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5

李家子弟平平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民法典理论文章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岁月静好-静静

已采纳
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篇、物权篇、人格篇、婚姻家庭、继承篇以及侵权行为等,国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并对相关情况进行符合实际的修改和完善,而形成了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法律分析】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私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现有民事立法存在主体多元化、法律渊源众多等问题,并未形成系统。民法典有上千个条文,涉及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多且复杂。如何将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串在一起,缺乏共识,需要处理好法典编纂和单行法的关系。此外,民法编纂,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更要从实际出发,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要求,在实践中需要权衡。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绝对所有权制度、契约自由及过失责任原则等,这些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自然法领域中的“天赋人权”理论在此民法典中的体现。而私权神圣的核心就是所有权绝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324 评论

呵呵呵达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著作。全书的理论基石是:文学理论是由关于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如何”两个方面所构成。作者多年执著于文学“如何”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分布于上中下三编。上编讨论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基于文学文本多层次存在的理论,分别在叙述层、结构层、形象和意象层辨析了文学性存在的可能、形态及艺术效应。中编基于文学文本内外方法相互结合与转换以及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分别讨论了谱系学、发生结构主义等文本分析方法。下编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是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延伸,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编辑推荐这是一部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三编。上编讨论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基于文学文本多层次存在的理论,分别在叙述层、结构层、形象和意象层辨析了文学性存在的可能、形态及艺术效应。中编基于文学文本内外方法相互结合与转换以及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分别讨论了谱系学、发生结构主义等文本分析方法。下编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是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延伸,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媒体评论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文学(文本)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追问文本是什么,结果总是陷入本质主义误区而难以形成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追问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海德格尔在对“存在”这一本体的追问过程中意识到:旧形而上学在追问“存在”的过程中总是把存在当做存在物来想象,谈论的是存在其实指的是存在物,存在作为世界的本源是本体论的对象,而存在物则是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又认为,因为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因此他设想应该以人的在世存在来追问人的存在,即不是抛弃存在者的存在来追问存在,而是在诸存在者之中选择一个存在者来追问,而在诸多存在物中只有人这个存在物符合条件。这样,海德格尔就把追问“存在”是什么的问题转换成了“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存在如何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的追问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与其追问文本是什么不如置换成文本为什么能够存在,如何存在。文本如何存在的呢?这就是我们关于文学“如何”理论所力图解决的问题。 ……目录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第一节 文学性在叙事性文本中存在方式问题 第二节 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与文学批评 第二章 存在于叙述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多重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文学性 第二节 “言者不知”所产生的文学魅力 第三节 叙述语气与文学魅力 第三章 存在于结构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结构组合与文学魅力 第二节 语词作为流通物形成结构与文学魅力 第三节 两个窗口交叉的结构模式与艺术魅力 第四章 存在于形象和意象层的文学性 第一节 转喻性文本的文学性生成 第二节 意象隐喻的艺术魅力 第三节 存在于形而上层的文学性中编 文学“如何”分析方法探微 第一章 发生结构主义:社会学方法新探 第一节 发生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世界观”对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 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文本分析方法的融合 第二章 历史眼光与比较:谱系学方法探索 第一节 谱系学方法视野的形成与设想 第二节 谱系学的文学性研究:以《阿绣》为例 第三节 谱系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关系 第三章 历史文化典籍的互文性与文化批评方法 第一节 历史事件和故事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第二节 古典诗词和典故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第三节 历史文化典籍与现代小说中“形而上质”形成的关系 第四节 小说中的历史文化典籍与读者记忆 第四章 在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考察文本内外结合与转换的方法 第一节 从西方后经典叙事理论切入的理由 第二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搭建的基本平台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与历史性难题的解决 第四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发难与方法论的革命 第五节 “后经典的方法”增加了文本批评的切入“点” 第六节 “假设命题式”批评:后经典的方法 第五章 故事讲述模式中的批评方法 第一节 “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 第二节 “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 第三节 “故事套故事”的故事模式下编 关于文学“如何”的余论 第一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一)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第二节 《黑骏马》的文学性生成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文学性生成 第四节 《黑骏马》与《尘埃落定》比较及其结论 第二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二) 第一节 以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看民族文学作品的形态 第二节 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的机制与独特价值 第三节 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意义书摘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文学(文本)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追问文本是什么,结果总是陷入本质主义误区而难以形成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追问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海德格尔在对“存在”这一本体的追问过程中意识到:旧形而上学在追问“存在”的过程中总是把存在当做存在物来想象,谈论的是存在其实指的是存在物,存在作为世界的本源是本体论的对象,而存在物则是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又认为,因为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因此他设想应该以人的在世存在来追问人的存在,即不是抛弃存在者的存在来追问存在,而是在诸存在者之中选择一个存在者来追问,而在诸多存在物中只有人这个存在物符合条件。这样,海德格尔就把追问“存在”是什么的问题转换成了“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存在如何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的追问方式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与其追问文本是什么不如置换成文本为什么能够存在,如何存在。文本如何存在的呢?这就是我们关于文学“如何”理论所力图解决的问题。 ……

263 评论

Samantna523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就谈不上保障人民权益,要保障人民权益,建立法治国家、依法治国,首先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将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向纵深推进。民法典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民法典的诞生不仅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长期实践以来形成的民法规范,还吸收了中国民族优秀的法治传统文化内涵,并且具有强烈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属性,是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和社会民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集大成者。民法典通过固根本、稳预期促进发展。人心定才能事竟成,要定人心就要提供好的法治环境,要充分保障人民权益,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首先要固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以法律形式再次强调市场对经济的决定地位,强调我国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心;其次稳预期,用法典的形式保障权益,用更深入的法制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消了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坚强的法律支持。实施好民法典,要广泛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抓住机会加强普法教育宣传,提升公民法律素养,要宣传好法典条文、阐释好法律精神、运用好法律实践,明确社会主体权、责、利的边界,坚决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能力,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真正做到普法惠民。

246 评论

往事随风@遗忘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具体如下: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度过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护孩子就是保护未来,这既是大人的责任,也是法治的使命。正因为如此,一些有关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总会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特别是猥亵、性侵类案件更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神经。我们要对热点个案保持关注,同时,更应该思考如何防止悲剧重演,让加害者不再有得逞的机会。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尽早阻断违法犯罪行为。对此,如果不能期望加害者良心发现,那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雪亮眼睛”。未成年人保护不是简单的司法问题,在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必须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发动更多社会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思维,构筑起无死角的未成年人保护网,让正义的能量永远在线。当然,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比如能否研究参考惩治“老赖”的措施,针对包括猥亵、性侵等各种犯罪的特点,依法加大对加害者的各种限制,让其不能心存侥幸,永远敬法畏法。所以说,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54 评论

灬筱筱筱灬

民法典青少年道路上的保护伞的作文,指的应该是一个议论性的作文,把这个民法典在少年中的作用写出来。

257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法典理论文章

    民法典青少年道路上的保护伞的作文,指的应该是一个议论性的作文,把这个民法典在少年中的作用写出来。

    夏初哥哥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5
  • 《民法典》论文

    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经得到正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这就意味着,继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

    魅丽无限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4
  • 对民法典的理解论文

    为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经得到正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这就意味着,继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

    wuli小拧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2021民法典论文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发电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先河,对其他法律制度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支持和借鉴作用,相信这绝不是第一个法典,而是我国法典的开始。民法典的

    正在复制8431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民法典2021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飛天彩绘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