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6

瑶瑶然然
首页 > 论文问答 > 美国天文学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玫瑰人生

已采纳
"天体的物质构成,运行轨道,一些常规的物理化学属性以及对地球的影响。黑洞研究,关于登陆火星的研究,霍金的宇宙起源和膨胀理论,以及关于空间维度和暗物质暗能量的专题,UFO和宜居星球的探索。"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楼主最多是本科低年级的学生,至少是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学术研究。这些研究“点”都实在太大,每一个点出几百篇博士论文都不是问题。不管哪方面,比较好的学术文章都有一个特点,精致,相比之下楼主的描述也显得非常粗糙了。这类研究成果早已成熟,除非有特别吸引人的因素(例如首次发现某太阳系外类地行星位于宜居带),绝对上不了一流期刊的版面。最后呢,提出楼主几点硬伤,Nature是英国的杂志,其二,它是全国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绝不是什么科普杂志。科普杂志例如《天文爱好者》,高中生能理解其中的大半,如果是学术期刊,即便只是国内的《天文学报》,说来惭愧,80%的文章,作为一名理学硕士兼天文爱好者,照样看不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半个多世纪过去,这句话仍旧可以原封不动的送给楼主。站在山脚,却幻想着一览众山小,难免会闹出笑话。应该承认,相比于上世纪处物理学界跨越性的发展,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改写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教科书,当前理论物理学界的进展的确不那么瞩目。最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手段跟不上,发现原有理论的几朵乌云,自然不会孕育产生相应的更高层次的科学理论。如果相对论是在18世纪提出,照样会被尘封几十年,知道人类有能力去监测其效应,证明他是否准确。同样道理,大一统理论、膜理论、弦理论……这些理论模型是否完善合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实验数据来说明。最后呢,要说最近物理学界万马齐喑,那非常荒谬,最近有一个课题组通过在南极安设的望远镜发现了类似引力波的痕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和激烈讨论,这一点发现如果被证实,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另外目前在星系形成理论,也有着很大的进展,随着盖亚空间望远镜的投入工作,这方面也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几年内得到极大的飞跃。
288 评论

小于吃饭了

1984年生,天津人。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青岛画院专职画家。作品曾发表于《美术》《美术大观》《国画家》《美术观察》《北方美术》《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厦门日报》等报纸杂志。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94 评论

