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侨乡文化的论文

关于侨乡文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侨乡文化的论文

粤东侨博会的宗旨是:凝聚侨心侨力,增创侨乡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提升开放水平。该会议为加快粤东地区发展,全面实现粤东振兴和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2] 粤东侨博会主办承办方认为,该活动能对加快广东省东部的发展、促进粤东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4] 首先,粤东侨博会是凝聚侨心侨力、增创侨乡优势的新载体。粤东地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侨资侨力是推动粤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举办粤东侨博会,集中反映潮汕侨胞飘洋过海外出谋生,融入并为居住地作出贡献的历史,展示潮汕侨胞创业精神,讴歌广大海外侨胞爱国爱乡情怀,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激发广大侨胞的热情和凝聚力、向心力。[4] 其次,粤东侨博会是扩大招商引资,提升开放水平的新平台。通过侨博会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粤东地区投资兴业,以侨引资、以侨引智、以侨引商、以侨促贸,促进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4] 第三,举办粤东侨博会能弘扬潮汕文化、是展示粤东形象的新窗口。展示粤东各市的新气象;展示潮汕人团结拼搏、诚实守信、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让海内外感受到粤东地区的新变化,更好地把粤东各市的新形象推向全国,推向世界。[4] 最后,举办粤东侨博会,是加强区域协作、促进粤东振兴的新途径。粤东各市人缘相亲,潮汕人民一脉相承。举办粤东侨博会,粤东各市进一步加强合作又有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更加有利于增进友谊、加强联系、协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必将有力地促进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

你是哪间学校的?我也要写这个

我出生于江门,在江门长大。我没有去过我的故乡,小时候就听爷爷说那儿很美。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我的家乡——新会。我的家乡是一个风景区,这里一年四季都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我的家乡住的是很古老的房屋,青砖做的墙、青灰色的屋瓦,墙角稀稀落落的布满了青苔,屋前有一条小溪弯弯流过。我老家的小溪流向的就是着名风景——“小鸟天堂”。我们来到了“小鸟天堂”,那里是一个住有成千上万的小鸟们的家。我们走过一段路,到了河边,我们看见了几只小船。我们坐在小船上,听着农民伯伯说:“以前“小鸟天堂”是有很多小鸟的,可是现在鸟类越来越少,人类不断捉小鸟。现在的小鸟都叫苦不迭了。”我在想:如果没有小鸟去捉害虫,树木和庄稼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黄昏了。我和爸爸妈妈坐车回家了,这一天的快乐之旅,我玩得很高兴!

有关侨乡文化的论文

122

侨乡文化的精髓:自信、开放、包容  五邑地区的侨乡文化,体现了在西方社会现代文明影响下,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与其他受西方影响的文化形态所不同的是,侨乡文化呈现出一种更为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如中国很多有西洋特色的建筑,近代以前的西洋楼、“拉丁十字”的教堂等,大多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是广大侨胞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个人的审美情趣融注于建筑艺术而形成的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侨乡文化能充分体现华侨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心态

