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方美学的核心

西方美学的核心

发布时间:

西方美学的核心

浅浅谈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异同  俗话说的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三百多年前的18世纪在西方世界就较早地形成了具有学科性质的逻辑严整的美学他们对美的本质、审美有了刻意的研究和探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美学”这一概念,但是广泛地、深入地探讨美学问题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却从未不间断过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有美无学”的状况因此总的来说对有关“美”的理解、对自然、生活现象的“审美”无论是西方还是中方都有各自的独到的研究这也引起了诸多中西方美学家们对寻求跨文化美学思想异同的极大兴趣到了20世纪50年代,甚至掀起了西方美学界重建美学体系的热潮中国学者们从美学从西方输入中国始就感到了中西美学比较对寻求跨文化间的共同的美学思想规律的重要意义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就是寻求中西美学异同的翘楚本文将主要通过从实体与虚体的宇宙观、以及形、神在诗画艺术上的体现两大方面比较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异同  一、从宇宙观看美学思想差异  “有”和“无”给中西方文化带来了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宇宙观的差异通样从中西方宇宙观的差异上我们就不难看出中西方在美学思想的差异“有”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西方人把“存在”作为宇宙的本体,认识世界就是认识存在以存在和“有”作为认识的世界对象并且把稳定的、不变的、恒常的作为存在的根本这就是“实体论” “实体论”的思想影响了西方美学史 “本体论”阶段中杰出的美学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实体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即实体是由质料加形式所构成的,美在于事物体积的大小和秩序,“秩序和比例的明确”是美的形式特征确定事物是否美,必须依据量(体积大小)的原则和秩序(把事物各个不同的因素、部分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的原则  除了本体论阶段外,认识论阶段的美学思想也可以找到“实体论”的身影该阶段的古典美学认为:美具有实体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美学应当以客观的美为研究对象,探索美的本质和规律总之西方人的这种以“实体论”来认识美的本质和审美就是来源于他们认为客观世界的宇宙观认为对宇宙的认识可以用一套概念系统表达出来,这套概念系统是明晰的具有一定逻辑一致性的  中国人的宇宙观与西方人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这从老子的“道生”思想就不难看出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源,万物均中“道”演化而来,即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用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点出“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令人捉摸不透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道”是可以阐述出来的,但是能被阐述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中国人这种“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宇宙观与西方人对宇宙的认识可以用一套概念系统表达出来的宇宙观上的南辕北辙就势必导致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差异  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庄之道一脉相传,庄子以无为虚淡为合天德,标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认为宇宙太空的广漠虚廓,无始无终默然有序地运行,不有意为之而形成了至高无上的自然美品格,这种品格使天地成为美的极致、成为众美之源总之道家的这种美学思想已经超脱出物质本身的形貌,将“美”、以何为美的鉴定升华到了对天地万物“神格”的感悟上,他们的美不再是西方人那种可观的外在美,更多的是对内在的心性美、品格美  总的说来,中国古典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这也就造成中西审美趣味的不同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美的最高境界  二、从诗画艺术看中西美学思想差异  “模仿”学说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他在的《诗学》中提出:艺术的模仿是再现“应当有的事”,认为模仿自然是一种求知的认识活动,处于求知的目的,人们把自然模仿下来,创造为艺术从而提升了艺术的地位,使艺术高于自然《诗学》中提出的“诗歌中悲剧色彩来源与生活,但这种悲剧却能引起人们的怜悯或恐惧达到“净化”的效果印证的就是艺术模仿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美是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模仿的越惟妙惟肖就越美“模仿自然”学说除了在诗歌之外,在西洋画也中同样有所体现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  与西方人关外在的形貌不同,艺术并非起于模仿,而是心与物片刻交感的宁馨中国的艺术家们追求的更多是“神似”力求通过有限的笔墨传达“韵外之旨”、“味外之味”的效果绘画艺术把“气韵”作为第一原则,讲究的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有妙境”,整幅画卷上往往留下大片的空白,以虚无体现宇宙的空灵意境诗歌同样是如此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诗歌的形式上讲究的都是心与物的交融大诗人陆游就曾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歌艺术上的寒江独钓、流泉飞瀑、幽亭古刹等等美的题材,诗人们很少对其外形上做过多的描述,更多的是表达人物处在静谧的山水画中天人合一的感悟形式上更是不拘泥与特定的规格,大词人辛弃疾放言“文章体制本天成,模宋规唐徒自苦”  对宇宙自然不同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方对美的不同认识西方人较为喜欢去反映自然之美,去刻画外在的形式美,而中国人则更为喜欢去靠近自然、融入自然,感悟内在的神韵美  上诉两点的阐述尚不能表达中西美学思想差异之万一,中西美学思想上的差异给两地带来的影响也远非两点所能体现但是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是造成美学思想差异根本原因是可以肯定毕竟,哲学美学是美学的理论基础当然除了哲学之外,文化、宗教也是造成美学思想差异的重要原因。

