说到北京城,原来有4道城墙,在城市的中心,皇宫外面是紫禁城,紫禁城的城墙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所以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墙,虽然它也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只是那文化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了。它的外面围着一圈更大的城墙,叫皇城,皇城的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城墙,此外北京的南边还有外城城墙。 紫禁城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城外有护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叫午门,北面叫神武门,东边的叫东华门,西边的叫西华门。有城就一定有门,否则就只能叫墙而不能叫城墙了。中国对于门的理解和西方人不同,我们常见到的西式建筑,差不多就一大门,其余多是小门,西方文化是开放的,可是建筑却是相对封闭的独立的。中国古代,从院落建筑到城市建筑,总是不厌其烦的大建其门,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封闭,可是建筑却相对开放。 现存的北京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年),它是用砖砌成的城墙,城墙的外面还涂了朱红色,墙的顶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皇城南的大门叫做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又改叫中华门),东侧的叫“东安门”,西侧的叫“西安门”,北边的名“北安门”,清代改叫地安门。 北京从前的内城是在明太祖1370-1419年建造,内城周长约24里,一共有9个城门,老北京话说的“四九城”,就是内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墙和它的九个城门。 外城,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了防止外部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人建议明政府修筑北京外城。嘉靖32年又有给事中朱伯辰上书也建议说应该修。另外我国古代城市本来就有“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模式。于是嘉靖帝下令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财政吃紧,严嵩下来到工地巡视了一番之后,提议先修筑南面城墙,等到以后有钱了再续修其他几面。最后把已经修好的北京南面的城墙,“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工程花费了十个月的时间,北京城就成了”凸“字形。 城之历史 北京古城墙,目前可见到的城墙遗迹,只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远古的城墙已没有了踪影。明代城墙最宏伟、最完整、最坚固。 北京的城墙历史大约起源于商代后期。当时在北京地区有燕和蓟等自然生长的方国。 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后,分封诸侯。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后来燕的实力强大了就把蓟吞并了,并迁都于蓟城。据已发现的燕国文化遗址。其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古城区3部分。从古城的基址可以看出其呈长方形,东西长850米,南北长约600米,城墙厚约4米,以土夯筑而成。城墙分主城墙、内附墙和护城坡3部分。城垣外有沟池环绕。还应当是我们北京最早的城墙了。燕都蓟城成为战国时的名城。 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相传燕昭王即位后筑了黄金台,招聘天下英才。天下的许多人才都跑到燕国来打工,燕国也因此而强盛起来。后来燕昭王派其中的一个叫乐毅的人为上将军,率领大军讨伐齐国,把齐军打的大败。战国末年,秦国派大将王翦领兵攻破燕国,蓟城也跟着被占领。从秦、汉到西晋,蓟城一直都被视为北方的重镇。西汉时汉武帝封其子刘旦为燕王。他在蓟城建有万载宫、明光殿。 金中都时候的城墙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扩建的方式是在原城址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面全部加以扩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金中都是辽南京城的升级版,从此北京的城郭形式就基本上接近于正方形了。 据说为了扩建金中都,建城墙,当时动用了数十万劳动力,对于当时建城情景有这样的描述,“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原州至燕传递,空筐出,实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公元1215年,蒙古军队攻入中都,一把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月,金中都城从此全毁。到元代至明初其遗址还有残留,等到嘉靖时修筑外城以后,这些遗迹几乎全部消失。如今只有凤凰嘴村一带,还能够看到一些断断续续的土岗,那就是金中都城墙的遗痕。 元大都城没有在金中都基础上扩建,金中都毁成那样也没法再扩建了。于是元朝人只好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处另起炉灶修建全新版的新城。新城的形状也是矩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元大都的城垣都是由夯土板筑而成,其中有竖柱和横木用来加固城墙。这样的城墙,遇上雨天很容易被雨水冲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城墙顶部用苇衣和管道防水。全新版的城,用的却是简易版的城墙,难怪明朝的时候非要拆它不可。元大都城一共有十一个门。现在建国门南侧的观象台,就是元大都城东南角楼的旧址。 明朝皇帝决定把现成的元大都拆了,要修建全新正式版的北京城。其面积为62平方公里。它把元大都城的北城墙往里缩了5公里,又把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城门起名叫: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字到现在还在用,只是见不着城门楼了。明1564年,又修筑了包围在南郊外面的外罗城,也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北京外城。明朝时全城的中心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为中轴线的起点。整个城墙围绕着中轴线呈现一种平衡对称的审美格局。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没有做新版,只是沿袭明代格局。和明代不同的,只在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方面。