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3

听雨轩808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的区别和联系方式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吉吉狼外婆小号

已采纳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138 评论

miracle11sno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大约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传》(今本译作《希腊罗马名人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如果我们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班固(32—92)还要晚生14年,若和司马迁相比,则要晚生191年了。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史学方面姑且不论,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 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在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在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 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其中包括《赵氏孤儿》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失传的类似作品,当然更多。到后来的京剧中,仍然有许多是取材于《史记》的,如众所周知的《霸王别姬》等。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虽然,后代史书的文学性显著不如《史记》,但其数量既浩如瀚海,如果将其中优秀传记提取出来,也是极为可观的。此外,史传以外的别传、家传、墓志铭等各种形式的传记,也与《史记》所开创的传记文学传统有渊源关系。 《史记》固然"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而开创了史学的种种先河,也堪称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但《史记》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在于它的平民立场。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前,所谓的历史仅仅是王侯的发家史、光荣史、太平史。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自以为功高盖世的帝王们同样有无耻、暴戾、虚假和懦弱的一面;虽然有着种种的过失和缺点并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楚霸王项羽不失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介布衣陈胜曾经在田间耕作,既是不折不扣的庄稼汉,也是满怀鸿鹄之志的豪杰,正是他第一个揭竿而起反抗秦的暴政;就在正统文人对浪迹江湖的行径嗤之以鼻的时候,司马迁却对荆轲、唐雎等四海漂泊的游侠们和快意恩仇的游侠精神赞誉有加、不胜神往……《史记》就是这样以平民的立场、平民的视角、平民的情感看历史、写历史、评说历史,从而第一次给历史以真实可亲的面 目,第一次给那些值得尊敬的灵魂们以尊严。清朝诗人宋湘曾经有句诗说:"史有龙门诗少陵",《史记》中所透出的民间精神,再现在杜甫那些忧国忧民的不朽诗作中,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力量源泉。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等等。

346 评论

janesmonkey

司马迁(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二月初九/前135年—前90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史迁、太史公。[编辑] 生平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巴蜀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谈去世,司马迁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同时也继承父亲遗志(司马谈临终曾对他儿子说:“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者矣。”),准备撰写一部通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同创立了“太初历”。此后,司马迁开始《史记》的写作。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满朝文武都认为李陵罪大,全家当诛,司马迁则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投入牢狱并施以腐刑,对此他曾表示“祸莫大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出狱后,司马迁改任中书令,发愤撰写史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最初没有书名,司马迁将书稿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佩服不已,将其命名为《太史公书》,后世称《太史公记》为《史记》。司马迁完成《史记》后,知道该书不被当世所容,故预先将副本存之名山,流传后世。《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 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公元前91年戾太子事件发生,司马迁好友任安接到刘据发兵命令,但按兵不动,事后以“坐观成败”之罪名处斩。任安曾写信劝司马迁多“推贤进士”,司马迁当时没有回信,后给狱中的任安写了一封回信,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对于司马迁的死,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使得卒年无法确定,死因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司马迁一直到汉昭帝年间善终,有人认为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便隐居山野,不知所终,故无从查考。也有由于《报任安书》的直抒胸臆,引起武帝不满,将司马迁处死。现在,中国陕西韩城芝川镇南塬头上有司马迁祠和墓。芝川镇西塬上高门村有司马故里、祖墓碑。韩城民间传说:司马迁获罪后,其族人多改姓避祸。或将“司”加一撇改姓“同”;或将“马”加两点改姓“冯”。所以,现在芝川镇西塬一带同姓、冯姓的人,可能是他的同族后裔。《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与成书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 “古今之变” 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司马谈一心继承先人久绝的世业—太史令,重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汉武帝元封元年,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春秋》的下限,到鲁哀公获麟之年,此后的史事就没有完整的史籍记载。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及太初元年改历下限,撰写史记。然而,司马迁继承《春秋》,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反而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办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 司马迁要肩负史家职责。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太史令”只是俸禄六百石的小官,职责仅在于管理图籍,掌管星象天文,最多也只是记录上代及当代事情,并无著述的责任。然而,司马谈和司马迁明显不满足于“拾遗补蓻”。司马谈早有整理上代历史的计划,可惜却“发愤而卒”,临终前叮嘱司马迁,认为“自获麟以来,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甚多,身为太史令,有完成论载上代历史的任务。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在《报任安书》中亦透露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 [编辑] 内容 《史记》的首页《史记》内容记载自传说中的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以来的历史,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其中,〈本纪〉是“天下”统治者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书〉的内容有关历代典章制度,〈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事迹,〈列传〉呈现的是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历史表现与社会的种种样貌。不同于以往的史书,《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至此以后,尚有《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等史著仿效该体,让纪传体成为唐代以后官方史著所采用的主流写作方式。赵翼《廿二史札记》云:“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 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至于文章内容,《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编辑] 本纪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 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 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 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 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虽非皇帝,史记作者以“在权不在位”之名将之编入。)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史记卷九 吕后本纪 第九(理由与项羽同)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编辑] 表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编辑] 书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史记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编辑] 世家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史记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 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 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 三王世家 第三十 [编辑] 列传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叔齐列传 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史记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史记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史记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 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七 魏其田鼢列传 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352 评论

京京魅力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185 评论

Nicole800328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称为《史记》。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记》有本纪十二,列传七十,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五千六 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司马迁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进步思想在《史记》中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259 评论

慵懒安静的阳光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的区别和联系方式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6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

    甜心小葡萄499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的区别和联系

    当时司马迁入狱时被做了太监悲愤交加,好几次想血溅墙头,但想到自己父亲的遗愿还没完成,边打消了这个念头。他重新摊开竹简,整天废寝忘食得写。经过了13年的努力,终于

    小公主的小公猪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的区别和联系关系

    李陵事件后,司马迁为其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将要被杀。死刑可以用两种方式代替,一是花钱买命,二是接受腐刑,就是把男人阉割。司马迁刚刚给《史记》写了个开头,他希望继

    失踪的第九个梦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6
  •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李陵事件后,司马迁为其辩护,触怒了汉武帝,将要被杀。死刑可以用两种方式代替,一是花钱买命,二是接受腐刑,就是把男人阉割。司马迁刚刚给《史记》写了个开头,他希望继

    思得不瑞奥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9
  •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3000字的区别和联系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

    虫子不乖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