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认为,探求美需要从美的现象到美的本质进入,“美”存在一种从有缺陷的“相对美”到“绝对美”的过程,即由物质到精神到“理念”之中的美,这就是柏拉图的美学核心。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说:“一个对象是美的,如果它的形式被判定为我们表象这一对象时所感到的快乐的根据。”他认为,“判断某一对象是美还是不是不美”,应该“借想象力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与不快感”。然而他所推进的却是美学的知识化、体系化。尼采主张遏制过度的科学主义,用审美化来制止毫无满足的人类贪欲。他认为,“审美价值立足于生物学价值”,“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为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这种本能的理想化显然过于偏颇,由此开始了一种动态的体验式美学。他同时认为,美的本质可用“日神”与“酒神”即“梦”与“醉”两个范畴来概括。

东方美学的核心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种说法。其中儒家探索人性美、人格美,认为美的本质为善;道家以无为而无不为是绝对自由,认为美是绝对的自由;禅宗是中式佛教,与道家结合,认为美就是超脱。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东方美学的脉络。东方美学对于中国现代设计,尤其是新中式设计上影响深远,是新中式设计的本源。

在东方美学中,日式美学的核心是“道”,注重意识的表达,美学即是美的意识。在创作前,西方的现代设计一般从外形考虑,而东方美学则是从深入了解设计师自身的内心状态开始的。

什么是东方美学?

在中国古代,关于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有几个特点。一是不明确的,是自觉的意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思辨;二是没有维心和维物之分,维心与维物的区分是真真正正的舶来品;三是这些探讨基本上都从属于伦理学范畴。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东方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中说法。  儒家:其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在探索人性美、人格美时涉及到美的本质。他们认为,美的本质就是善。人之所以为人是有道德的,是知仁义的,而仁义在道德上就是讲善,就是充实的。所以孔子说:显任为美。美就是道德理想的完美实现。  道家:以庄子为代表。道家在谈人生、谈人格时,由宇宙观发展的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看不清摸不着,但可以体会到,是衍生事物的根本。在老庄看来,有“道”就是自然无为的。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追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消亡。无为而无不为,即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因此,道家认为:美是绝对自由的。  禅宗:禅宗是中国式的佛教,与到家相结合。佛家认为现实世界充满罪恶,没有美,美在神明的世界里,而道家则讲求自由。二者结合就形成了禅宗的美论:禅宗认为,人生下来就充满痛苦,要摆脱痛苦,就要停止一切精神活动,泯灭天物,抛弃一切追求欲望(人生而有情),达到涅磐的境界,即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得以绝对的精神自由,也就是悟道。因此他们认为,美就是对世俗痛苦的彻底超脱,就是清静自在。也即:美就是超脱。

西方文学的核心

我认为西方文学法师的特点主要是,他只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核心观念,是从罗马继承来的,中世纪的思想家曾详细阐述国家的自然法的思想,君主应当根据自然法来形成他们的权利而普通的传统则在英国得到了发展,在16和17世纪的绝对君主制阶段,这阶段法制在实现现实中遭到破坏,多余被遵守,但是人类的权力应受某种外部力量制约的思想仍然延续了下来。