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隅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顺治八年(1651),重修承天门,改称天安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北京作为封建王朝帝都的历史从此结束。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文明记》中对于当时的城墙有这样的描述,书中说当时的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它们“均有坚固之城墙环绕”,那时游北京者“定先登上城墙”,书的作者被“城墙之壮大所惊倒”并赞美说:北京的城墙“真正之金城铁壁”,站在城墙上“最能将北京之大观收入双眼,最引人注目者,乃城内中央与正阳门相接之皇宫。” 城之变迁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关于北京的城墙存留发生过一场论战,结果是废城派占据了上风,北京的城墙从此灰飞烟灭。 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城墙作为古代防御的工事,已完全失去了它现实应有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相反它的存在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另一种意见城墙是古代文化的遗存,应该保留。保留的方法,梁思成建议,把宽阔的城墙顶部开辟为登高游览之处,再把墙外的护城河加以修整,护城河两岸加以绿化。可以说这是一个“环城立体公园”的建议,可惜没有被采纳。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见不到北京的城墙了。 西直门、东直门、宣武门、安定门、永定门等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一一拆除,而今就剩下三座可供人观赏了。 如今北京城墙的遗迹:有广安门外的凤凰嘴村一带残存的金代中都城墙的遗址,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几处。 自元至清,几朝的都城都建在北京,其格局既体现了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有的审美原则,又体现了北京作为帝都的审美特色。如今北京城的格局基本是由明代奠定的。“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和考古情况相反,对于北京来说,是城市保留了下来,而最能够体现城市格局特点的城墙却没有留下来。 城墙是农业时代系统的防御工事,对于稳定城市生活,促进城市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都城,它又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符号,是威严与神圣的象征,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象征。北京城墙的气势是其他地方城墙无法与之比美的。 但虽经巨大的变迁,以皇城为中心的地区,还是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皇城居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一中四方文化观念。“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中国传统建城的理想模式。《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皇城的左边有太庙,即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边有社稷坛,即今天的中山公园。皇城前边是朝廷,而后面则是市场。这种格局自元大都时起,就十分准确地被体现了出来。 从北京城的平面形状上看,城墙基本是按着中轴线对称展开,这种形式体现了一种平衡美。这种平衡美,是中国古代中庸和谐之美,在城市建筑中形象的反映,这在今天的旧城区也仍然留有深刻的痕迹。

216 评论

娜是阵疯

应该没有人会回答你的那么点悬赏分哎~~~~~你想空手套白狼啊~~!

85 评论

艺术边上观望

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自金代营建中都于此,经元、明、清三朝北京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都城史了。八百多年中北京城不但有着自己的城市风貌和社会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筑、都邑景观。针对这些,中国学者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北京4932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京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

    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自金代营建中都于此,经元、明、清三朝北京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都城史了。八百多年中北京城不但有着自己的城市风貌和社会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城

    天晴0608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北京城市发展史论文选题

    过一天

    jessica0707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北京城市发展史论文

    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自金代营建中都于此,经元、明、清三朝北京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都城史了。八百多年中北京城不但有着自己的城市风貌和社会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城

    Nicole800328 1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北京城市发展史论文范文

    像你说的这个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它的起源是一般都是说是商业的,出现在一个演变史呢,就是说慢慢的由之前的一些。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变成金钱与物的一个交换

    yf只想依赖祢 1人参与回答 2024-07-03
  • 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

    此类论文范围过于广泛!4000字不足以将论点论据和个人观点展现清楚,建议把把题目范围缩小,比如《2010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2010我国对外形势与政策》《20

    慕容诗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