关于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的论文

(一)衣食住行 穿衣篇由于江门五邑地处广府周边地区,社会文化相近,所以整个江门的服装受到岭南服饰文化的影响。举例来说,由于岭南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潮湿闷热,这种环境要求衣物散热排汗,再加上江门五邑地处富庶之区,要求服饰美观华丽,岭南袍服成为江门人的日常服装。在以前,丝织品成为岭南袍服理想的材料。在清朝末期,这种丝织服饰在富庶人家比较普遍,在当地一些的历史博物馆,人们会欣赏到那个时代的服饰文化,这一时代的服饰文化突出了“家”文化。 美食篇江门菜系属于粤菜,粤菜主要以清淡,生猛,烹调方式多样著称,这与这一地区物产丰富有关。而江门的美食也具备这些特点。江门五邑侨乡,素有鱼米之乡,美食之乡之美誉,江门五邑人更是自诩为食家。江门五邑各有各的风味美食:江门的蛇宴、外海河鲜、外海面、麻圆猫狗肉、礼乐鼠肉;台山下川的海鲜;恩平的鱼仔粥、山坑螺、石蛤、咸鸡、勒菜、窝菜、脆肉、鲩宴、艾饼;开平的蒜头、腐乳、狗肉;鹤山的山珍野味天上地下,包罗万象,无不令食客大快朵颐,齿颊留香。开平狗肉五邑人喜食狗肉,尤以开平人为甚,茶楼酒馆常以五香狗肉为招牌菜,皆令人食指大动。 建筑篇江门特有的侨乡建筑是开平碉堡[3],开平碉堡大多建于20世纪初,那时有大批的美国华工归来,他们携带自己打拼挣来的收入在自己的侨乡纷纷建起具有中西融合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那个时代特色。 节日习俗篇 江门五邑特色婚嫁习俗[4],江门地区相对于广州佛山一带保留了大量的本土婚嫁习俗。五邑地区的婚嫁习俗主要从中国传统婚俗中发展而来,主要方式如下: 相睇(又称相亲)、定婚、山歌定情、香灯定姻缘、出阁、上头、打新娘、跨禾竹、踢轿、闹房、回门。江门五邑的婚嫁习俗已经传承了上百年,这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优势与劣势 江门五邑在发展特色侨乡旅游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江门拥有众多的海外侨胞,特别是港澳同胞,尤其现在寻根游的发展,给江门的旅游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消费。其次,江门五邑拥有独特的侨乡旅游资源,这里有海外移民拓展的人文历史资源,华侨修建的中西融合碉堡建筑,独具特色江门婚嫁习俗和节庆习俗,还有就是江门五邑的美食文化。特别是在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的拍摄场景就是江门开平碉堡,这无形中给江门五邑做了一次免费的全国广告,政府和旅游企业要寻找这个机会,开发影视旅游资源。再者,江门五邑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内,周边的旅游者的消费支出比例大,支出多。就为江门五邑发展中高档旅游提供了基础,旅游的收入带来市场细分。而旅游市场的差异化可以促进江门五邑旅游多样化发展,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可以发展侨乡人文旅游,假日旅游农家游,海边度假休闲游,影视文化游,素质探险拓展游等等。第四,江门五邑地里有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拥有众多的高速公路直通港澳,广州,佛山,东莞,珠海等发达经济区域,从而给短途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旅游时间。随着武广高铁 的运行,也随之在客观上吸引内陆省份的旅游客人提供了可能。 江门五邑发展特色旅游方面的劣势。首先,江门旅游人才优势不明显,尤其是旅游服务型人才缺乏,这是制约江门五邑发展中高档旅游业的瓶颈,因此,在以后的发展思路中要突出人才引进方面。其次,江门的旅游优质资源在广东白话地区并不明显,尤其是饮食,他和广州和佛山无法相比。因此,要突出原汁原味的特色饮食文化。最后,江门旅游业缺乏对未来的长远规划,这也是最重要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针对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大的社会调查,从而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和保护对象,从而使江门五邑的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规划建议 江门五邑的旅游资源丰富而深厚,但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传承下来的五邑侨乡习俗。在产业定位上,确定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5],第一,产业培育阶段,旅游业作为全市的优势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成熟阶段,旅游业作为全市的重点产业,第三,产业全面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针对这三个阶段,旅游主题规划相应采用寻根游、休闲游、自助游。 发展寻根游 由于江门拥有众多的海外侨胞,每年回家探亲的侨胞非常之多。所以江门要发挥侨乡习俗的特色,使侨胞们回家不仅仅是寻根层面的意义,更能从江门五邑的侨乡习俗中得到文化的认同感,增加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使江门五邑的海外知名度得到很好的提升。具体的措施就是建立江门五邑的海外移民拓展历史博物馆,拉近海外侨胞的距离;注意开发具有共鸣的侨乡习俗旅游项目,而且能够使游客们能够参与的项目;利用江门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拉海外侨胞的距离感,使他们不光从视觉上感受到家乡的亲近,更能从味觉上使他们能够体味到家乡的味道。 发展休闲游 由于江门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处于珠江三角洲2小时城市圈内。所以江门发展侨乡习俗特色旅游具有稳定的周边旅游客源。由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州,佛山,珠海等发达城市经过城市化建设,许多原有的传统习俗已经被破坏或渐渐消失,人们只能从书上或者在博物馆内看到以前的侨乡习俗。在经过比较以后,江门就具有文化休闲旅游的优势,这对周边的城市居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保护好旅游消费者的利益;尽可能丰富旅游项目,增加游客的选择,以此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增加他们的消费和支出。 3.发展和引导自助游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年轻人,自助游是他们的张扬个性的选择。他们会在一边旅游一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做无疑在无形中为旅游目的地做了很好的宣传。所以江门当地政府和本土旅游企业要为为这些年轻人提供好的信息和服务平台,吸引他们前来探险,旅游,从而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作出宣传。 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中,在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中,要注意和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合作。例如,台湾旅游的特色景点进入了欧洲米其林旅游

侨乡文化的精髓:自信、开放、包容    五邑地区的侨乡文化,体现了在西方社会现代文明影响下,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与其他受西方影响的文化形态所不同的是,侨乡文化呈现出一种更为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如中国很多有西洋特色的建筑,近代以前的西洋楼、“拉丁十字”的教堂等,大多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是广大侨胞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个人的审美情趣融注于建筑艺术而形成的。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侨乡文化能充分体现华侨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心态。