A广州淘上居

水星: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70 日 平均轨道速度: 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206 轨道倾角: 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553 密度: 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65 日 卫星数: 无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角距从不超过28°。古代中国称水星为辰星,西方人则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墨丘利(赫尔莫斯)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神通广大,行走如飞。水星确实象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的密度较大,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地球。它可能有一个含铁丰富的致密内核。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环形山星罗棋布,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大气非常稀薄,昼夜温差很大,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降低到-173℃。 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 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 年,借助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量了水星两个边缘反射波间的频率 差,成功地测量了水星的自转周期为65日,恰好是公转周期的2/3。 II 金星: 金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1082万 千米 (7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70 日 平均轨道速度: 0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7 轨道倾角: 4 度 行星赤道半径: 6052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8150 密度: 2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1 日 卫星数: 无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亮14倍,我国古代称它为“太白”, 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爱与美的女神。 在地球上看金星和太阳的最大视角不超过48度,因此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夜空中,我国民间称黎明时分的金星为启明星,傍晚时分的金星为长庚星。金星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还慢,并且是逆向自转,所以金星上的一年比一天还短,而且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金星有时被誉为地球的姐妹星,在外表上看,金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只比地球小300千米,质量是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人们曾推测,金星表面的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也会与地球相似,同样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然而,事实证明,金星表面奇热,足以使铅锡溶化,任何生命都难以生存,金星与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大气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大气层中 还有厚达20-30千米的浓硫酸组成的浓云。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云层使得金星表面的热量不能 散发到宇宙空间,被封闭起来的太阳辐射使金星表面变得越来越来热,金星表面的温度最高 可达447℃。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金星的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 深1千米处的压力),任凭你有着钢筋铁骨,到了金星也会压得粉碎。 III 火星和它的卫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93 轨道倾角: 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1074 密度: 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26 日 卫星数: 2 在类地行星中,火星是一颗红色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西方则把它当作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火星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望远镜发明以后,由于观测到火星的多种特性与地球相近,一度被誉为“天空中的小地球”。关于“火星生命”,“火星人”等等激动人心的话题沸沸扬扬了将近一个世纪。 其实,火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妙,它的表面满目荒凉,表面 75%是由硅酸盐, 褐铁矿等铁氧化物构成的沙漠,一片橙红和棕红色的戈壁景象。火星的大气稀薄而干燥,水分极少,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约占95%。赤道附近中午温度20℃左右, 昼夜温差则超过100℃。所谓火星两极的“极冠”,也并不是水结成的冰,而是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所组成。 火星上一天的长度几乎和地球相同; 自转轴倾角也和地球差不多,因此火星上也有四季的变化。当地球和火星运行到太阳的同一侧并差不多排列在一条直线时, 称为火星冲日, 由于火星的椭圆轨道偏心率较大, 每隔15-17年有一次与地球特别接近的冲,称为大冲, 是观测火星的最佳时刻。 为了探索火星的秘密,近30年来已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些探测 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至今为止的实验结果表明:火 星上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任何痕迹,更没有"火星人"等智慧生命的 存在。 火星的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卫星,分别取名为 福波斯(火卫一)和德莫斯(火卫二)。他 们是战神的儿子,在天上驾驶着战车。 火卫列表: 2)带光环的巨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称为巨行星。它们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所以它们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I 木星和它的卫星: 木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77833 万 千米 (20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71 日 平均轨道速度: 6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48 轨道倾角: 3 度 行星赤道半径: 71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833 密度: 3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41 日 卫星数: 16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岁纪年,由此把它叫做“岁星”,西方称木星为“朱庇特” (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木星确实为九星之王,它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5倍,相当于地球的318倍。 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木星 的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木 星核的外部则是液态氢组成的木星幔。再向外就是木星的大气层。木星 的大气厚达1000千米以上,由90%的氢和10%的氦及微量的甲烷、水、 氨等组成。木星虽然巨大无比,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 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比地球快了近二倍半。如此快速的自转 在木星表面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大气运动,各种对流、环流运动十分激烈 和复杂,并出现许多层与赤道平行的云带。更奇异的是木星南半球上有 一个持续运动了几百年的大气旋,称为“大红斑”。它的大小足够可容纳 好几个地球,在里面彩色的云团作着剧烈的运动,有些类似地球上的龙 卷风。 1979年,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发现木星和土星一样也拥有光环。但木星光环和土 星光环有很大不同,木星光环比较弥散,由亮环、暗环和晕3部分组成。亮环在暗环的外边, 晕为一层极薄的尘云,将亮环和暗环整个包围起来。木星环距木星中心约8万千米,环 宽9000余千米,厚度只有几千米左右,是由大量的尘埃及暗黑的碎石构成,肉眼很难看到。 暗淡单薄的木星环套在庞大的木星身躯之上,发现它确实很不容易。 木星的卫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目前 已发现有16颗卫星。木星的卫星是按发现的先 后次序编号的,其中排名居前的4颗最大也是最 亮的卫星由伽利略用望远镜首先发现,后人因此 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木卫列表: II 土星和它的卫星: 土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1,429,40万 千米 (54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5 日 平均轨道速度: 64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56 轨道倾角: 5 度 行星赤道半径: 6033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159 密度: 7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426 日 卫星数: 18 土星是一颗美丽的行星,也是质量和大小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中国古代称土星为镇星,在西方,人们用罗马农神“萨图努斯”(Saturn)的名字为土星命名。 土星与木星犹如孪生兄弟,有许多十分相似的地方。土星也有岩石构成的核心,核的外围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金属氢组成的壳层,再外面也象木星一样裹着一层浓厚而色彩绚丽,以氢、氦为主的大。大气中飘浮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带,并且也有类似木星大红斑的旋涡结构- 白斑,不过规模较小而已。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诡谲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较为平静和单纯。 土星公转周期缓慢,绕太阳一周需5年,自转周期为10小时14分。由于自转迅速,土星实际上是一颗很扁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大6000千多米,相差部分几乎等于地球半径。 虽然土星体积庞大,但平均密度却只有7克/立方厘米,在九大行星中最小,是一个比水还轻的行星。 土星的光环在望远镜中十分引人注目。这光环实际上由无数直径在7厘米~9米之间的小冰块组成,环的结构极其复杂,它们在阳光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旅行者号"探测器曾经对土星环作过 近距离观测,人们发现土星环的整体形状就象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层顶端向 外延伸。通常把土星光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 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然后是A环,在A环与B环之间有段黑暗的宽缝,这就是有名 的卡西尼环缝。A环以外有F、G、E三个环,E环处于最外层,十分稀薄和宽广。 土星的卫星: 土星周围的卫星众多,目前已确认的有18颗。其 中以土卫六最大,半径超过了水星,它又被命名为“泰 坦”,即希腊神话中的女巨神。土卫六也是太阳系卫星 中唯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天体,主要成份是氮,约占 98%,大气层厚度约2700千米。 土卫列表: 3)遥远的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三颗遥远的行星称为远日行星,是在望远镜发明以后才被发现的。它们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 I 天王星和它的卫星: 天王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870,99万 千米 (21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30685 日 平均轨道速度: 81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46 轨道倾角: 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540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5 密度: 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426 日 卫星数: 20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距太阳的位置排行第七,在西方,它被命名为希腊神话中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天王星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其半径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 天王星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的自转方式。其它行星基本上自转轴都与公转平面接近垂直而运动,唯独天王星自转轴的倾斜度竟达到98度,几乎是以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天王星大气中的主要成份是氢(83%)、氦(15%)和甲烷(2%)。在厚厚的大气之下是深达8000千米的汪洋大海,比它的温度高得惊人,将近有4000℃,比炼钢炉里的钢水温度还高。 天王星也拥有光环,那是在1977年的一次天王星掩食恒星的观测中发现的。天王星共有 11层光环,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颜色,给这颗遥远的行星增添了新的光彩。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已确认有20颗卫星,包括几颗新发现但 暂未正式命名的卫星,是九大行星中拥有卫星最多 的行星。 天卫列表:

