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气象杂志封面

中国气象杂志封面

发布时间:

中国气象杂志封面

中国气象四字是否和中国气象报字体一样,如果一样,该字是行书,为张爱萍将军题写。

(我在网上查到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建于1960年,原名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致力于建成世界著名的气象最高学府,江苏省主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中文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外文名: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简称: 南信大,NUIST 校训: 明德格物 立己达人 创办时间: 1960年创建,2004年更名 类别: 江苏重点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李廉水 知名校友: 郑国光,吴国雄,许健民,朱云来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南京 主要院系: 大气,经管,数理,信控,计软,体育,遥感,滨江,语言文化 硕士点: 24个 博士点: 14个 院士: 1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古都南京,始建于1960年,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达38%以上,三分之一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占地218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3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95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期刊1730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中国科协科技人力资源研究基地、中国制造业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等5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国家级气象台、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等42个专业实验室,省级产学研基地及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100多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概况(15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历得到美、英、加等国家的广泛认可。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等17个学院(部)以及1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拥有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共有47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经、法、农七大门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特色发展,打造大气科学“学科特区”,大气科学学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建成了以大气科学为核心,以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为重点,理、工、管、文、经、法、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4个,基本涵盖学校本科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方领导(8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育人为中心,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已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多人。他们以“踏实、肯干、能干”的优良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不少校友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及相关部门领导,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央部委领导及世界气象组织高级官员等,全国气象领域70%的技术骨干来自该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贯重视科技创新,长期参与国家气象领域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是我国气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学校科技实力增长迅速,连续两年实现科研经费翻番式增长。2008年科研经费已超亿元。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29项,另获得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活动(7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先后与美国的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戴尔豪斯大学,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韩国的朝鲜大学、日本新潟大学等三十多所国外著名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联合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学校拥有“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学校已为近百个国家培养高级管理及业务骨干600多名,高质量地承办了世界气象组织第十届气象教育与培训大会、“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批重要会议。   今日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发展、管理创优”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弘扬传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集成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在《2011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11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45。编辑本段学校历史学校历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是南京气象学院,当时在建院的时候得到了中国首任气象局长(现在的称呼)的大力关怀,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且在那个时代好多清华北大的老师和毕业生云集南气院,中央气象局的好多留洋专家也来到了南气院,那时的南气院虽然招生少,老师少,但实力在南京的老牌重点高校里是不容小视的,现在很多著名的高校当时还不存在,或者只是职业技术学校,当时在南京的排名确切的不打折扣地说应该是第六名,这是有资料可查的   南京大学的地学类专业,当时最强的应该是气象学,60年的南气的学生是和南大的学生一起上课,之后就分了出来据说当时选校址的时候有了三处地方可选,其中一处是珠江路,还有一处是在现在的地方,但是为了显示南气院永远地从南京大学分离出来,就选择了江北的龙王山下,龙王在古代乃司云雨风雷的,所以学院建在龙王山下是不是有什么寓意,只有当时的老人才知道了现在也无据可查而南京大学在气象学在分出后受到重创,但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实力,已经不是46年前能比的了   南气院的历史说起来并不比南京其他老牌的重点高校少多少,例如现在的东南大学已经不是建国前的真正的东南大学了,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等,好多高校都进行了百年校庆,但扪心自问,真正了解南京高校变迁的人都明白,他们只是拥有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而已,现在学校的大部分都是独立后的成果, 却将南京大学的历史算进自己学校的历史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是原来的南气院,如果同理而推,学校的历史不再是46年,而至少是78年,并且是至少因为南京大学,也就是建国前的国立中央大学拥有气象专业是1930年的事了,在这之前是否有类似的专业出现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了。    