江门市管辖的新会、蓬江、江海三区和代管的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通称江门五邑。它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长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70多个。它毗邻港澳,近距东南亚,早在明代就设有外国船舶停靠点。总面积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03万;海外华侨、华人215多万,占侨乡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万多,则达96%。华侨、华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最多,有132万多人。在乡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家属48万人。  五邑地区向外移民历史悠久,自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规模移民则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迄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有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840——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另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公元,下同),黄巢起义,从山东一直打到广州,波及新会,兵败后逃亡苏门答腊等地的人流中,相信会有五邑人。  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进行灭宋决战,10万“勤王”宋军牺牲,约有3万败兵和百姓逃亡南洋,其中有不少五邑人。宋亡以后,五邑地区发生多次“抗元复宋”的农民起义(如1283年新会林桂芳、黎德分别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也纷纷逃亡海外,成为华侨。   明朝初厉行海禁。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官方以“朝贡”为名进行海外贸易,广东设有市舶提举司,广州成为主要对外港口之一,新宁(今台山)设有广海、望峒、奇潭3个“沃口”(临时泊岸点)。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9年,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30多个国家。明朝中期,公元1442——1552年,五邑地区发生上10起农民起义,少则数千,多则10万之众,先后被镇压失败以后,不少人逃往南洋。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朝廷废除海禁,此时就有开平人出洋经商。明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渍水货物,开始占据澳门。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争相霸占了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许多殖民地,需要劳动力开发,先是在非洲贩卖上千万黑奴到美洲等地;后来又转向东方,并早在1519年葡萄牙人就在中国沿海抢掠和拐我国人民到葡属东印度垦殖,并在1519、1523、1556年3次进犯新会,掠卖良民出洋;荷兰人也同时在闽粤沿海招募华工;后来更演变为大规模的“苦力贸易”,澳门成了重要据点。由于澳门紧靠五邑,因此很多五邑人经澳门出国或到澳门“卖猪仔”出国。  清朝初期也实行海禁,并厉行“迁界”政策,民间出洋很难,但也不能禁绝。在《新会乡土志》和那伏高氏族谱中,记载了沙堆人高竹,经过“迁界”、“复界”的折腾,回乡一年又遭贼犯,父母双亡,年仅10岁(1668),就被迫逃往澳门,后又到了泰国,习医16年,回国后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出国和归国的五邑华侨第一人。清初,五邑地区发生多起“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如:顺治2——17年(1645——1660)发生新会三江、外海、籁竹门的农民起义;顺治4年(1647)新会独冈(今鹤山)黄蛮长领导的农民起义;新会杜阮人黄公辅和新宁汶村人王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合10万众。这些起义失败以后,许多人乘船逃往海外。清嘉庆年间(1796——1820),新会潮连人张保仔落草为寇,极盛时达20万众,后被清军“剿”、“抚”兼用而降清,而拒绝投降的六、七万人,大部分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婆罗洲和马来西亚等地,成了华侨,其中不少是五邑人。根据专家综合史籍统计,到鸦片战争前,整个东南亚地区有华侨100万人以上,主要是福建和潮汕地区人民,其中亦有相当多的五邑人士。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苦力贸易”造成第一个出国高潮。据统计,仅全国被拐卖出洋的“猪仔”就达205万人之多。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香港成了新的“苦力贸易”中心。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以容许自由移民为名,使“苦力贸易”合法化。此时,五邑地区天灾频繁,租税沉重,民不聊生,农民被迫起义,兼之土、客械斗,土匪猖獗,许多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或被迫“卖猪仔”出国。咸丰四年(1854),五邑发生10万人参加的江会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许多起义者逃亡海外。1864年,太平天国平南王、新会人黄德滋兵败率余部乘船数十艘,渡南海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后聚居墨尔本,其后代繁衍至今达数万人。1855——1867年,发生在台山为中心的土、客械斗,持续12年,仅赤溪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其中“卖猪仔”到南美洲的就有二、三万众。1848年以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发现金矿,掀起了“淘金热”,接着美国、加拿大修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开凿巴拿马运河以及开发中南美洲和东南亚都需要大批劳动力,五邑地区以“契约华工”,“赊单工”等形式或自由移民,出现了出国移民的大高潮。仅1854年美国三藩市当年成立的宁阳会馆就接待了8,349名台山人。据统计,从1840——1876年移民到美国的华侨有15——17万人,其中五邑人士4万人;加上到加拿大、古巴、秘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五邑移民,估计超过20万人。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的法案,排华运动从美国开始向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蔓延,使五邑地区出国人数骤减,向外移民走向低潮。少数人仍冒险偷渡入境,有的则转向尚未排华的东南亚地区。1906年美国三藩市大地震,移民资料全部被毁,大批五邑人以“纸面儿子”的名义进入美国,但也使许多移民遭受在天使岛被囚禁审讯之苦。1872——1875年,香山人容闳组织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10名为五邑人,同时还有其他自费或公费出国的留学生,自此又有一些留学不归的华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国,使广大华侨看到了希望,纷纷归国办实业。但好景不长,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日本步步进逼,。。。。。。使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不少贫苦大众继续出国谋生。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缺乏劳动力,又有一批香港海员和五邑同胞移民到了英国和欧洲各国。1927年,蒋介石实行“清共”、“剿共”以后,一些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被迫逃亡海外,当了华侨。这些断断续续的移民活动,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才完全停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人又一次兴起移民高潮。其主要原因是:(1)美国(1943)、新西兰(1944)、加拿大(1947)、澳大利亚(1965)先后废除排华法令,尤其是美国,允许华裔复退军人和单身华侨来中国娶妻带往美国,允许家庭团聚赴美,于是侨属纷纷出国,使往美移民的人数大增;(2)蒋介石政权腐败,又发动内战,到处抓壮丁,致使移民出国者众,不仅去美洲的增加了,有的还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的国民党官兵和疑惧共产党当政的人士也纷纷出国,直到1952年对香港、澳门封关以后才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东南亚各国先后独立,随之实行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加上当时国内政策过左,使五邑侨乡正当出境者减少,而偷渡到港澳者增加了,尤其在“文革”期间。