209 评论

cindydaniel

Astronautica 是天文学;的意思。acta在这里是希腊语,应该是“学报”的意思,翻译成天文学报。

138 评论

自飘自落

宇宙有多大?有多少星系?根据射电(或哈雷)天文望远镜以及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天体天文学多年的探索,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星河(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之多。仅仙女座银河就含有2000亿个星球。所以,星球对于银河系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宇宙中的星球多的就像河滩上的沙粒一样,是无法计数的。所以说宇宙无边无际一点都不夸张。关于宇宙尺度之谜,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著名的“时空悖论”,强调人们关于宇宙有限和无限的理解必然存在矛盾。而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了有限宇宙模型,他提出:“应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在空间尺度方面是有限的闭合的连续区”。并从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在数学上建筑了一个“无界而有限”,“有限而闭合”的四维连续体。即宇宙是封闭的“宇宙球”。根据此观点,在宇宙上任意一点上发出的光线,将会沿着时空曲面在100亿年后返回到它的出发点。这样奇妙的学说,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时空曲率是正还是负?还是零(爱氏本人趋于同意正曲率存在)?人们还无法确切回答。不过美国一位科学家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观察宇宙光时,确实看到了成光圈状的由某星系发出的光线,这无疑是对爱因斯坦“宇宙球”理论的支持和验证。最后,关于宇宙尺度等问题,还有待留出时间去探讨。但可以说,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如果找不到电宇宙的深度和找不到膨胀的极限,那么宇宙尺度问题可能永远是个谜。近年来,在宇宙观测上有不少新发现。首先,用高性能的太空天文望远镜已能看到17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世界,发现在银河系之外,有很多河外星系。已被观察到的河外星系已达上万个。在各河外星系之间具有广阔的空间,这就是说这些河处星系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这种宇宙结构有点像肥皂泡一般,在泡的中间是广阔的真空空间,而在泡的的壁上分布着各个星系。另一发现是在宇宙深处存在着“宇宙长城”。这种呈带状的星系如同长城一般,长约5亿光年,宽约2亿光年,厚约15亿光年。这是观测6000个星系后得到的结果。它离地球约有2亿至3亿光年之遥的距离。来自2001年5月份的最新报道说明天文学家通过日本的Sabaru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中的一个区域,观测到了迄今为止穿透最远的星系“边缘”。科学家们认为Subaru几乎看到了宇宙可观察到的部分的边缘,几乎再没有其它的更远光线更弱的星系能够被观测到了。但是,尽管Subaru天文台能够观测到宇宙中几乎所有星系发出的光线,但是从卫星上的测量结果显示,宇宙中分布的背景光线的总量要比Subaru观测到的大三倍。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处于婴儿阶段,要想破译宇宙的秘密,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14 评论

相关问答

  • 美国天文学报

    宇宙有多大?有多少星系?根据射电(或哈雷)天文望远镜以及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天体天文学多年的探索,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星河(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之多。仅仙女座银

    萌萌cxm1004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美国天文学报官网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

    晓旭的妈妈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美国天文学报电子版

    专门宇宙的没有,但是有《天文爱好者》,其中有宇宙都内容。是个既专业又科普的杂志。

    hyacinth46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美国天文学报官网网址

    这种问题对非专业人士来说都是很难回答的,包括我在内。从网络上搜索到一些信息,应该可以对两个杂志进行一些评判。SCI收录了《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ISSN: 1

    透明的黑布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美国天文学报投稿邮箱

    投报纸吧。

    樱桃小胖子O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