南气的历史就是中国气象的历史,在由于国家对气象的重视和需求气象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成立了,并且在78年成为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但在之后气象学被冷落,气象在社会的地位一落千丈,所以有一段时间好多南气院的学生都转行了,直到现在气象被受关注再度升温,并且在十一五计划中国家也加大了对气象领域的投资,气象事业目前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段这也是南京气象学院为什么能顶住南京大学的合并压力,并且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原因之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没有可以向外人炫耀的历史名人,因为这不是它的实力的原因,而是它建院的历史决定的,它错过了建国前风起云涌的时代,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必将有它光彩的一笔,目前中国从中央到省到市的气象局长和首席预报员都是南气院毕业的,谭震林的儿子,登上美国财富杂志封面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神六的副总指挥,中国银行的副行长,主持风云卫星发射的许建民院士,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曾力挽狂澜舌战最终影响加拿大政府签署京都议定书的首席科学家,等等都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国外NIM的名气不是国内的人所能感受到的,一些场合清华北大也只能和南气院平起平坐,在国外受到大家尊重的大学不是什么综合大学,而是那些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工学院,这就是南京气象学院在国内外知名度不同的原因了   再谈谈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京信息工程大学文科专业的问题,既然专业已经有了,谈踏出现的正确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好多人都议论,说南京气象学院的文科专业不好,我反问你们大学文科专业刚刚建立几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即使南大的学生我也会这样问,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而南师南大的人文专业是经过了百年的积淀的成果,历史的积淀是用什么也模仿不出的就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虽然在郊区但学风上相对其他南京高校还是不错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究竟路向何方?历史会回答,几十年后,我们是不是也能向现在一样谈论那些辉煌的历史   你绝对不了解的南信大的历史   南京气象学院于1960年由中央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前身)创建,首任院长是前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后担任代理副军长)罗漠;   南京气象学院在建院之初,毕业生授于工程师学位   南京气象学院最初建立的几个专业有天气动力学,大气物理学,应用气象学,大气探测学和气候学   1964~~1974年南京气象学院共培养学生446人,这446人当中,有1/3转行进入其他部门工作,其余的其中80%目前已经担任中央,各个省市气象系统处级或以上领导干部   南京气象学院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校园内的气象台,这个气象台是全国八大气象台之一   南京气象学院在1998年只前的首先录取对象是学校教职工子女;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等合作单位职工子女   南京气象学院至今最大的一笔投资是位于电子楼对面的多普勒气象雷达,于1989年从美国引进,耗资300万美圆   南京气象学院目前在美国的校友会达到近200人,以教学研究者居多,主要有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遥感探测学三个专业,涉及美国的气象气候的方方面面   目前美国农业部全球变化项目首席科学家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专业   南京气象学院专家的科研经费,不到中国气象局同等级专家的一半,但大多数气象学院毕业的高学历人才,首选还是留校任教   2002年前,南京气象学院在教育部一直被登记为工科院校,但其论文和科研成果99%由天气动力学,大气物理与环境,大气探测学等理科学科完成   南京气象学院最好的学科是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其在教育部登记包括四个二级学科:大气科学,大气物理与环境,大气探测和气候学   1998年是南京气象学院一次就业率最高的一年,能够授予学士学位的几个专业就业率真正达到100%,2003年是学院就业率最底的一年,根据学校自己的统计,只达到4%   南京气象学院是台湾承认学历的大陆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 (现在貌似没有了,只有985的41所高校了)   南京气象学院在2003年险些并入南京大学,最后由于双方就并入专业的意见不统一而夭折(南京大学坚持只并入大气科学,大气物理与环境,大气探测三个专业,而南气坚持并入所有专业)   南京气象学院在1992年到2002年10年间,虽然其管理者是中国气象局,但拨款基本来自于江苏省   南京气象学院改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后,在新专业的建立过程中出现很多波折,比如说:当初建立农资专业时,曾与当时的农业气象学专业,也就是现在的应用气象学专业发生过矛盾;在建立遥感专业的时候,曾与大气探测专业发生过矛盾等等,不过最终都得以解决   南京气象学院曾经的院长曾享受副部长级待遇(中国气象局局长是正部级),当时在江苏只有南京大学校长能和南气院长平起平坐,后来划归江苏省管理后降为正厅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目前耗资最大的两个实验室分别是中美合作遥感实验室和信息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前者主要从事大气探测与大气物理的研究,后者是大气探测本科及部分研究生的专业实验室   如果留学美国,加拿大或者其他一些欧州国家读公立大学的硕士,你会发现他们根本不承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包括会计,信息管理,环境科学,遥感科学等等专业的本科学位(除非你申请的是硕士课程而非硕士学位)   在2006年期的全国大学排名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251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平均住宿费是全国最高的高校之一   根据学校内部统计,2004年学校毕业生中抽样显示:气象类平均年收入为9万元,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类专业为2万元,经济类为4万元   1995年,南京气象学院论文成果100%集中在气象领域,200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得国家认可的论文成果7%集中在气象领域,说明学校正在向多学科化的转变迈出艰难的步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于2008年彻底完成系院转变调整,分散强势专业(如本来决定的气象学院被一分为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和大气物理学院,分别代表了学校最强的三个专业: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和大气探测学),从此学校将加大其他专业的资金投入,真正实现学校的多学科化发展。其它如果要了解详细,就再问我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