这些偷渡客有的再由香港出国当了华侨。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五邑地区和全国一样,大抓落实侨务政策,使正常出境的人增加了,除家庭团聚、继承财产者外,出国留学、经商、技术移民者也增加了。据查,到1998年止,共有38万人出境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定居,平均每年都在万人以上。五邑华侨出国历尽苦难和牺牲,为当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邑华侨和全国其他地区华侨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其中最悲惨的就是鸦片战争前后以“契约华工”、“赊单工”形式“卖猪仔”出去那批老华侨。这些人多被拐或诱到港澳“猪仔馆”,拳打脚踢,强迫你在“卖身契约画押;上船后又被当囚犯那样塞进统舱,有的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到岸后被迫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种种虐待,不少人被摧残致残、致死。那些幸存者多孤独一生,客死他乡,少数送骸骨回乡安葬。近年新会发现6处华侨“义冢”,埋葬无人认领的骸骨,其中一处就有387具(1888-1892年)。香港新会商会也安葬313具在新界(原系1935年由美国罗省及古巴、越南运回香港的,因家乡1938年沦陷,后又发生太平洋战争,故此)。   华侨在各国作出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在美国。他们开采金矿,仅加州1848——1883年就产黄金12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参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上万华人担负最艰险的路段,牺牲了千人以上。接着又参加建筑南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路。1964年内达华州建州100周年时,州政府用中英文镌刻了纪功碑:“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他们开良田,仅加州就开垦出1800万亩。筑路和改良洼地两项就为美国创造了89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梁启超认为:加州的繁荣“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此外,五邑人还把新会柑移植到美国。如今,和江门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河滨市人民还十分怀念甘边(台山水步)人的功劳。  在加拿大,他们除了开采金矿作出重要贡献外,最大的贡献是参加修建长达38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1982年9月25日,在卑诗省的太平洋铁路起点耶鲁镇,竖立一块铜质记功碑,用英、法、中三国文字刻着:“19世记80年代初,承包商安德鲁·翁得东自中国招来数以千计之华工,协助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兴建横越卑诗省华山之铁路,沿太平洋与先瑞利拉奇之间工段,每4个工人中华人占3名,工作虽优异,但每日仅得1元,为白人工人薪给之半。又因工程艰险,由疾病与意外事件而残废者甚众。铁路建成之后,定居于加拿大之华工,遂成为今日卑诗省华人社团社区之基石”。为修筑此铁路1万华工中(占七成系五邑人士),死亡者达4000多人。  在巴拿马,为修筑巴拿马运河和巴拿马铁路,有2万多华人华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多数为五邑人。  在东南亚,华侨参加开锡矿、种橡胶、开发商埠,功绩卓著,其中也有五邑人的贡献。在新加坡原莱佛士博物馆前树立一座纪念老华侨历史功绩的无名铜像,其座基上镌刻着金字碑文:“华人素以坚忍耐劳著称,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三府暨马来所属今日之繁荣,得诸华人能力贡献者,良非浅鲜”。在新、马华人历史上,著名的五邑成功人士有被称为“新马华人三杰”的曹亚珠、陈长炎和赵煜,以及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南洋巨富陆佑等。  五邑华侨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不但表现在早期经济建设方面,在华侨内部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组织社团,发展教育,开发唐人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而且与人为善,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所在国反击法西斯侵略和战后支持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不得不对日宣战。在美国的华侨坚决支持美国政府反击日寇,参军的华人超过3万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17%。有5万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船上服务。陈纳德将军组织的“飞虎队”第14服务队有1300人,几乎全是五邑华裔。在加拿大,有500多华人入伍;华人购买的国债达1000万元加币。在菲律宾,华侨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华侨)支队”(简称“华支”),其中广东大队100多名官兵都是五邑人士。“华支”战斗三年,伤亡110多人,其中五邑华人占38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成为打击日寇的主力。不仅在新加坡保卫战中表现英勇,并在马来西亚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其他国家,华侨在反对法西斯战争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华侨在所在国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的独立斗争,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给予大支持,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例如,越南二战后的抗法、抗美斗争,就有许多华人参加,不少人还牺牲了生命。这些国家独立后的重建中,华侨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心难测,世间“过桥抽板”的大有人在。一旦所在国出现经济危机,往往就拿华侨开刀,以转移人民对当政者不满的视线。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随着加拿大、黑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也掀起排华运动。二次大战后,又发生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当局(1950)、印尼(1960)、缅甸(1964)、柬埔寨(1975)、越南(1979)、等国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其中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华人死的最多、最惨,再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以及返回中国的也最多。这些排华事件,不仅华侨、华人受害,当地人民也受到损失。这就使所在国家不得不在若干年之后重新检讨得失,重新发挥当地华侨、华人的作用。   二次大战以后,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华侨社会也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华侨已经取得当地国籍,暂时持有中国护照的新移民,过几年也将取当所在国国籍,由华侨变成了华人。思想观念上也从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经济条件也上升了,小康之家增多,并有相当部分人已发展成为大财团、大企业家甚至是跨国公司老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华人的文化质素和参政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出现了许多教授、学者、医生、律师、工程师,甚至出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如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台山人)、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女台山人)、秘鲁前总理许会(开平人)等。据调查,在93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知名人士有27,659人,其中政界有569人,,经济界有 25,253人,科技文体卫生领域有1,837人,对当地作出杰出的贡献。   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 、“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创办了《中国日报》。