西方文化的核心主要是西方观念和西方制度。第一,西方观念。1、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最为主要的是,追求事物的本源、根本原理和最终原因的精神;探究文学与艺术之中的人文的精神; 政治领域的民主观念、公民观念,以及法律的观念。 2、基督教的信仰及其观念。关于人的某种终极关系的观念,诸如原罪、救赎,还有博爱的观念和平等观念等,基督教的诸种观念极其复杂乃至自我冲突。比如原罪这样的观念并非积极的,虽然它依然在发挥作用,并且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差异的一种根本性的标志。 3、近代与启蒙运动及其后产生的观念。西方近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观念以及以其为核心的各种主义、思想和流派。在哲学领域,我们看到有经验、科学方法、普遍性、客观性、合理性、普遍规律(法则)等观念;在政治领域,有进步、世界主义、自由、民主、权利、平等、普遍人性等观念;在宗教领域,有宗教宽容、无神论、怀疑论、政教分离等观念;在社会领域,有文明、教化等观念。 在这样一些观念里,自由和权利的观念需要予以特别的强调。自由和权利的观念虽然一般而言可以从理性、自然法等概念里面演绎出来,也可以从欧洲封建制度、罗马法乃至古希腊文明中追溯其渊源,但是启蒙运动之后的权利观念却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因而不仅能够自立,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意义。以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自主而独立的体系。西方近现代的科学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世界和人的全新的知识和概念,这些对西方文明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不过,我这里所关注的是基础性的观念,因此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从近代以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重要观念,这就是实证的观念。当然,这个观念在广义上也包括证伪的观念以及相关的一些观念。 另外还有一个体现西方文明精神特点的观念也要特别提及,这就是浪漫的概念。浪漫主义的影响所及并不限于文学、艺术或建筑,也远及社会、民族和政治等领域。第二,西方社会的核心制度 。这里所谓的核心制度主要是指现代的制度。社会制度是文明的骨架和结构。不同的社会制度使文明以不同的方式站立起来,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而活动起来。观念的意义、作用和影响只有在制度之下才能够付诸实现。因此,没有相应的制度,观念就会飘浮无根,而且也无法维持长久。相应的制度会强化相应的观念,在历史的进程之中,它们彼此相互作用,并且一起发生变化。 1、法律制度。西方的法律传统从古希腊一直到现代,绵延不绝;虽然不同时期的法律制度之间有相当大的变迁和重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之大足以让人视之为不同的法律制度。但是,从这些法律制度之中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经合议而颁行的成文法、人民审判或人民陪审制、辩护和作为奥援的民主或权力分立制度。法律与法治的观念是在这些制度之中得以养成、落实和强化的。 2、民主。民主制度与法律制度一样,是西方文明中古老悠久的传统。但是一般来说,相较于法律而言,民主可以说乃是西方文明所特有的因素,世界其他文明的民主制度都是后于西方民主制度而发展起来并受到其影响的。[9]尽管这并不意谓其他文明没有合议制度,甚至类似古希腊民主的制度。在现代以前西方文明中的民主始终是以城邦和城市国家为前提的,这就是说,没有城邦或城市国家就没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如有城邦或城市国家就必定会有民主制度。城邦与城市国家这种社会-历史现象在同时也就是一种制度,并且主要是西方文明的现象。在这里,人们自然可以观察到西方文明的制度与其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民主在今天是一个巨型的综合性制度,它将许多原本有其不同源流的制度整合在一起,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结合在一起,因为那些制度并没有达到紧密无间地啮合的状态,而是在一定意义上颇有相互制约乃至掣肘的作用。 3、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现代资本主义却是各种制度汇流和融合而成的一种制度,这些制度分布在从政治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不过,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却是个人的经济自由,其最早的形式就是契约自由和所有权自由。在今天这两项自由一般以权利的形式被表述出来。当然,在经济学或政治学的视野之下,人们或许更愿意采用自由选择这样的说法。在理论上,确立契约自由和所有权自由就会要求建立一系列其他相应的制度,在实践中情形也正是如此。4、西方大学与学术制度。任何发达的文明都有其自身的学术制度和教育制度。但是西方学术制度由于前面所提到的独特的形而上学精神和实证的精神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的和理论的力量。在这种学术精神的前提之下,分门别类地从事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与研究的大学制度,正是西方文明所特有的一种制度。它也是西方文明在世界上传播得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制度。

融入了西方的信仰和神学,并且很多题材都是非常的崇尚上帝或耶稣等等,与中国的文学相比,西方的文学更加注重的是事实的描写和事实的隐喻,而且不像东方那么含蓄,而较为直白。

Sammuel PHuntington,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把西方的文明概括为八个特征。   古典遗产。西方从其古典文明遗产中得到了很多重要的遗产,包括希腊哲学和理性主义、罗马法、拉丁语和基督教。   天主教和新教。西方的基督教,先是天主教,而后是天主教和新教,从历史上说是西方文明唯一最重要的特征。   欧洲语言。语言是仅次于宗教的、使一种文化的人民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人民的要素。西方在其语言的多样性方面不同于大多数其他文明。   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在整个西方历史上,先是唯一的教会然后是许多教会与国家并存。上帝与皇帝,教会与国家,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在西方文化中始终普遍是二元的。作为西方文明象征的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分离和一再出现的冲突,在其它文明中并不存在。这种权威的分裂极大地有利于西方自由的发展。   法治。法治史一个文明社会的核心观念,是从罗马继承来的。中世纪的思想家曾详细阐述过自然法的思想,君主应当根据自然法来行使他们的权利,而普通法的传统则在英国得到了发展。   社会多元主义。历史上,西方社会一直是多元化的。正如多伊斯奇注意到的,西方的独特性是“多样化的自主集团的兴起和延续,他们并非建立在血缘关系或婚姻基础之上“。   代议机构。社会的多元性最初导致了等级、议会和其他代表贵族、教士、商人、和其集团的利益的机构。   个人主义。上述许多西方文明的特征促进了文明社会中所独有的个人主义意识以及个人权利传统和自由传统的出现。西方人和非西方人一再把自由主义认作西方主要的区分标志。