不知道

《干旱区地理》算是比较好地学类期刊,仅是 中文核心期刊,也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实用性更强,比较好。

不知道

《干旱区地理》(原名《新疆地理》)1978年创刊,现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刊载内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图片

杂志封面图构成元素通过对图片的完善使用,真正能够把人的视觉调动起来,使欣赏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对起杂志封面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设计师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在使用或者设计杂志封面图片的时候,应该把握创新与实用的设计理念,使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图片选择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杂志封面图的选择不同杂志刊物所追求的封面风格不同,图片的规划设计假定了杂志的内容倾向、色调派系和风格定位。因此,杂志封面图片规划设计是一种专属的艺术,一门独到的科学。杂志封面图的色彩首先,将杂志封面的色彩设计重视起来,真正将色彩轮廓的明暗程度的体现提升上来,把握更加有效的创新标准,使自身的设计理念在色彩的形成过程中能够体现得游刃有余,把握重点设计路,从小处出发,真正将杂志内容的完善呈现出来。其次,要注意对色彩正面性的东西进行全面呈现,不要将过于极端的内容进行呈现,尽量将积极向上的思想呈现理念渗透进去,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设计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实用性更强,比较好。

好的杂志封面设计,可以起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作用,也可以让杂志从同类杂志中脱颖而出,让读者 快速做出选择。这本杂志就会被更多的人翻阅,于是它被买走的可能性就大;而坏的封面设计,即使内容再好,也可能因为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失去了被阅读的机会,当然销量就会下降了。总的来说,杂志的封面设计应把握一个设计原则,即遵循形式美的原则,充分体现杂志的内涵,其设计应具备与读者互动、交融的属性。具体而言,杂志的封面设计包括形、字、色、构图四个层次。一、形封面的形主要指外形和内形(文字、图形等)。封面的外形除少数特殊设计外一般呈长方形或方形,这是由杂志的开本决定的。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在纸张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调整长宽比例,以改变通常的形状。封面内容的形指文字及图形等。有时一本书的书名可用几种不同字体构成,但应以其中一种字体为主。文字除了具有说明的功能,还具有图形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杂志的封面规格为210*285mm。二、字一本杂志的封面,可以没有图形,但不能没有文字,文字既具有语言意义,同时又是抽象的图形符号,它是点、线、面设计的综合体。如一个字可以看成一个点,一行字可以看成一条线,一段文字可以看成一个面等。在设计中,如果将图与文都当作重点进行强调,其结果往往显得版面杂乱无章,两方面都不突出。因此,文字与图形应相对集中布局,在阅读中形成节奏和层次,使文字紧凑,图形灵活。白底的封面没有过多装饰,只有通栏大字“非洲”外加两行小字:“无论你曾怎样想,请再想一遍。”该刊新任主编克利斯·约翰斯指出,长期以来,内战、疾病、贫困和生灵灭绝等字眼虽不断占据报刊头条,但人们似乎对此已多少感到麻木了。他很希望世人能重新认识非洲、了解非洲。因此采用在这期杂志封面上仅用文字来表现主题。三、色封面设计的色彩处理是设计是重要一关。读者浏览报章杂志时,首先能被感官辨识的就是色彩。赤、橙、青、绿、黄、蓝、紫、灰、黑、金、银等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了杂志封面五彩缤纷的世界。“随类赋彩”是封面色彩艺术的基本规律。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例如用灰色作为背景,可以衬托艳丽的文字、图形,既协调又显亮丽,纯度高的色彩排列在一起,特别刺激和活跃;和谐统一的色调,让人感到温馨、安逸;利用纸张的原色为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清新等等。有时为了追求新奇的个性特征,可以在常规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如采用无彩色调也能在五彩缤纷的书海中脱颖而出。封面设计的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设计幼儿刊物的色彩,要针对幼儿娇嫩、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色调往往处理成高调,减弱各种对比的力度,强调柔和的感觉;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根据女性的特征,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系列;体育杂志的色彩则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而艺术类杂志的色彩就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深度,切忌轻浮、媚俗;科普书刊的色彩可以强调神秘感;时装杂志的色彩要新潮,富有个性;专业性学术杂志的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封面上没有色相冷暖对比,就会感到缺乏生气;封面上没有明度深浅对比,就会感到沉闷而透不过气来;封面上没有纯度鲜明对比,就会感到古旧和平俗。我们要在封面色彩设计中掌握住明度、纯度、色相的关系,同时用这三者关系去认识和寻找封面上产生弊端的缘由,以便提高色彩修养。四、构图封面设计的构图,是将文字、图形、色彩等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其中文字占主导作用,图形、色彩等的作用是衬托书名。一般情况下,将文字进行垂直排列,具有严肃、刚直的特点。这是我国书刊的传统构图形式。水平式的构图,给人以平静、稳重的感觉,将书刊名水平排列能给整体带来平衡的作用。倾斜式的排列,可以打破过于平稳的画面,以求更多的变化,运用恰当有助于强化书刊的主题。封面设计的造型要带有明显的阅读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的特征。对少儿读物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构图要生动活泼,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一般配合夸张性、想象性、人格化、游戏性、幽默性等插图来进行设计创作。少儿时期正是处于所谓的视觉年龄,因此,少儿读物对他们的视觉震撼更为重要与直接。它可以培育少儿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而这些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的源泉。对中青年到老年人的读物,形象可以由具象渐渐转向于抽象,宜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也可由生动活泼的形式转向于严肃、庄重的形式。个性性感的创意新颖的杂志封面设计,足以吸引你!总而言之,一个设计者应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杂志“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获得高度的统一,以满足读者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 索引序列
  • 中国气象杂志封面
  •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
  •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图
  •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图片
  • 干旱气象杂志封面设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