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特别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战以后,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达到了巅峰,不论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祖国的支持,以及华侨本身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对日本法西斯亡我中华最危险的时候,所有华侨都以“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的使命感,挺身救国。其主要表现有:   组织各种救国团体。把广大华侨组织起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救国总会”。在印尼司徒赞(开平人)为首成立了类似团体。在美国,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邝炳舜、阮本万等为首的救国团体,其分处达92个之多。……   用办报、办电台、办文艺演出形式,向广大华侨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励大众奋起抗日。   捐款、捐物、认购国债,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祖国抗战。早在1931年“18”事变和1932“28”松沪战役中,华侨就纷纷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支持蔡廷楷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先安内后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事变”后,我国进行全面抗战,华侨捐款、捐物和认购国债的热情更为高涨。仅1937—1945年8月,美国华侨捐款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达69,156,115美元。美国致公堂领袖、台山人阮本万本人捐了5万美元,募捐3,500万美元,侨领、台山人邝炳舜本人捐款10万美元,募捐500万美元。新西兰华侨抗日捐款达3,209,020磅,澳大利亚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达1,911,37元。当时国民政府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亿元。新会旅美华侨认购救国公债和航空公债即达3,630万美元。北婆罗洲新会华侨郑潮炯,从1937——1942年,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发动华侨捐款,共得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救总”。1940年,他与夫人钟彩合商量,将刚出世的男婴卖给别人,得款80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战。此外,广大华侨还捐物(包括飞机、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衣服、粮食等等),仅抗战初头3年,美洲华侨捐物折款达国币250万元。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100部汽车。在印尼,司徒赞等从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万港元,购买物资寄往贵阳。为了抗日,美国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帮助祖国生产战机与日军作战。为了阻止美国卖废钢铁给日本,侨胞们开展“不供给运动”,拦阻运载废铁的轮船装货、启航到日本。   为了抗日,许多热血青年回国参军,仅日本就有8000人,缅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五邑华侨青年参加空军的人数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飞行员黄新瑞等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在抗日战争后期,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其航空地勤人员、飞行员有很多五邑美国华侨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纪念碑,上面刻着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华侨子弟,他们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此外,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开辟中缅之间的陆路运输线,“南侨总会”组织2000多名华侨青年司机参加运输战争物资,其中也有不少五邑华侨青年。  华侨在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在上世纪辛亥革命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和新中国成立、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其贡献最为巨大。其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侨汇,它是侨眷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侨乡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柱,亦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契约华工”、“赊身工”挨过卖身期限以后,通过艰苦创业,节衣缩食,从清朝同治年代(1861——1874)起台山等地就有了侨汇收入。据专家统计,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全国侨汇总额达1亿美元,平均每年4200万美元,五邑地区约占20%左右。其中台山最多。台山1930年达3000万美元,1937年达8亿美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汇收入仍然源源不断,在改革开放以前,其作用非常突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贸易外汇增加了,侨眷生活改善了,侨汇收入及其作用才有所下降。  第二是回国、回乡投资,支持国家和侨乡的建设,共有三次高潮,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年间,是第一个高潮。当时华侨在外积累了一些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使欧洲老牌帝国主义无暇东顾,又给华侨一个机遇,因此就纷纷回到香港、家乡和祖国各地投资。回香港发展的五邑华侨,有一批成了巨富,如冯平山、利希慎、林裘谋、李石朋、陈瑞祺、伍时畅、黄润棠、张子芳以及黄克兢、吕志和等,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又积极支持家乡和国家的建设。这个时期,由于有许多华侨回乡建房、商埠,办工厂,建公路。使五邑真正形成了侨乡。这个时期,有的五邑华侨还在广州、海南岛、广西、上海等地进行投资,其中广州爱群大厦就是最大的一项,至今天仍然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工作,同时也有一批华侨回来投资,但由于当时政策所限,主要是通过华侨投资公司来办理,其规模较小。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回国、回乡投资最多,唱了主角;华侨、华人的投资比前也有很大的增加,并且还引荐不少外国财团前来投资,其作用也是空前的。1979——1998年,江门五邑共有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15,322家,实际外用外资3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50家,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而港商“三资”企业就有3,050家,实际利用外资03亿美元;澳门商投资“三资”企业354个,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  第三是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这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对家乡帮助很大,其中以捐资办教育最为突出。台山从1912——1945年,华侨捐建的中小学校就有78所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掀起新高潮,从1979——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华侨捐资总额达23亿港元。兴建学校2,117间(278万M2),医院297间(68万M2),敬老院324间(58万M2),影剧院、图书馆、文化室177间(61万M2),桥梁825座,道路3,549公里,自来水工程778宗。接受捐资最多的是五邑大学,近2亿港元。捐资最多的港澳同胞是利国伟、陈经纶、谭兆、伍舜德、黄克兢、黄祖棠、黄球等。捐资最多的华侨华人有李盘石、黎耀华、谢文启、伍求登等。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彰他们,江门市共授予四批417人为江门市荣誉市民。