东方美学的核心思想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种说法。其中儒家探索人性美、人格美,认为美的本质为善;道家以无为而无不为是绝对自由,认为美是绝对的自由;禅宗是中式佛教,与道家结合,认为美就是超脱。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东方美学的脉络。东方美学对于中国现代设计,尤其是新中式设计上影响深远,是新中式设计的本源。

在中国古代,关于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有几个特点。一是不明确的,是自觉的意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思辨;二是没有维心和维物之分,维心与维物的区分是真真正正的舶来品;三是这些探讨基本上都从属于伦理学范畴。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东方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中说法。  儒家:其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在探索人性美、人格美时涉及到美的本质。他们认为,美的本质就是善。人之所以为人是有道德的,是知仁义的,而仁义在道德上就是讲善,就是充实的。所以孔子说:显任为美。美就是道德理想的完美实现。  道家:以庄子为代表。道家在谈人生、谈人格时,由宇宙观发展的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看不清摸不着,但可以体会到,是衍生事物的根本。在老庄看来,有“道”就是自然无为的。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追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消亡。无为而无不为,即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因此,道家认为:美是绝对自由的。  禅宗:禅宗是中国式的佛教,与到家相结合。佛家认为现实世界充满罪恶,没有美,美在神明的世界里,而道家则讲求自由。二者结合就形成了禅宗的美论:禅宗认为,人生下来就充满痛苦,要摆脱痛苦,就要停止一切精神活动,泯灭天物,抛弃一切追求欲望(人生而有情),达到涅磐的境界,即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得以绝对的精神自由,也就是悟道。因此他们认为,美就是对世俗痛苦的彻底超脱,就是清静自在。也即:美就是超脱。

毋庸讳言,“现代设计”这个概念,本是源自西方,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审美的基础便是“标准”。东方美学的根源自农耕文明,是习惯和经验的延续,带有“悟”的禅学意味。它的表现显得情感不那么奔放,嗓门不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

古代东方美学寻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如今为了解决人、机器、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演变为新中式东方美学,在继承传统中式风格的古朴韵味和含蓄秀美的基础上,将丰富的经典中式元素与现代都市风尚进行改良融合。设计中国()定位于新中式的美学生活平台,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东方美学,运用文化创意及设计创新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的新中式产品及内容服务。

东方美学的核心理念

什么是东方美学?

在中国古代,关于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有几个特点。一是不明确的,是自觉的意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思辨;二是没有维心和维物之分,维心与维物的区分是真真正正的舶来品;三是这些探讨基本上都从属于伦理学范畴。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东方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中说法。  儒家:其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在探索人性美、人格美时涉及到美的本质。他们认为,美的本质就是善。人之所以为人是有道德的,是知仁义的,而仁义在道德上就是讲善,就是充实的。所以孔子说:显任为美。美就是道德理想的完美实现。  道家:以庄子为代表。道家在谈人生、谈人格时,由宇宙观发展的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看不清摸不着,但可以体会到,是衍生事物的根本。在老庄看来,有“道”就是自然无为的。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追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消亡。无为而无不为,即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因此,道家认为:美是绝对自由的。  禅宗:禅宗是中国式的佛教,与到家相结合。佛家认为现实世界充满罪恶,没有美,美在神明的世界里,而道家则讲求自由。二者结合就形成了禅宗的美论:禅宗认为,人生下来就充满痛苦,要摆脱痛苦,就要停止一切精神活动,泯灭天物,抛弃一切追求欲望(人生而有情),达到涅磐的境界,即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得以绝对的精神自由,也就是悟道。因此他们认为,美就是对世俗痛苦的彻底超脱,就是清静自在。也即:美就是超脱。

东方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种说法。其中儒家探索人性美、人格美,认为美的本质为善;道家以无为而无不为是绝对自由,认为美是绝对的自由;禅宗是中式佛教,与道家结合,认为美就是超脱。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东方美学的脉络。东方美学对于中国现代设计,尤其是新中式设计上影响深远,是新中式设计的本源。

  • 索引序列
  • 西方美学的核心
  • 东方美学的核心
  • 西方文学的核心
  • 东方美学的核心思想
  • 东方美学的核心理念
  • 返回顶部