侨乡文化论文

2007年 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颁布实施。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为假日,允许周末上下移动。与此同时计划推行带薪年假的制度。国家法定节日的调整顺应民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旅游业产业关联强,波及效应大,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大的一个支柱产业。法定假日的调整无疑会引起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而对旅游业的设计与开发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以短线游为主的集美旅游业,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本研究小组针对集美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建议集美旅游业的开发设计应在休闲、个性、情感、文化等层面体现创新思路,在原有基础上更显特色。 一、集美假日旅游的现状 厦门是一座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是旅客们向往的一座旅游城市。在厦门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区,集美是其中一个。据统计,2002年全市旅游接待中外旅游者1020万人次,陈嘉庚纪念胜地接待中外旅游者760 745人次,占全市景区总接待量的5%。2003年旅游行业受“非典”影响除外,2004年全市旅游接待中外旅游者6万人次,陈嘉庚纪念胜地接待中外旅游者为965 317人次,占全市景区总接待量的0%。2005年全市旅游接待中外游客88万人次,陈嘉庚纪念胜地同期接待中外旅游者856 498人次,占全市景区总接待量的5%。上述三组数据比较表明:前来陈嘉庚纪念胜地参观的游客数量稳中有降。当然,行内人士认为集美旅游业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挖掘集美旅游优势,扬长避短。 以下是集美已形成的旅游业五大优势。(一)区位优势 厦门集美位于闽海之滨,紧邻福厦公路,扼守进入厦门本岛的咽喉,依山傍海,风景秀丽。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大批客商云集我区进行投资考察,商贸洽谈,创办实业。今后,随着外商经贸和旅游合作进一步密切,集美陈嘉庚纪念胜地将成为外商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二)侨台优势 厦门集美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对台旅游潜力很大。以旅游为先导,以经济为主轴,让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互相了解,统一祖国。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作为旅游基地,吸引台胞到厦门集美等旅游胜地进行观赏、垂钓、龙舟、冬泳、武术、舞龙、舞狮等富有民间特色的活动。(三)气候优势 厦门集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背山面海,空气质量优良。亚热带气候特点使她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对人们进行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是中国海滨风景资源最丰富、最密集、最完美的地区,也是我国冬季避寒胜地。近来,许多国内、国外的专业体育团体,纷纷选择厦门集美作为冬训基地来提高或恢复专业成绩,或以休闲、旅游来调整队伍。(四)学村人文优势 集美学村早就闻名中外,被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中国侨联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区。 总共有由19所学院、2个系组成的集美大学,著名的集美中学。学村内有开设武术、拳击、健美操等项目,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并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加上学村的规划具有前瞻性,力图张扬集美学村的人文优势。(五)水上资源优势 厦门集美水上运动俱乐部是福建省唯一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水上运动项目的亚洲和世界冠军,该俱乐部多次受到国家和省政府的表彰。水上旅游项目设置有:帆板,皮划艇,冲浪等,这为厦门集美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为集美旅游业把脉 1、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五一”期间,嘉庚公署接待游客近8万人,其中散客就有5万多人,而同在旅游沿线的南顺鳄鱼园仅7000余人;毛泽东像章馆也乏人问津;至于位于灌口的万宝山观光果园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接待了以本市、区企事业团体为主的700多人。    应该说,这几年,集美区在开发旅游资源上是下了功夫的。几年前便推出嘉庚足迹游、学村文化游、历史古迹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游等特色旅游,打破一枝独秀的局面。借助航天测控站的高科技优势,推出集美航天城一期项目;南顺鳄鱼园对外开放,从泰国引进的200余条各类鳄鱼也成了旅游沿线的又一亮点。但“鳌园游”依然是“集美游”的代名词,无论是团队还是自助旅行,游客们在集美总是匆匆到鳌园走一走,便匆匆离去,其他景点成了可有可无的选择。占地500亩的万宝观光果园内设果园、鱼池、烧烤等项目,可迎合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其美名也仅为本市及周边地区少数人所知,至于遍布后溪、灌口两镇的文物古迹,连本地人都知之甚少。    这些现象无不说明,我区“大旅游”的格局还未形成,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集美发展尚处于初级产业化阶段,以鳌园旅游沿线为例,几个景点所有权分属于集美校委会、集美大学和集美镇,他们各自为营,缺乏统一规划,使整个景区各个景点如同散落的珍珠,无法展现其魅力。 2、文化底蕴未深入挖掘 虽然集美旅游的焦点集中在鳌园一处,但鳌园最深厚的文化内涵未得到充分的宣传,实际上,以嘉庚精神为“品牌”引来集美的游客仅被风光绮旎的学村建筑所吸引,对学村的历史背景、陈嘉庚先生作为华侨领袖、民族光辉的历史贡献却知之甚少。其实,只要他们能够多花点时间仔细欣赏鳌园的石雕、石刻,参观一下故居、归来园等留下陈嘉庚生活足迹的地方,他们从集美得到的将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仅这些就岂是一日游所能够“游”玩的。    但遗憾的是鳌园缺少引领游客游览的导游,不收门票的故居和归来园得不到旅行社和游客的青睐。我们在宣传集美、宣传陈嘉庚、宣传鳌园时定位不够明确,内容过于片面,特色不够突出,而这特色二字正是无以取代的成功秘决。 3、六要素样样不足 游客到一个地方,总想买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回去或留念或送人,但整个集美旅游沿线几十家商店,卖的净是些款式陈旧、包装简陋的珠宝饰品、工艺品及干制水产品,十几年来几乎没有更新,所谓的新产品也是各地都在出售的大众化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    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特殊地位这几年来越发重要。地方小吃常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王牌,我区也不乏叫得响的小吃品种,如灌口卤鸭、沙茶面、蚵仔煎等,它们已成为集美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足以代表集美款待远方来客,但我们对此未加重视,小吃店只是零星分布在居民区内,未形成规模,游客对集美小吃毫无概念,自然会抓紧时间赶回岛内吃饭。甚至出现集美半天游这样的常见场景。    我区现有旅游宾馆、招待所6家,加上其他私人旅社,约有床位2000多个。平时闲置率挺高,但今年“五一”长假到了5月3日大小旅馆都宣布爆满,如何解决旅游饭店“忙闲不均”的现象,也是集美旅游行业迫切的研究课题。    租车旅行日渐成为潮流。“五一”期间便有近3千辆的车涌向集美旅游沿线,集美警方全体出动,进行疏导,但龙舟池东岸道路狭窄,疏通渠道很少,还是给游客造成了不便。    集美旅游沿线缺少景点线路示意图和景点介绍的详细资料,缺少接待散客的导游、游客需要帮助时得不到相关的服务。    集美游客多以参观为主,游客的参予性不强。三、节假日调整后,淡旺季界限淡化给集美带来的旅游契机 1、集美“短线游”黄金时代来临 黄金周的休假方式的实施, 大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旅游热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外出休假的热情将更为强烈, 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新的国家法定节日调整后, 小长假的增加势必使长线游、短线游的比例发生新的变化, 人们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短线就近出游。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五一”黄金周长假取消, 但实际上全年的绝对假期天数却增加了, 且较为均衡地分散在全年,加之国家对带薪休假政策的规定, 都无疑会极大刺激消费者的度假旅游消费。调查显示, 6% 的网友选择“十一”黄金周, 6%的网友选择“五一”节, 3% 的人选择中秋节, 其次分别为端午、春节、清明、元旦。因此, 集美旅行社要针对人们出行的新变化, 以充分利用旅游景区多, 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积极拓展短线旅游项目, 迎接“短线游”的黄金时代。 2、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忙闲均衡 对于厦门大部分旅游景点景区来说,“五一”黄金周取消, 看似减少了一次重要的创收机会, 实际上反而减轻了它们的压力。从长远和全局来看, 法定节假日调整, 可使出游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淡旺季之间的界限, 对部分景区、重点时段结构性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客流的空间、时间分布将更加均衡。首先, 人们的假日消费将由“冲动式”集中消费转为“分散式”理性消费, 可以更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 真正享受到旅游的乐趣。其次, 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服务部门可以更加从容地安排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 在针对不同月份、不同节日开发特色产品的拓展空间增大, 可以有效避免以往黄金周旅游所存在的资源匮乏、服务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可以预见,未来集美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游客舒适度将有大幅提升, 而游客可以享受到更加规范、细致、周到的旅游服务产品,做到“忙闲均衡”, 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四、对集美发展旅游市场的构想 (一)追求个性色彩旅游路线 在现代社会中, 工作变得越来越单调、机械。在这种异化环境中, 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压抑, 个性的旅游生活成了许多旅客所追求。集美是个美丽的渔村,且海域十分平静,这在内地或其他海滨城市都无法享受。针对这一特色,建议旅行社可以给游客提供安全的渔民生活,比如让渔民带他们出海捕鱼、海上钓鱼、在海边抓螃蟹等活动,也可以享受在海上用餐的乐趣等等。 又比如,为了缓解厦门进出岛的交通压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启动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的重大决定,将高集、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工程的建设实施正式提上日程。在这个改造工程中,集美就将会出现更好的人工沙滩,这样可以使旅客在晚上的时候,可以出来散步和游泳。清淤工程可以保护厦门的海洋资源,这样可以把白海豚引到集美海域,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旅客。因此,我们建议旅游路线可以在原来“嘉庚故居——归来园——嘉庚公园——圆博苑”的基础上,增加“体验渔民生活”这项。 旅游路线推荐:嘉庚故居——归来园——嘉庚公园——体验渔民生活——圆博苑(二)亲近传统文化旅游路线 本研究组去年科技创新“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与反思”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对传统节日的由来更是一问三不知,所以包括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经过几千年来的历史演变,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文化情结。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就说明了, 人们心中的这种文化情结深刻并且希望得到释放。在这些传统节日里, 人们旅行出游时必然将更倾向于选择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联的产品, 即亲近传统节日, 享受传统文化。 集美位于闽南,而闽南有很多文化在集美也广泛流传,南音就是其中一种,厦门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目前中国已决定将南音申报“世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南音研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项目计划。因此,集美区政府可以在旅游区表演南音,可以让旅客们了解南音,让我们的集美旅游区更有传统化。 旅游推荐路线: 嘉庚故居——归来园——观看龙舟池——欣赏南音——嘉庚公园——欣赏编钟。(三)文化教育旅游路线 集美是厦门市的文教区, “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为投资区的软环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位和对外影响力,是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坐落在厦门集美中学内的李林园和李林管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集美国防教育的典范,因此,如果来访的游客为中学生等青少年,建议将李林园和李林馆纳入游行形成,这样可以促进青少年增强国防意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因此,如果来访的游客为中学生等青少年,那么集美旅游可以以教育为目的,建议提供文教旅游路线,这样可以吸引到一些青少年来集美学村参观。推荐路线:集美大学——嘉庚故居——归来园——集美中学——李林园——李林馆——嘉庚公园五、结语 福建日报2005年01月04日报道因为《集美区山地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评审,三年已经过去,集美已经初步形成了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山地文化旅游去、户外体育运动生态旅游区等功能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重新调整之后,旅游出现了以“短线游”的新局面,对集美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由于时间有限,本研究小组还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入调查,本小组计划在国庆期间,将会以问卷的形式将本小组的几组推荐旅游路线跟旅客交流,结果将进一步充实本论文。调查问卷 (略);参考文献:[1]集美旅游:20年后会是什么样?福建日报,04 [2] 厦门旅游地产方兴未艾,中国房地产报,17 [3]集美旅游产品开发主打“嘉庚”牌,厦门日报,09[4]厦门市集美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02[5]浅析集美生态型文教旅游环境的态势和发展,厦门科技,05[6]厦门市集美区开发旅游的研究与思路,集美大学学报,01

主要要点出中华侨乡在外的凝聚力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其他民族很少有这么多以及有这样的规模的

五邑侨乡文化与侨乡精神论文

  • 索引序列
  • 关于侨乡文化的论文
  • 有关侨乡文化的论文
  • 关于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的论文
  • 侨乡文化论文
  • 五邑侨乡文化与侨乡精神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